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穿戴全球第一,蘋果向微信投降了!


數位產業的一個共識是,華為手機的性價比相較制裁前確實低了,但在平板領域和智慧穿戴領域的產品力與性價比越來越高,逐漸完成了對蘋果的超越。

市場是這個結論最有力的證明,數據顯示,華為在第二季成功登頂中國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較去年同期成長高達46.9%,市佔率攀升至28.4%,成為業界的領頭羊。


●圖源:IDC


單就產品而言,華為的平板除了晶片(被制裁),在其它軟、硬體上都已對ipad完成了對標和超越。全新的星閃技術、Matepad pro的雙層OLED螢幕、更聰明的筆記功能與天生繪畫、業界最頂級的墨水螢幕等技術的實裝與賦能讓華為比蘋果有著更完善的產品線。客觀說,除了在剪影片、渲染等對算力有著高要求的場景外,華為平板的體驗已經做到了業界頂級。

當然了,也還有質疑的聲音會罔顧華為被制裁的事實,說華為平板只能在中國區登頂,稱不上英雄好漢。

但在對算力要求沒那麼高的智慧穿戴領域,華為碾壓蘋果登頂全球第一的成績徹底讓世界安靜了。




華為暴漲,蘋果驟降

9月5日,IDC發布數據,華為腕戴產品上半年出貨量同比增長來到恐怖的55.1%,第二季度在全球腕戴市場出貨量第一,這是華為連續兩個季度位居全球腕戴市場出貨量第一,連續五年中國市場出貨量第一。很快地#華為穿戴上半年出貨量全球第一#的話題引爆了熱搜。

單說二季度,華為腕戴產品出貨量888萬台,在全球市佔率佔20.3%,在出貨量上碾壓了小米和蘋果、三星等科技巨頭。


●圖源:IDC


小米以590萬台的出貨量、13.5%的市佔率位居第二,蘋果以574萬台的出貨量、13.1%的市佔率佔據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在去年第二季還是全球第一,但今年第二季的出貨量下滑了11.8%,華為出貨量成長了42.1%,小米出貨量成長了17.5%。至此,雖然小米產品的均價和蘋果、華為還有一定的差距,但全球腕戴市場的前兩名都被中國企業包攬,完成了在這一領域的製霸。


●圖源:華為終端


此外,第四名的三星和第五名的步步高成長趨勢也十分迅猛,都以接近30%的增速在向蘋果發起進攻,此消彼長之下,蘋果或許也感到了危機。

而華為連續兩季的持續暴增,主要取決於在中東非、拉丁美洲和中東歐等全球市場所取得的長足進步。




高傲的蘋果和不買單的用戶

前兩天,我和朋友專門去了一趟Apple store看了蘋果新款手錶S9和Ultra2,我們最直觀的感受是精緻固然精緻,但是價格太昂貴了,如果說前者2999的發售價還算有性價比,後者6499的發售價格已經是邁入了奢侈品的行列。

而Apple watch最致命的問題是的續航,2999的S9續航僅18小時,6499的Ultra2續航提升了一倍,但也只有36小時。


●圖片來源:小紅書


與之相比,華為發售價2499的watch4全能模式續航為3天,超長續航為14天,發售價3399的watch4pro全能模式續航為4.5天,超長續航模式最高21天。


●圖片來源:小紅書


單就這一點來說,華為在體驗上就已經領先蘋果太多了,這讓許多蘋果手機的用戶選擇放棄iOS穿戴的生態,投向華為手錶的懷抱。

很明顯,華為比蘋果更重視消費者的實際體驗。

近年來,我覺得蘋果當下最大痛點不在於價格與服務,而是產品有點遠離消費者。

例如國內用戶呼聲很高的的iPhone16標準版能上高刷,但蘋果始終為了更好地賣pro系列而不願意為標準版上高刷;

再例如用戶希望為Apple watch加上NFC功能,方便搭地鐵、刷門禁,但是蘋果就是不給上。

再來像是訊號、續航力、充電等等問題,這些在用戶的日常使用中絕對是必要功能,一旦加上了憑藉蘋果的品牌號召力自然可以熱賣,但庫克彷彿是要故意給華為絕地反擊的機會似的,不趁華為在艱難的日子乘勝追擊,反而懈怠了自己。

