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全球機遇,「香港金蛋」立於世界級灣區創科潮頭



23年培育13隻“獨角獸”,香港科學園如何助推科技企業走向全球。


香港是一個很好的「試驗場」——無論是內地企業藉此出海發展,還是全球產業自此進入亞洲市場。近期,一眾科技企業紛紛入港,希望藉助香港打入全球價值鏈,加速全球化戰略,包括在港建立國際研發總部的“寧德時代”、“普渡科技”,還有在港建立αLab實驗室的「華大智造」、在港上市的「優必選科技」等。

順應全球產業升級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趨勢,香港不僅是“亞洲金融中心”,同時也正向“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定位加速前進。不斷孵化出「商湯科技」、「思謀科技」、「貨拉拉」等多家國際知名「獨角獸」企業的香港科學園正是過去二十年香港創科產業飛速繁榮前進的代表。

當前,在香港創科生態尤其活躍、新創企業孵化路徑尤其成熟的條件下,香港科學園如何支援創科企業發展?隨著在內地落地的首個分園-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的落成,在「南金融、北創科」的雙中心城市佈局下,香港科學園將如何進一步加速帶動內地資源、技術、資金、人才等創新要素與國際市場的流動?



全力打造國際創科中心,頂尖科研實力護航

香港在生物科技方面的科研水準一直處於世界前列。根據香港投資推廣署與德勤中國共同發佈的題為《釋放產業潛能共謀發展新篇-香港生命與健康科學產業:從研發到商業化的潛力及機遇》的報告,香港在發展生物科技領域方面,有著全面的醫療體系、卓越的研究、完整的基礎建設、便捷的融資管道、有競爭力的營商環境以及大灣區門戶區位優勢等六大長處。

憑藉引領全球的賽道優勢,香港科學園持續為生物醫藥領域注入動能。

ITR(Institute for Translational Research)轉化研發所是香港科學園內致力於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突破性的生物醫學創新方案的生物醫藥技術樞紐,通過全面支援生物醫學研發,促成方案和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臨床的落地應用過程;高度專業化的平台臨床轉化促成(CTC)項目,為處於臨床前和臨床階段的生物醫藥公司提供全方位支援。要將創新概念轉化為成果,需要一套完整的生態系統支援,及頂尖的科研人員合作、靈活先進的工作空間、研發設施及實驗室等。香港特區政府近年投放100億港元的創科旗艦項目-InnoHK正坐落在香港科學園,旨在促進全球科研合作,讓香港在世界高科技產業發展中佔據較為重要地位,其中,香港本地大學與國際頂尖科學研究機構合作成立29個研發實驗室,聚焦兩大賽道-醫療科技與人工智慧及機械人科技。這些平台透過與國際科學研究機構的合作,成功匯聚全球各地頂尖科學研究人才,推動了相關領域的深度發展。

豐富完善的實驗室設施共享也為園區企業提供極大的便利。根據《香港科技園公司2023-2024年報》(下名:年報)統計,園區內被共享的實驗室使用時數超70萬個小時,包括有生物醫學實驗室,化學實驗室、感測器及工程實驗室等,這些科學研究裝置都能夠以極低的成本開放給港深兩地園區的研究人員使用。

強大的研發支援是科技創新的基礎。在協同、協作的創科氛圍下,香港科學園持續走出領先產業的企業,有超八成自此孵化、成長的創科企業目前仍在營運中。


深挖痛點,多管道成就創科企業

若要勾勒出香港科學園關於園區項目孵化、企業支援的脈絡,可從創業三大要素入手-找市場,與入駐企業共同挖掘最佳落地場景,找到目標客戶,向全球拓展;找資金,全方位資助,涵蓋企業成長全階段;找人才,協助入駐企業向全球募集頂尖人才、建立團隊。


找市場:園區實力背書,立兩地園區拓先機

缺乏產業資源、人脈單薄、資金短缺是創業之初最常見的問題,尤其是對那些從大學走出的創業者而言,早期的訂單、合作機會尤為重要,除了是其產品力的證明,也是合作夥伴為其背書的契機。

