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何以“高飛”
兆市場,正在開啟!


隨著新質生產力大力發展,低空經濟正在起飛。

想像一下:早晨起來,打個“飛的”,幾乎不堵車;中午外賣“從天而降”,送達時間精準;快遞直接從倉庫抵達中轉站,運輸效率提升近80%;旅遊換“飛的”,第一視角大片更覺上頭;不恐高的話,婚禮也可以完全選擇在空中舉辦;某些高風險和高投入的工作,如邊防警戒、森林防火、環境監測等,完全由無人機代替人工完成…

在向空中發起技術衝刺的過程,總是充滿有趣而浪漫的氛圍感。這些科幻電影裡已經出現過類似鏡頭和場景,正逐漸成為現實。

所以,已經有不少人認為,「飛在天上的新質生產力」 —— 低空經濟是繼房地產、網路、新能源車之後,最有想像力的新興產業。

低空是寶貴的自然資源,是國家及地區競爭的新領域,也是經濟文化活動的重要空間。如今,大家紛紛喊出“向天空要發展” “向天空要GDP。”

低空經濟

人類自從有交通工具以來,物理空間移動主要靠地面、河流、軌道等平面載體的習慣性思維。

低空經濟,說穿了就是把飛行概念融入其中,但不像飛機那樣在高空中完成長距離的快速飛行。

畢竟,從地球表面到海拔3千公尺之間的低空尚未充分利用,如何利用這廣闊的空域發展經濟、造福人類,這正是我們當下開始關注低空經濟的始因。

低空經濟,就是以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離在1000 米以內的空域(根據不同地區特點和實際需要可延伸至4000 米)為依託的經濟活動,包括民用有人駕駛、無人駕駛航空器,以及載人、載貨及其他作業等多場景低空飛行活動,並以此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與效益。

低空經濟的上游鏈條包括上游製造的航空材料與零件,如有人及無人飛行器相關的鋼材、鋁合金、高分子材料等航空原料,及晶片、電池、電機等核心零件領域。

中游包含無人機、航空器等的整合與製造,與飛控、導航等配套軟體服務,保障裝備製造與配套服務的產業運作。

下游,關乎國計民生的城市、農業、物流等各類產業應用。


其中,eVTOL飛行器主要由導航、飛控、通訊、動力四大系統,及電池、機體構成。導航、通訊、飛行控制系統作為“大腦”和“眼睛”,其技術壁壘和適航認證門檻較高,在未來仍需依賴傳統航空供應商提供解決方案。

此外,eVTOL還需解決多旋翼垂直起降、垂直-水平飛行狀態平穩切換等技術難題,也是目前主機廠產品研發的短板。但通航廠商有先發優勢,無人機汽車廠商也在切入eVTOL賽道。

全球低空經濟發展至今,先後經歷了早期應用探索階段與無人機應用拓展與規範發展階段。

在早期應用階段,低空經濟主要以直升機等通用航空在農業、工業的應用探索為主。

2016年以後,隨著低空飛行技術的愈發成熟和應用的多元化,規範化監管成為常態。利用無人機、通用航空進行物流配送、醫療救濟的應用也逐漸成熟。

從2023年至今,城區無人機餐飲配送、物流運輸開始逐漸普及,飛行汽車等應用也加速探索商業化,開始進入以先進空中交通為代表的載人高階應用發展階段。

據中國民航局測算,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已超過5000億元,預計2030年可望達到2兆元,復合增速22%。

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IDEA 研究院)的低空經濟白皮書顯示,到2025年,低空經濟對中國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值將達3兆至5兆元。


低空經濟,加速起飛

近期,低空賽道又一筆標誌性融資誕生:寧德時代獨家投資數億美元,成為國內最早進入低空經濟領域的企業之一峰飛航空的戰略投資者。

這也是寧德時代在低空領域極具標誌性的投資。

作為eVTOL產業里程碑式一幕,今年2月,深圳-珠海全球首條跨海跨城eVTOL航線上,來自峰飛航空的航空器成功試飛,將單程2-3小時的地面車程縮短至20分鐘。


圖源:峰飛航空官網


與此同時,東莞也已殺出低空經濟超級獨角獸。

智慧電動飛行汽車製造商小鵬匯天宣佈獲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71億元)B1輪融資。其陸空兩棲的飛行車即將量產面世,這樣的場景真的不是在科幻片中,而是現實。

