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發佈的一份報告引起了廣泛關注。報告通過對中國 10 個先進技術領域的深入分析,揭示了中國在全球創新舞台上的顯著進步和潛力。
ITIF 的報告指出,中國在核能和電動汽車領域的創新能力已經躋身全球前沿。在人工智慧(AI)、量子技術等關鍵領域,中國與全球領先者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
中國在核反應堆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過去 10 年開發的核反應堆數量超過了美國過去 30 年的總和。中國計畫到 2035 年建造 100 多座新的核反應堆,展現了在第四代核反應堆部署方面的領導地位。
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電池佔全球總產量的 77%,比亞迪等中國企業在電動汽車銷量和自動駕駛技術上處於領先地位。去年,比亞迪售出 300 萬輛電動汽車,幾乎是特斯拉全球銷量的兩倍。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在自動駕駛技術等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中國在量子通訊方面佔據全球主導地位,量子感測方面與美國相當,而在量子計算領域,中國正在奮力追趕。
中國和美國在生成式 AI 研究成果產出方面並駕齊驅,但在論文引用次數方面有提升空間。儘管中國的 AI 生態系統正在迅速成熟,但仍面臨重大挑戰。
在 AI 私人投資方面,美國公司吸引了更多風險投資,推出了更多具有開創性的 AI 模型。不過,隨著外國投資者(包括沙烏地阿拉伯等)開始重視中國 AI 發展的巨大潛力,這一差距有望縮小。
中國政府的科技政策對提升創新能力起到了關鍵作用,包括 STEM 教育的優先發展、世界級研究機構和工業技術園區的建設、科研經費的支援等。
儘管在化工、機床、半導體和生物製藥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差距,但中國正在迅速追趕。
美國 Interesting Engineering 網站報導稱,這些成果有力證明,中國對創新的重視程度遠超往昔,在提升創新能力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中國創新能力的持續加強,得益於中國政府制定的科技政策。
報告預測,在未來 10 到 20 年內,中國很可能在大多數先進產業中達到或非常接近全球創新前沿,甚至可能成為世界創新中心。 (AI資訊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