由於香港科學園的實力背書,致力於研發相機防手震解決方案的「高瞻創新」成功找到理念一致、業務契合的合作夥伴:「在公司規模較小的時候,香港科學園會幫我們做背書。

無論是來自於偉大想法的商業模式創新,還是從實驗室走出來的科學研究成果創新,邁向「創業」的第一步,是找到可行的應用場景、進入市場流通,進而驗證商業模式、獲利空間與可能性。以無電製冷技術為產品核心的「創冷科技(i2Cool)」同樣在香港科學園挖掘到業務發展的新方向。 「創冷科技」創始人兼CEO朱毅豪博士回顧:「對於許多初創公司來講,一開始比較難投入資源去做市場拓展。園區牽頭來讓我們去參加不同的比賽,我們通過參加比賽拿到了中東的第一個試點跟訂單。場景,我們都能在內地找到。

立足港深兩地的香港科學園,針對內地與香港、國內與國際的區域差異,幫助「引進來」的企業在大灣區或更廣闊的內地發展創科實業,協助「走出去」的企業找到出海的道路。研發可回收、可完全生物分解的100%無塑食品級包裝材料的法國企業「Papkot」入駐深圳園區,其亞太及中東區總經理Matteo Pallotta表示:「在落戶香港與深圳的過程中,香港科學園是推動我們擴張的真正動力,它跟我們的目標與期望非常匹配。


找資金:「1:19」——以小己促共贏

今年四月,由香港科學園舉辦的電梯募投比賽2024(Elevator Pitch Competition,下稱:EPiC)總決賽圓滿收場。超70家來自全球的新創企業「同梯」競技,爭奪高達4,500萬美元的潛在創業投資金額、24萬美元現金獎以及多項合作機遇。

EPiC始於2016年,這項創新大賽致力於連結投資人與全球創科企業,每年都吸引數百家來自全球的企業參加,許多參賽隊伍也因此獲得融資。比賽地點位於香港九龍的「天際100」摩天大樓,參賽選手需要步入從地面直通100層高空的高速電梯裡,在電梯門打開前的60秒內,向評委完成推介項目。

這是香港科學園在為園區企業「尋找資金」上的一大創新舉措,也是園區的一大旗艦活動。

香港科技園公司署理首席企業發展總監、創科生態業務發展總監柯志成表示,香港科學園擁有自己的基金,也更希望以自身的影響力,帶動更廣泛的投資者,共同向有成長潛力的創科企業提供資金支援。據他介紹,「現在我們的創投基金每投1港元,就可以吸引到19港元的私營投資。香港科學園也擁有上千個投資合夥人的網路,公司也持續向投資者推廣園區企業」。可以說,香港科學園在吸引投資方面展現出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不僅如此,香港科學園也為企業提供從「成立」到「成長」的全周期、全方位支援。對此,「創冷科技」深有體會。

朱毅豪回憶道,在工程成立之初,便參與了園區創立的「Ideation」和「Incubation」孵化計畫——這是香港科學園的一大特色,他表示,在孵化計畫中感受到與校園截然不同的創業氛圍,能夠與眾多創業生態中的重要要素得以配對──投資人、目標客戶、產業生態合作夥伴。

據理解,園區定製計畫並扶持處於概念期(Lean Launcher)、初創期(Incubation)及業務加速期(Acceleration)、擴張期(Global Expansion)幾個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從創新意念開始到全球擴張,每個階段均會提供針對性的資助、配套及支援。

對此,朱怡宗也有同感。在「Ideation」階段,他們得到「從想法到收入」的商業化教育;在「Incubation」階段,園區協助他們保護專利、聯絡供應商實現產品量產;在「Acceleration」階段,得到連接投資者的機會,獲得融資,將企業做大做強:“我們沒有太多投資者的資源,尤其是內地投資者的網路,而他們給了我們很多機會,並且在不同階段給予我們支援。”

基於香港交易市場的彈性上市規則,大量尋求IPO、或面向海外市場尋求融資的內地企業,能在香港找到合適的機會,而全球的投資者們也能在此找到豐富的投資標的。近期,「華大智造」等的科技龍頭企業也紛紛進駐香港科學園,並設立研發中心。對於這些已走過“成長期”,進入擴張期的企業來說,背靠香港這個資本市場及國際貿易中心,通過香港科學園,能得到更全球化的資本流動、業務出海的機會。


