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的出海佈置:摸著日系車,登頂全球


在2022年以前,比亞迪在海外已經擁有了太陽能、電動巴士、鋰電池等廣泛的業務,算是出海陣線的老兵。

唯獨沒有涉足過乘用車出海。

但無論中國人、或外國人都無比清楚,這個全球新能源領域不可忽視的存在、中國新能源車企無可爭議的第一,是一定不會僅滿足於僅僅讓中國老百姓體會到「798」 、「998」(註:比亞迪秦plus、比亞迪秦L的起售價)的快樂的。

而在2023年,比亞迪已經躋身全球車企銷量排行榜前十、佔總市場份額3.3%,對比它身前的九個對手均是燃油車唱主角,比亞迪是唯一的新能源,對於全球的新能源車廠而言,比亞迪出海的策略、佈局、表現,也是不能不重視的重頭戲。

全世界都在翹首以盼比亞迪出海。

帶著這樣的期待,從2022年8月開始,比亞迪海外業務團隊不停飛往世界各地,幾乎同時進駐泰國、日本、挪威、以色列、澳洲乘用車市場,隨後又開啟了在歐洲、印度、墨西哥、巴西的車型投放計畫。

而僅僅過了兩年,人們就驚訝地發現,比亞迪乘用車的海外戰略,竟然與日本車企的市場佈局存在高度重合,這完全不同於中國燃油車在海外的玩法,也不同於均有市場專注的歐美車、韓系車目前的格局。

此刻,中國車企對日本車企想取而代之的心,是很難藏得住了。



日系車獨冠全球久矣,比亞迪正亦步亦趨

在過去的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為491萬輛,領先日本的442萬輛,中國也正式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

這對日本其實不如外人想像的那麼要命。因為以目前日本車企的情勢來看,日本本土每年會生產800萬輛左右汽車,其中一半會出口到海外市場,而生產廠已經遍佈全球的日系車企在海外的年產量加起來要超過1600萬輛,以2021年底日本汽車工業協會公佈的資料,日本汽車企業在海外擁有179個整車及零件基地,遍佈歐洲、亞洲、非洲、北美、拉丁美洲。


獨冠全球、商行天下,這是日系車的真正底氣,也是日系車幾十年來耕耘發力的成果。根據財經團隊作者劉丁、顧翎羽在《比亞迪出海,首先要過日本車企關》中的說法,背靠日本商社體系,日系車企擁有遍佈全球的分支機構,他們可以在全球物流、銷售通路、情報資訊、本地政商方面得到強大支援,自19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借助這樣的體系在全球建構了一個龐大的汽車帝國——

「最外圈」是歐美、南美、中東、澳洲、中國等市場,日系車以外來者身份廣泛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大家一起在市場上卷品質、卷品牌、卷銷量;

「中間圈」是東南亞和印度,日本車企這裡耕耘幾十年,已經建立了壟斷優勢,甚至已經能夠對某些地區的汽車產業政策施加影響,例如印度汽車工業協會2020年選舉的主席是日本鈴木汽車印度公司CEO(執行長)躋川堅一;

「最內部」是日本本土,這裡針插不進、水潑不進,雖然日本並未對進口車施加什麼關稅壁壘,但是過去無論是歐系車、美系車還是中國車,都沒辦法在日本取得像樣突破,日本車市佔率始終在90%以上。

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市場結構,即便是同台多年的歐洲車企、美國車企、韓國車企,中國車企,都沒有達成這樣的格局,而是各有側重,比如歐洲車企集中在北美、中國,美國車企重點在歐洲、中國,韓國車企重點在北美、歐洲、大洋洲,中國車企海外目前賣得火的是歐洲、俄羅斯、南美,且這些車企的各自本土市場也都有其他對手在其中,屬於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細究日本車企,不僅在全球都能看到它的廠子,而且屬於是「你中有我可以,我中你有不行」。

直到比亞迪開始出海,日本車企的格局開始略顯鬆動。

滿打滿算出海只兩年的比亞迪新能源,截止2024年6月,已經進入了巴西、德國、日本、泰國等77個國家和地區,在2023年一共賣出了24萬輛汽車,而今年截止8月則已在海外賣出26.49萬輛,直指年底50萬輛的目標。