於是乎,我們看到蘋果手機晶片的效能被高通逐步追上,16系列在與微信的鬥爭中選擇暫時妥協,ipad和腕戴產品逐步被華為追上。

所有在產品上的懈怠或傲慢,都會在市場上得到血淋淋的教訓。第二季手機和穿戴產品的市佔率雙雙暴跌,應該會讓蘋果感到戒備。

反觀華為方面,在被制裁後的生存環境過於惡劣,其手機業務到現在也沒有緩過勁來,為了求生存,開始在其它業務上不斷深耕。

傳統的通訊業務自不多說,華為一直是行業龍頭;智駕業務也不多說,在全世界也是遙遙領先的存在,甚至沒有什麼強大對手能讓我們透過對比感受到它的強大。

而在智慧穿戴領域,我們能更直觀地感受到華為的努力。

憑藉著華為手環與華為watch產品的持續接力,從原來的全球第二登頂了全球第一,並在蘋果還固步自封的時候,華為又開啟了新一步的技術升級。

8月28日,華為運動健康發表了科技品牌玄璣感知系統(HUAWEI TruSense System),9月將推出搭載玄璣的全新穿戴裝置。


●圖源:澎湃新聞


華為終端BG智慧穿戴與運動健康產品線總裁張煒表示,玄璣感知系統是華為在運動健康監測領域的突破。

具體而言,華為將單點監測技術整合為多維感知系統,提升健康管理體驗。基於光學、電學、材料等基礎研究上的持續投入,玄璣感知系統在體徵資料監測上達到了更高的準確性與速度。此外,玄璣感知系統擴展了檢測範圍,涵蓋60多項檢測指標,支援多項健康系統的監測。

而蘋果也要在9月的發表會上推出的Apple Watch S10,據說會支持測血壓,不知道能否挽救當下蘋果腕戴產品的式微。




智慧腕戴,重傷鐘錶業

跳脫出華為與蘋果,我想在最後談一談智慧化浪潮下傳統鐘錶業的現況。

在智慧化的浪潮中,失去往日榮光的不只內燃機,還有錶芯。

大家熟知的Swatch手錶品牌,今年上半年的銷售額為34.45億瑞郎,年減14.3%,利潤2.04億瑞郎,較去年同期暴跌70%。

而相較於瑞士、德國等已發展200多年達到世界最高鐘錶製造工藝的國家,中國的鐘錶製造業雖然只有70年的歷史,但已經成為世界鐘錶生產大國,鐘錶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但在當下的環境裡,情況不太樂觀。

根據中國鐘錶協會的數據,2023年全國產錶量9449.53萬隻,年減23.33%,廣東省產表6594.21萬隻,同比下降24.89%,福建省表產量2208.30萬隻,同比下降19.83%,在中國省表產量2208.30萬隻,年減19.83% 297鐘錶與計時儀器製造業企業中,有89個企業虧損,虧損面達29.97%。


●圖源:中國鐘錶協會


這固然有經濟下行的原因在內,但智慧手錶的流行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都說“窮玩車,富玩表”,對許多手錶愛好者來說,手錶不僅僅只是用來看時間的工具,也是一種格調、一種身份的象徵、一種收藏,但對更廣大的消費者來說,傳統手錶實在可有可無。

就實用性而言,機械錶或電子錶可能只有在續航力方面能勝過智慧手錶,前幾個月我有個朋友就是因為不想給手錶充電而買了一塊電子表(機械錶太貴了)。

但在人們愈發重視健康與離不開手機的當下,智慧表不僅可以對我們的健康進行即時檢測、滿足多種運動場景的需求,還可以更好地與手機進行交互,有著太多的優勢。

在這種差距之下,傳統鐘錶業的價值逐漸脫實向虛,以實用性為主的低端錶越來越難賣,而那些特別高大上的腕錶價格不降反增。

而我們國產傳統手錶品牌恰好分佈於中低端市場,高端手錶市場基本上被瑞士品牌佔據,中端市場也以進口外國品牌為主,國產高端手錶的市場份額僅在25%左右。

這固然有我們在製錶業機械精密製造水平不及日本、瑞士的原因在內(絕大多數機械手錶採用瑞士或日本的錶芯),但作為製造業強國,區區錶芯絕對不是什麼卡脖子的技術,何況80%瑞士手錶並不具備機芯製造能力,萬國、豪雅、伯爵等品牌瑞表的生產絕大多數就是在深圳、東莞等地的代工廠。

所以說,國產表最緊缺的不是技術和實力,而是高端的品牌力,但瑞士和日本的高端手錶在全球都名聲赫赫,想要挑戰,何其困難。

一個殘酷的未來擺在了國產製錶業的面前:要么堅守低端市場最終被智能手錶逐漸淘汰,要么在困境中嘗試打造對標瑞士、日本的高端品牌,搏得一線生機。

但無論那條路,對國產製錶業來說都一場時間之戰,沒有對與錯,只有生與死。 (品牌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