找人才:放眼海內外,匯聚全球創科菁英

人才是推動科技創新的核心力量,而創新製造則能推動多元經濟成長、持續培養產業所需的人才。根據年報介紹,園區不定期舉辦培訓、工作坊和現場職位配對、人才博覽會等活動,以新穎的互動方式培養及招攬人才。柯志成指出:“發展創科更重要的是人才,我們會幫企業找人、招人、留人,不斷豐富大灣區創科人才庫”,並分享到,全球前100家頂尖高校中,有五家來自香港。這些高校是孕育創新的土壤,為創科產業持續輸送新的血液和養分。

為了建構更完善的創新創業社區,香港科學園“築巢引鳳”,為來自全球的人才提供人才公寓InnoCell等基本生活配套。在這裡,人才公寓不僅提供硬體設施,更是創新要素交流的生態圈,也是人脈拓展、資源共享的平台,創業經驗、專業知識、產業趨勢等資訊在此高速流動。

關於香港科學園在人才引進上的投入,「Papkot」因此獲益匪淺。 「Papkot」創始人兼CEO Manuel Milliery指出:「我們想要招募的,是能夠真正塑造公司未來的人才。而香港科學園對我們的招募工作給予了支援」。他進一步解釋道:“香港有三所名列世界前茅的大學,而這幾所大學在材料學領域都非常先進。”

朱怡宗也分享了類似的經歷,他表示項目啟動之初,對招募工作感到一籌莫展,而香港園科學園、尤其是深圳園科學園為「高瞻遠矚」點明了起步的道路:「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平常有很多活動,尤其是跟大學生的一些活動,吸引到有能力、理念相同的年輕人去我們的公司。在目標招募人才圈內的知名度。

除了人才引進,香港科學園還會為面臨不同人才管理問題的園區企業,提供更準確的服務。 “我們的初創團隊都是科學家背景,對行銷、市場,還有法務等其實都不是很理解”,朱毅豪回顧道,香港科學園為他們分析該階段缺乏什麼類型的人才,針對性匹配賢能。此外,在園區舉辦的暑假實習項目中,面對如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等大學的數百位青年才俊,「創冷科技」也儲備了一些團隊生力軍。


持續發力,向全球拓展創科邊界

香港科學園不僅是一個創業園區,更是全球資源生態配套的創新前沿陣地。回顧近年來園區在創科發展所做的探索,深圳分園的落成是香港科學園在「引進」以及「走出去」戰略上的重要落子。通過港深兩地園區優勢互補,不僅為國際企業提供內地發展的契機,香港科學園及深圳分園更加為中國企業的出海之旅保駕護航。

向全球探索更廣闊的市場,是企業出海的核心動力。 TEMU、SHEIN、TikTok等中國企業出海案例昭示,未來,中國創業家將從啟程的第一天就以世界作為終極市場。

奉行資本自由流動政策,兼俱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功能,加上香港融資市場的便利性,作為國際化資本市場的香港或是「中國企業出海第一步」的首選。

從路徑來看,香港科學園將繼續通過招聘博覽會、創新大賽、實習項目及配對活動助力創科企業培養人才梯隊,其中“HKSTP Innovation Mixer”項目也是一大抓手,此項目希望通過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和企業合作,促進創新科技生態圈的發展。去年6月,香港科學園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舉辦了兩場交流活動,吸引了150多位當地有志於到香港及海外開拓創科事業的人才參與,與八家園區公司深度互動,交流創科理念。今年9月,該計畫所支援的五間科技企業在美國矽谷嶄露頭角,半年內成功簽訂商業合約及募款約1.17億港元,步入新的發展里程碑。更多的科技企業正透過香港科學園的計畫在歐洲、中東、美國等找到機遇,吸來自引全球的目光。

此外,香港科學園也即將以自有基金帶動夥伴基金,向處於不同階段的入駐企業提供業務發展資源,填補資金缺口,助其釋放潛力;還將搭建全球平台,攜手公營機構、產業夥伴,與園區企業一同開展海內外市場,協助他們把想像力、創造力轉化為影響力,將可能性轉化為全球解決方案,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及海內外的創科企業邁向成功。 (36氪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