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機會可能正由系統化走向結構化!
10月12日國新辦舉行記者會,財政部圍繞穩健成長、擴內需、化風險,介紹近期將陸續推出一攬子有針對性的增量政策措施。有專業人士認為,此次會議提及的部分政策方向雖是“意料之中”,但官方積極表態實屬“預期之外”。
分析認為,此次發表會對於權益資產利多可能超出預期,若後續財政刺激落地,將提升風險偏好,提振市場信心。然而,從上周六利率債的走勢來看,銀行間30年期公債殖利率最終下降了0.5BP,10年則上漲了0.15BP,這意味著市場對於此次發布的分歧依然是存在的。
不過,無論如何,短期的結構性機會大概率亦由這次發表會誕生。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三大主線已經“出列”:一是,AMC化債概念股已經在朋友圈被“吹爆”,大概率將是周一市場的主流品種;二是,地產股和銀行股明顯受益;三是,中國平安這類公司,先前的股價受固定資產投資拖累,如今存在一定機率出現階段性修復。
對於這次記者會,股市最關心並不是意料之中的訊息,而是意料之外的變數。
民生證券表示,圍繞著市場最關心的規模相關的問題,財政部在多個回答中給出了有「力度」的暗示。例如在詞頻上,有7次提到“較大”,4次提到“赤字”,4次提到“舉債”。這從近年來財政部召開的記者會來看是非同尋常的。因此預計本輪的增量政策是一個多年較大規模的計劃,在節奏和規模上都不會「落後於曲線」。 「3%赤字率紅線」很可能成為過去時,給了未來財政發力的想像空間。
民生證券提到,近年來除了疫情這樣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即便中美貿易爭端期間中國的赤字率也未曾突破過3%。但在此次發布會上,藍部長不只一次提到“中央財政在舉債和提升赤字方面是有較大空間的”,可見未來中央政府的加槓桿決心。而從財政部下一步工作的部署來看,「改善居民收入預期,激發消費潛能」排在了「帶動有效投資,擴大國內需求」之前,可見結構上未來的增量空間正在優化調整。
銀河證券則認為,針對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實施近年來最大力度化債政策:藍佛安部長提出四項已經進入程序的重磅政策中,地方隱性債務化解是首位工作。會議提出大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債務風險,較大規模增加債務額度。關於具體化債規模,本次會議未公佈具體規模,正好說明本次化債規模可能較大,非存量限額可以解決,因此需要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新增政府債限額(實際上9月人大常委會已經首次審議了地方政府債務報告,目前應該已經進入審批階段)。
此外,地產方面也有重磅。疊加運用地方政府專案債務、稅收等政策支持房地產止跌回穩。本次會議提及四項重磅政策:一是重啟「土儲專案債務」用於閒置土地收購,緩解地方政府和房地產企業現金流壓力;二是專款債券資金收購存量商品房,這是繼前期地產「5·17」新政後,房地產供給端的又一重磅政策;三是用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之前主要用於新建保障房,未來將更多用於支持消化存量房。四是及時優化、完善相關的稅收政策,目前正在抓緊研究,明確與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相銜接的增值稅和土地增值稅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政府網官微也以《近年來力道最大!財政部: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為題進行了報告。市場普遍認為,這種表述是一次非常好的預期管理。
對於此次發表會的解讀,多數研究機構都比較正面。而從整個A股市場來看,近期也形成了自身節奏。 10月11日,市場似乎反映的就是「周六並沒有驚喜」。然而,從整個記者會的感觀來看,可以加分的地方卻很多,這些就是超預期的部分。從以往的規律來看,股票市場大概率也會對此進行炒作。
首先,被資本市場熱議的就是化債概念股(AMC)。根據華西證券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中國AMC產業已形成了5家全國性、59家地方性、5家AIC和N家非持牌機構的市場格局。產業上游是銀行、非銀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 2023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整體不良貸款餘額3.95兆元。非銀金融機構不良預計仍有6,000億元以上,信託風險事件仍持續。非金融機構不良主要為企業逾期或可能發生逾期的應收帳款、其他應收款項等,是地方AMC重要業務來源。在此次發布會之後,投資圈已經對AMC概念股進行了收集整理,估計這些股票將是周一重點進攻的方向。
其次,房地產股和銀行股顯著受益。一是這個周末,地產出現了較強的回暖訊號。深圳又現日光盤,在10月13日午後開盤,經三個半小時,深圳市龍華區深業上城學府售罄,本批房源銷售總金額約26億元。根據前期備案資訊,該樓盤單價為7.21萬元/平方公尺至8.51萬元/平方公尺。二是此次發表會上,有關於地產的明確利多,例如重啟「土儲專案債務」用於閒置土地收購,資金未來將更多用於支持消化存量房等。銀行方面,則是受益於資產品質上升和特別國債補充資本金等利多。
第三,中國平安這類公司之前股價受固定資產投資拖累,也有階段性修復估值的可能性。同時,由於化債的預期給得比較充足,對城投債的風險偏好可能會快速提升,這無論是對於持有城投債的投資人還是公司來說都是利多。(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