實際上,小鵬匯天更想做的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飛行汽車,即兼具陸行和飛行功能。畢竟放眼望去,目前國內絕大多數公司研發的飛行車都是eVTOL。換言之,eVTOL只能飛不能跑,與陸空兩棲飛行車路徑不同。

整體看來,在整體創投環境遇到困難的情況下,eVTOL企業仍能持續獲得高額投資。

這讓低空經濟的夢想一步步照進現實。飛行汽車最終能否成功,仍需等待時間的驗證,但值得憧憬的是,過去的不可能正在變為可能。

據悉,2014~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一級市場共發生1,781起融資事件,揭露融資總額為1,198.28億元。

國內無人機產業逐漸成熟,國內低空經濟融資在經歷2014-2021年的兩輪快速成長後,融資逐漸趨於平穩,近兩年融資事件穩定在每年250起左右。

2021年起,國內eVTOL賽道開始受到資本關注,2021-2023年,國內共發生20起eVTOL融資事件,融資金額為47.9億元。隨著頭部公司逐漸取得適航證,載人eVTOL商業化營運呈現加速推進態勢。

低空經濟產業展現出創新性、高端化和大規模的特點,與國家對新型生產力發展的方向相契合。

所以,低空經濟概念的推動正明顯開始加速,國家持續推出了相關政策。



2010年8月,國務院中央軍委下發《關於深化中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正式拉開了中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大幕。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將低空經濟納入發展規劃。

2023年底,「低空經濟」一詞首次出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被列入了「戰略性新興產業」。

2024年3月,“低空經濟”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

當下人工智慧賦能低空經濟、巨量資料驅動的部分應用場景,如智慧城市建設、智慧交通運輸、智慧監測巡查、智慧農業農村等已經照進現實。

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正在推進我們智慧城鄉建設和國家經濟向上發展。

智慧交通運輸,更便捷高效

eVTOL空中交通的細分應用場景主要是市區移動、城際交通、旅遊觀光等。

空中交通出行模式將是共享出行與民航出行的結合,從預定到值機,再到完成飛行,都由數位化平台進行支撐。

面對這即將到來的場景,新興技術公司加速產品迭代,紛紛推出200+km/h巡航速度的2-5人座eVTOL產品,此外,傳統車企與通航公司也在加速切入。



2019年,粵港跨境直升機航線開通,進一步縮短了兩地通行時間,標誌著低空經濟在跨國交通中的應用邁出了重要一步。無人機能夠在城市間或城市內提供快速、有效率的空中交通服務,成為未來城市交通的替代解決方案。

當前,低空航線起降點的覆蓋範圍不斷擴大,已涵蓋大灣區的多個城市,包括香港、澳門、廣州、東莞、惠州、中山和珠海等。

在深圳,低空經濟已初具規模。深圳市坪山區率先推出了直升機固定航線的補貼政策,鼓勵市民和企業職員乘坐直升機空中通勤。

截至2023年底,深圳的低空航線已飛行近300架次,乘機人數累計超過1,300人次,展示了空中交通的潛在應用前景。據統計,從高鐵深圳北站搭乘直升機到達深圳灣僅需8分鐘,比地面交通節省了至少80%的時間成本。

2024年4月30日開通的深圳-珠海低空短程航線,則是直接將深圳到珠海的駕車時間從約2小時縮短至20分鐘,極大提高了交通效率。

無人機和eVTOL不受地形限制,在物流配送場景中的應用大幅縮短了配送路程和配送時間,為運輸業帶來明顯降本增效。

對於緊急物資、最後一公里等大載重、中短距離物流、快遞末端配送等場景有較高市場價值。

透過搭載載荷實現吊運、拋投等運輸能力,基於巨量數據、雲端運算等底層數字化技術,逐漸形成空天地一體的物流系統。

智慧城市建設,佈局靈活機動

低空交通的智慧化在許多層面影響城市發展,如醫療急救、消防減災、公共安全等領域,保障應急資源及時精準到位。

在交通嚴重擁擠時,直升機救援能夠大幅提高救援效率。目前,深圳已實現每100平方公里範圍內有一架直升機待命,實現半小時內飛行圈覆蓋全市直至港澳。



透過巨量資料和機器學習技術,AI可以根據歷史資料和即時環境,智慧調整無人機的飛行路徑,規避障礙物,確保飛行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得無人機在城市交通和緊急救援等領域的應用更加廣泛和有效率。

