「強硬派」義大利總理首訪中國中歐關係柳暗花明?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今日開啟中國行

應國務院總理李強邀請,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將於7月27日至31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梅洛尼上任以來首次訪華,也是新一屆歐盟委員會主席選舉以來,歐洲領導人首次訪華。在外界的普遍預期中,梅洛尼此訪主要目的是改善與中國的貿易關係。

在25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發言人毛寧介紹了此訪的有關安排。毛寧表示,習近平主席將同她會見,李強總理、趙樂際委員長將分別與她會談、會見,就雙邊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

毛寧進一步指出,今年是中意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周年。中方願以此訪為契機,同意方鞏固傳統友好,弘揚絲路精神,增進理解信任,深化務實合作和人文交流,推動中意、中歐關係行穩致遠,共同為世界和平、穩定、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董一凡在接受《直新聞》採訪時表示,這次訪問是梅洛尼政府展現對中意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重視的重要活動。董一凡認為,在現有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框架下,梅洛尼政府此行旨在探索中意關係在雙邊層面上的新模式,透過與中國的雙邊合作,助推義大利經濟的複蘇與成長,並尋求在政治和經濟層面上共贏。


外交部記者會


此訪將對兩國產生轉折性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梅洛尼是義大利首位女性總理,並被視為極右翼政府的領導人,她的此次訪華被描述為一場旨在同時維護國家經濟利益與考慮國際關係的平衡之旅。義大利總理梅洛尼曾以對華政策強硬派的形象引人注目,外界認為她在歐盟對外政策上和馮德萊恩主導的歐盟委員會較為一致,義大利未必能起到扭轉中歐經貿關係摩擦的作用。

董一凡認為,梅洛尼政府在許多方面,尤其是在經貿政策上與歐盟的路線高度一致,這種一致性主要根植於義大利對其在全球化和全球產業競爭中所面臨的挑戰的理解。在他看來,義大利認為自己在全球產業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這種感覺不僅在政界有所體現,在民眾的思維方式中也廣泛存在。

董一凡進一步分析,梅洛尼總理此次訪華是其外交政策實際轉向務實的表現。梅洛尼的目標是探索義大利與中國在雙邊層面的新模式,進一步提升雙方的戰略夥伴關係,包括在政治和經濟方面加強雙邊合作,並透過與中國加強交流,為義大利經濟的振興提供動力。

此外,董一凡指出,義大利政府需要重新評估並承認中歐關係的雙向互利性。在這個認知的基礎上,義大利應更加理解到,單純依賴保護主義措施並不能有效解決其經濟困境或支援其經濟發展。因此,義大利作為歐盟重要成員國,有責任在歐盟內部扮演一個更建設性的角色,推動歐盟採取更平衡的策略,來應對與中國日益複雜的經貿和產業競爭關係。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


意部長:希望與中國建立“長期夥伴關係”

據義大利工業家聯合會報導,義大利今年以來通膨降低、家庭信心恢復、服務業增長、工業也趨於穩定,但受石油價格上升、降息推遲、企業信貸持續下滑等不利因素影響,義大利目前的經濟仍處於恢復期。

本月初,「義大利製造」部長阿道夫·烏爾索訪​​問中國。訪問期間,烏爾索會見了多位政界和商界人士,包括電動汽車製造商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和濰柴集團的高階主管。

「中國是那些希望在全球開展業務的人所不可或缺的市場。」烏爾索表示:「我們可以發展工業夥伴關係,尤其是在綠色科技、電動車和製藥領域,我認為這對歐洲都是有益的。

董一凡認為,烏爾索此行旨在為義大利製造開拓更多機遇,透過與中國企業合作探索新的創新模式,尤其是在傳統製造業領域。通過深化與中國的產業鏈合作,不僅能促進義大利國內的就業成長,還有助於兩國在經濟上實現互利共贏。


「義大利製造」部長烏爾索


隨著梅洛尼來訪,大批義大利企業也來到中國,參加即將在北京舉辦的意中商業論壇。據路透社報導,包括輪胎製造商倍耐力、能源巨頭埃尼、航空航太與國防公司萊昂納多、葡萄酒生產商以及多家奢侈時尚品牌,如杜嘉班納在內的企業,都將參加此次論壇。報導稱,此次商業論壇設有關於汽車產業的專題討論會。義大利政府正與中國汽車製造商舉行會談,以吸引大型汽車製造商進軍該國市場,並提高國內汽車產量。

董一凡分析認為,義大利實際上是從側面展示其在電動車方面的產業優勢,意圖透過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在全球綠色轉型的趨勢中尋找更多的經濟機會。透過與中國合作,意相關企業不僅能提升自家汽車產業的規模和技術,還能有效地利用中國龐大的市場潛力,為自己的經濟成長注入新的活力。


中意結構升級是大勢所趨

近年來,中意經貿合作整體保持良好發展態勢,雙邊合作有廣泛空間。義大利實體經濟發達,是歐盟內僅次於德國的第二大製造業強國,主要工業有汽車製造等。目前,義大利是中國在歐盟的第四大貿易夥伴,而中國則是義大利在亞洲的首要貿易夥伴。然而,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大國競爭等背景下,中意合作難免受到干擾。歐盟委員會擬從7月4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徵收臨時反補貼稅,為中歐合作投下陰影。

董一凡指出,歐盟的經貿政策主要由歐盟委員會推動,因此成員國在政策上的影響力相對有限。即使像德國這樣的國家對增收中國電動車關稅持反對態度,但實際上歐盟委員會的決策很難被單一成員國改變。

儘管面臨挑戰,中意之間的經貿關係仍在經歷結構性升級,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董一凡認為,隨著雙方貿易量的增加和合作的不斷深化,在數字化和綠色轉型的全球浪潮中,中意兩國互補的經濟優勢越來越明顯。因此,推動產能合作不僅是雙方的需求,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

董一凡說:「義大利和中國都需要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中尋找新的經濟動力源,透過深化合作,在全球經濟新的成長點中尋求共同利益和發展。這種合作不僅限於傳統的消費品製造,還包括高技術領域和綠色技術,這些都是當前和未來全球經濟合作的重點。 (直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