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時代即將來臨

先來看看以下兩則新聞:

10月11日電,特斯拉今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班克華納兄弟工作室召開特斯拉“WE,ROBOT”發佈會。在發佈會現場,多個特斯拉Optimus人形機器人跳起熱舞。馬斯克表示,Optimus機器人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按規模生產的Optimus機器人成本將在2萬美元至3萬美元之間。


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王江平14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深化場景應用,培育壯大低空經濟、智能製造等新質生產力。以低空產業生態建構為導向,支援空域資源較好、應用場景豐富的優勢地區先行先試,因地制宜地打造低空多場景的應用示範體系,加快培育低空物流、城市和城際空中交通、低空文旅等低空消費新業態,拓展農林植保、巡視巡檢、應急救援等新模式,打造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出台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大力發展人形機器人、腦機介面、6G等新領域新賽道。同時,支援企業打造智能製造“升級版”,聚焦典型行業的智能製造技術應用,梯度培育一批基礎級、先進級、卓越級、領航級的智能工廠。



時代的發展並不是由單方面的意志所決定,大國之間的競爭往往能推動科技爆髮式的增長。我們不妨梳理下蘇美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競爭史:


蘇美航空航天競爭史

在20世紀初,蘇聯和美國都在航空領域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蘇聯的飛機設計師如安東諾夫和米高揚在戰鬥機和運輸機的設計上取得了顯著成就,而美國則在民用航空和軍事航空方面表現突出。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和美國都意識到航空技術在軍事中的重要性。美國通過馬歇爾計畫和其他手段,迅速重建和發展了其航空工業,而蘇聯則通過集中資源和計畫經濟模式,推動了自己的航空發展。

冷戰時期的航天競賽,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標誌著航天競賽的開始。此後,美國加大了對航天技術的投資,最終在1969年成功實現了阿波羅11號登月,成為第一個將人類送上月球的國家。(ps: 目前網上也有對登月存疑,但不得不說當時肯定有嘗試這方面的研究)

在冷戰期間,蘇美兩國在軍事航空領域的競爭也十分激烈。美國的F-15、F-16等戰鬥機與蘇聯的米格-21、蘇-27等戰鬥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雙方在技術、性能和戰術上的不斷創新,使得航空技術迅速發展。

冷戰的結束,蘇聯解體,航空競爭的格局發生了變化。美國在航空航天領域依然保持領先地位,而俄羅斯則繼承了蘇聯的航空技術基礎,並繼續在某些領域進行發展。

不難發現,蘇美的航空航天技術在20世紀初到20世紀中葉就已經到了非常成熟的水平了。對比中國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於1970年4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當然我們的航空航天事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



在21世紀,中美科技競爭日益激烈,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包括人形機器人方面的研究與發展。

1. 技術研發與創新

  • 美國:
    • 美國在機器人技術的基礎研究方面具有深厚的積累,許多頂尖大學和研究機構(如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機器人學等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 企業如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和特斯拉(Tesla)在自動化和人形機器人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波士頓動力的Atlas機器人展示了先進的運動能力和靈活性,適用於多種複雜環境。
  • 中國:
    • 中國在過去的十幾年中迅速崛起,政府將機器人技術視為國家戰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援產業發展。
    • 企業如優必選、海康威視和大疆等,積極研發人形機器人,推出了多款適用於家庭、教育和服務領域的機器人產品。中國的研發重點往往集中在市場需求和應用場景上,推動技術的快速商業化。

2. 市場應用與產業化

  • 美國:
    • 在美國,人形機器人主要應用於工業、醫療、教育和娛樂等領域。許多公司在機器人伴侶和社交機器人方面進行探索,推動人機互動的進步。
    • 例如,索菲亞(Sophia)作為一個人形社交機器人,受到了廣泛關注,展示了人形機器人在社交和情感互動方面的潛力。



  • 中國:
    • 中國的人形機器人市場正在快速增長,尤其是在服務機器人、教育機器人和家庭陪伴機器人等領域。政府和企業積極推動機器人在養老、醫療和教育等社會服務領域的應用。
    • 例如,許多教育機器人被應用於課堂教學,幫助學生進行程式設計和科學實驗。

3. 政策支援與投資

  • 美國:
    • 美國政府和相關機構通過提供資金、政策支援和研發項目,促進機器人技術的創新與應用。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等機構為機器人研究提供資助。
    • 企業也在加大對機器人技術的投資,以保持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
  • 中國:
    • 中國政府將機器人產業列為重點發展領域,制定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政策,推動技術研發和產業化。
    • 通過設立產業園區和創新基地,鼓勵企業進行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形成了良好的產業生態。

4. 國際合作與競爭

  • 美國:
    • 美國在機器人領域與多個國家進行合作,推動技術交流與合作研究,但同時也面臨來自中國等國家的競爭壓力。
    • 在某些高端技術領域,美國對中國的技術轉讓和合作持謹慎態度,尤其是在涉及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的技術。
  • 中國:
    • 中國在吸收國際先進技術的同時,積極推動自主創新,努力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通過國際合作與交流,學習先進經驗,提升自身技術水平。
    • 隨著中國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國際市場上的競爭也日益激烈。

5. 未來展望

  • 美國:
    • 預計美國將在基礎研究和高端技術方面繼續保持領先地位,推動人形機器人向更高的智能化和自主化發展。
    • 美國企業可能會繼續探索人形機器人在醫療、家庭和服務等領域的應用,推動社會的智能化轉型。
  • 中國:
    • 中國將繼續加大對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投資,推動產業化和市場化處理程序,努力在全球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長,中國的人形機器人有望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更大的份額。

總的來說,中美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競爭與合作將推動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未來的格局將取決於各自的創新能力、市場需求和政策支援。甚至,我們可以預料,不久的將來人形機器人將成為人類日常的夥伴。 (星空知庫)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