低空經濟正與城市公共安防深度融合,利用無人機進行城市治理也是大勢所趨。

當AI與低空飛行器的結合,一方面可以更全面精準地從空中監控城市公共空間的使用狀況,識別潛在危險或威脅。尤其是針對城市監控盲區,無人機扮演重要角色。基於智慧演算法,能做到提前回應預警並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城市運作的安全。

另一方面AI可以更為即時精準地從空中監測城市環境,從而製訂並實施精準有效的應對策略。大幅減少城市管理的人力與物力,提升城市治理效率。

在城市智慧化管理中,無人機和AI技術進行建築物的健康監測,能夠即時掌握基礎設施的狀況,提前發現潛在問題。

例如,城市居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市政管網,包括電力、通訊、燃氣、供水、排水、供熱等多種類型的地下管線。人工檢測、維護和改造的費用極其高昂,AI賦能的無人機和機器人系統對其進行安全性監測,不僅能提高檢測效率和精度,還可以大幅降低檢測成本和人員安全風險。

推動智慧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

應用於農林植物保護作業的低空產品主要是無人機,植保無人機通常由飛行平台、GPS飛控、噴灑零件組成,操作手部透過地面遙控器及GPS定位對其控制。

農業無人機成為推進農業機械化的重要工具之一,專為農業應用而設計的無人駕駛飛行器(UAV)在助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過程中的作用正在日益凸顯。

這些無人機配備了一系列傳感器和成像技術,如相機、激光雷達和多光譜傳感器,使它們能夠收集有關農作物、土壤和其他影響農業生產因素的數據。



農業無人機的需求從傳統的植保無人機逐漸拓展,目前已經深入病蟲害防治、農藝、播撒、智慧農業、授粉、果樹防凍防曬等農業領域,旋翼產生的向下氣流能增加霧流對作物的穿透性,同時遠距離操控施藥大大提高了農藥噴灑的安全性,可以噴灑藥劑、種子、粉末等。

還能透過搭載視頻器件,結合高解析度多光譜巡田無人機實現地塊平整監測、出苗識別、病蟲害監測、精準變數營養液和殺蟲劑精確點噴作業。

地塊平整監測時,無人機能夠對種植地塊進行航測,產生地塊的數字高程模型,測量地塊內高差、發現局部高地、窪地等,助力及時整改。

未來,「無人機+感應器+巨量資料」在農業領域融合應用,可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農業地圖」,將土壤資訊、作物資訊、氣候資訊和農戶資訊彙總和分析,進一步深度參與農業全流程作業,形成農業領域智慧化系統解決方案。

智慧監測巡檢,實現對大範圍內 裝置/電網/管道的全面、高效覆蓋

無人機巡檢在能源電力、油氣管道、邊海防等領域應用較多,適合高效率、高精度、大面積航測項目。

透過懸停、飛行、空拍等方式,快速精準地巡視輸電線路、變電站、風機葉片、橋樑等建築或裝置,搭載紅外吊艙、可見光等,可及時發現管道偷漏、裝置變形異常等問題,並進行報警處理。

當然,無人機還可以利用紅色外部熱像儀等裝置檢測裝置異常溫度,提前預警可能的故障,避免事故發生。



以橋樑巡檢為例。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橋樑可能面臨各種損傷和老化問題。傳統的檢測方法往往難以全面、精確地評估橋樑的狀態。

結合AI技術與無人機,將AI技術的圖像識別和巨量數據分析功能應用於橋樑健康監測,無人機搭載高畫質相機、紅外相機和雷射掃描器等裝置,可以對橋樑結構進行全面的檢查。

能快速完成巡檢工作,提供高品質的視覺資料,為工程養護維修提供參考依據。

利用AI 數據處理技術可以進一步分析無人機獲取的大量數據,根據結構設計圖紙數據、日常監測數據,關鍵參數敏感性分析數據,代入基於斷裂力學的疲勞損傷容限計算軟件,能夠預測評估橋樑結構的疲勞壽命和日曆壽命,給出剩餘壽命。

這不僅能夠提高橋樑檢測的效率和精準性,還能夠提前預警潛在的安全隱患,確保橋樑運行安全,為工程部門決策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

搶到地面到天空的新經濟成長點

低空經濟的「新」被重點強調- 這是一個新的產業,能帶來新的經濟成長。同時,低空經濟的高品質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援和技術的創新。

