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滯漲”的70年代,大佬巴菲特和彼得林奇是怎麼贏的?

混沌的世界!

全球進入大通膨,疫情反覆,俄烏衝突,能源、糧食暴漲,地方保護主義,經濟增速下滑……

很多因素交織著,近乎把投資者逼到了死角,不知該何去何從。

1970年代,和當前的狀況有幾分相似,“大滯漲”是當時市場揮之不去的時代陰霾。

巴菲特、彼得林奇等投資大佬,在當時都交出了什麼樣的業績答卷呢?

走進他們的交易邏輯,期望能給投資朋友們磨平一些焦慮,增添一些啟發。

1970-1976年,巴菲特總回報率240.3%,跑贏大盤(標普500,下同)188.9%。

1977-1981年,彼得林奇總回報率高達352.4%,跑贏大盤308.2%,巴菲特總回報率247.9%,跑贏大盤203.7%。

可以說他們都交出史詩級的業績答卷!

下面這張圖反映了這一時期他們的一些操作情況。

1972年,巴菲特2500萬美元購買了喜詩糖果,從1972年至2007年,喜詩糖果共為伯克希爾貢獻了13.5億美元的稅前利潤。

1973年,巴菲特開始佈局凱撒鋁業,一路加倉至8%左右,盈利600%。

1973年,不斷抄底華盛頓郵報。

1976-1978 年,趁著危機期間,抄底政府僱員保險公司(GEICO),當時GEICO 股價從61美元跌至2美元接近破產估值,巴菲特以每股3.18美元買下130萬股,當年即獲利50%,此後在1977年、1979年、1980年持續加倉,1981年伯克希爾超過一半的淨值增量是來自GEICO業績。

1978-1979年,持有伊利諾斯國民銀行,創造了426、503 萬美元淨利潤,收益率是同行的3倍。

彼得林奇1977 年上任麥哲倫基金經理,自此開啟了他傳奇般的投資生涯,偏好成長股,被稱為“成長捕手”。

他就屬於比你有天賦,還比你努力的那種人。

上任後就大舉加倉股市,果斷抄底,迎來業績開門紅。

當時他的一句話比較有名:“3-6 倍估值的好公司股票幾乎不會虧損”。

1977 年彼得林奇判斷鋁價拐點出現,拋成長買週期,加配美國鋁業。

1977 年,買入石油公司優尼科石油和皇家荷蘭石油,取得高額回報。

1980年3月,彼得林奇用25%倉位押注保險,下半年再轉戰區域中小銀行,麥哲倫基金中9%的資金投資12家不同的銀行股,是同期其他投資者的4-5倍。

1981 年,彼得林奇下注利率回落,抄底國債和汽車。

滯脹時期,兩人均買入原材料鋁業相關公司,這來自於對經濟形式的準確判斷,大滯漲時代,上游原材料高景氣度,包括77年彼得林奇買入石油也一樣。

同樣,我們在投資過程中,也必須有自己的策略和研判,我常說所有的宏觀、理論一定要做到能夠指導實踐和實戰,不然就一文不值。


投資風格上,巴菲特和彼得林奇有比較大的差異,巴菲特從早年的低估值投資轉向價值成長型投資,彼得林奇則以趨勢成長風格見長。

40歲前,巴菲特的投資思想受格雷厄姆的“煙蒂股”理念影響,注重尋找價值被低估的企業。

40歲後,巴菲特從低估值投資逐漸轉向價值成長投資,不只看低估值,還更看重企業成長性帶來的長期回報。

所以,對於投資風格不應單純的拘泥於形式,我們要做的是尋找可持續的,反複驗證的,適合自己的系統閉環,有用、有效適合自己的策略和思路才是王道。

而且,像巴菲特這樣一個級別的“天王巨星”,還一直在不斷的學習和更新自己的投資思維。

彼得林奇的極度勤奮也為市場稱道,職業生涯大概每年拜訪500-600家公司、閱讀超過700 份年報,後來他很年輕就退休,也是因為太過勞累,想回歸家庭。

所以,我們每個立志真正投資的朋友,都應該對金融知識時刻保持飢渴。

巴菲特和林奇都喜歡投資具有困境反轉潛力的公司,以期在企業業績反轉時獲得巨額收益。

比如,巴菲特投資的喜詩糖果、美國運通等都是困境反轉投資的典型案例,彼得林奇抄底克萊斯勒等汽車股也是如此。

儘管他們交易風格差異巨大,但是當機會來臨時,都果斷抄底,敢於重倉持有。

巴菲特前5大重倉在組合中的權重大多在60-80%之間。

彼得林奇職業生涯中的兩次重倉為他奠定了傳奇地位,一是80年代初逆市重倉汽車股,另一次則是從1977年開始建倉房利美,而後不斷加倉。

他們從不認為底部是一個價格或者某個位置,不苛求絕對的精確,都是製定好策略,分倉、分批操作。

巴菲特剛開始建倉華盛頓郵報時估值在10-15倍之間,比較便宜了,1973年底持有均價為22.69 美元,但受“漂亮50”泡沫破滅、水門事件、第一次石油危機等一系列利空事件影響,1974年底其股價跌到了17美元,估值回落到5倍左右,短期損失巨大。

從過程上看,巴菲特並未躲過這波熊市,但後面事實證明他確實有大智慧,剛結束的2022股東大會,他和芒格就用最樸實的語言和對市場的敬畏向我們展示真正的大智若愚。

他們對於所投資的公司和行業情況了然於心。(米筐投資)


撐得過、留得下,就有傳奇!
傳奇阿
戰勝華爾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