中央政策頂層政策密集出台,低空經濟寫入2023年11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地方政府也積極回應中央政府的號召,依託各自的資源和優勢,開放發展低空經濟。

2023年以來,全國多個省市公佈了低空經濟行動方案,在產業相關的促進政策方面,主要集中在低空基建、製造、飛行保障和運行管理四大類股,核心是打造低空飛行場景,帶動產業鏈的發展。

2024年,15個省、市(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發展低空經濟,將低空經濟有關內容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廣東深圳等城市透過推出《深圳市支援低空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並推動低空經濟的發展。

雲南彌勒利用地理環境資源優勢,興建全省首家高空跳傘基地、雲南低空經濟產業園,帶動旅遊、研學等產業。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加快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了“構建低空數字底座、增強低空產業創新能力、打造低空製造行業高地等多項措施。”

其中,以通用機場的建設居多,還有部分省份重點圍繞零件、關鍵材料等方面扶持產業發展。部分地區也推出了通用航空與低空經濟相關的政策。

這些舉措,一方面不斷深化低空經濟中無人機、通用航空在旅遊、應急救援等行業應用,另一方面,法律法規不斷健全,為低空經濟產業健康發展提供更完善的法治體系保障。

大家搶佔低空經濟的這種緊迫感,很現實。

展開具體行動也不少,例如深圳對落地企業實打實地“發錢”,開通了深圳-珠海售價999元的直升機航線,出台了全國首部關於低空經濟的地方專項法規;合肥與多家eVTOL頭部企業達成專案合作;川渝協作開闢了全國首條跨省低空目視航線…

很多地方更是直接建立了低空經濟領域的產業引導基金,規模都非常大。



例如,成都的低空產業基金是30億元,北京和廣州達到了數百億元,而蘇州市今年新簽約了16個低空經濟產業基金,總規模超過200億元。

具體看來,在今年上海沃蘭特的4筆融資中,2筆都有政府引導基金的參與——A輪有自貢市的引導基金“自貢創發”,A++輪有深圳市的引導基金“南山新戰投。

從「戰投」這兩個字就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希望透過投資,一方面參與低空經濟發展,一方面把有潛力的企業引到本地進一步發展。

確實,誰先吃到這份“蛋糕”,誰就可能在下一輪產業競爭、城市競爭中取得先機。低空經濟與交通、文旅、農業、物流的相加,還關係到切切實實的民生福祉。

無人駕駛「蘿蔔快跑」帶火了武漢,低空經濟的起飛,又將有那些先發入局的城市因此而爆火呢?

低空經濟要“高飛”,需穩紮穩打

基於廣泛的應用場景,AI技術在賦能低空經濟中展現了巨大潛力。

巨量資料、大模型、可預測的端側技術、不斷最佳化的硬體基礎,這些技術的發展都在為AI賦能產業落地提供著巨大的算力空間,組成AI賦能低空經濟基座。

“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對於個人和企業而言,抓住這一風口將帶來無限的機遇和發展空間。

所以,正確處理好人和機器的關係也將更好釋放「人機混合」智慧時代的技術紅利——這一點在AI+無人機領域體現的更為明顯。

雖然低空經濟展現了巨大的發展潛力,但這一新興領域也面臨許多挑戰。

除了遠見和魄力,低空經濟同樣需要持久的耐心和耐力。有業內人士估計,汽車業投資3到5年就能見到效果,航空業大概需要10年以上。



其中難度包括技術成熟度、安全標準、法律法規以及公眾接受度等。同時,必須考慮城市基礎設施的適應性,以及與現有交通系統的整合問題。

低空經濟要“高飛”,還需重構低空飛行的安全監管體系,提升安全監管效能。

中國低空經濟尚處於起步階段,發展早期。類似於新能源汽車產業,起步和成長需要面臨更大挑戰。

如中國空域管理機制仍有欠缺,頂層規劃不足,軍民航未形成高效協同;通用機場、低空空域管控系統、飛行資訊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通航製造技術基礎薄弱,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企業「造血」能力匱乏,缺乏穩定市場需求,缺乏成熟商業模式及獲利模式等。

畢竟,要快,但更不能亂了章法。

回顧過去,中國憑藉新能源汽車打贏了汽車產業翻身仗,大家也迫切地希望這一幕能夠在低空領域重演。

但必須穩紮穩打,因地制宜,方能從混沌之中開闢新氣象,向蔚藍天空勘探兆商機。頭部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