單說這個銷量,還不足以與2400萬輛的日系車相提並論,關鍵的是比亞迪在這麼幾個地方的表現挺亮眼:

泰國-2023年是比亞迪在泰國市場的第一個完整交付年,全年註冊上牌量30,650輛,是年度純電銷冠,品牌市佔率40%;到了2024年,1-5月上牌量已經有12895輛,在售的三款車ATTO 3、海豚、海豹都是純電榜前五的存在;作為對比,豐田在泰國主推的主力純電車bZ4X,3月僅售出2輛;還有日產LEAF,也是單月個位數。

以色列-以色列是比亞迪的優勢市場,根據以色列汽車進口商協會(IVIA)的資料,比亞迪2024年1-7月在以色列一共賣出11,871輛純電動車,特斯拉3,211輛排在第三。這裡的乘用車市場一直是日韓的天下,豐田在這裡賣得一直很好。

巴西-比亞迪作為中國新能源在這賣得也相當好,上半年已經賣出了32562輛;油車的話,這裡賣得最好的是菲亞特、大眾、通用等歐美車,豐田、本田、日產雖然在這只能算第二陣營,但也是月銷過萬的存在。

歐洲-歐洲是目前中國車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在這裡上汽名爵的新能源MG4上半年賣出了3.1萬輛,但是比亞迪並不是很火爆,2024年上半年只賣出大概1.7萬輛,但是去年同期只賣了三千多輛,漲幅相當驚人,而且已經要比日產、豐田、馬自達等的電動車要強了,而且在這裡比亞迪還頂著17.4%的臨時反補貼稅,且幾乎所有中國新能源也都正在扎堆出海歐洲,比亞迪在這裡還屬於未來可期。

日本-比亞迪在日本已經有554家門市,很早就表示2025年要在日本開店100家,每年賣3萬輛。 ——當然目前離這個目標還挺遠,2024年上半年只買了不到1000輛。

在東南亞(泰國),在中東(以色列),在拉丁美洲(巴西),在歐洲,等於說除了美國因為一些大家都能理解的擔憂因素比亞迪沒有出現外,甚至連日本本土都不放過,這些市場裡面有日本汽車帝國習慣競爭優勢的最外圈,也有早已根深蒂固的中間層,更有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本土,比亞迪是那都想摻和一下子,也像日本車企過去幾十年一樣,四處出擊,全面開花,並且在許多地方都已經受到了市場的認可。

開個玩笑:怪不得在2023年10月,路過比亞迪展台的豐田章男(豐田第四代掌門人)會顯得這麼嚴肅。


圖片來源:易車社群·大眼睛看車

而這,依然還不是比亞迪給日系車造成的最大麻煩。



乘著新能源產業東風,比亞迪試圖紮根全球

身為底蘊尚淺、出海僅兩年的中國車企,比亞迪之所以敢於當著全世界的面表演全面出擊,有幾方面的原因值得關注。

1.日本車企近幾年的整體頹勢。

在歐洲,俄烏衝突之前,日本車對歐洲的出口量就已經從2018年時的100萬輛,下降到了2021年時的59萬輛,歐洲本地工廠產量也從2018年的186萬輛下降到了2021年的123萬輛。造成這一表現的,單純是日本的新能源車沒有跟上歐洲的新能源浪潮,歐盟純電動車滲透率在2022年就已經來到了12%,再加上插混、輕混整體已經到了44 %,美國的特斯拉、中國的MG等新能源已經開始在歐洲發力,日系品牌逐漸被拋開,等到2022年俄烏衝突,日本車退出了俄羅斯市場,中國車整體切入,日子就更難過了。

美國,這裡一直都是日系車的優勢陣地,在美國日本車企有15個生產基地,每年出口量也有130萬輛,是最大的單一出口目的地,而且這裡還沒有中國車企來攪和(暫時),可是日系車仍有下滑,以2022年全年數據,豐田、日產、本田三大品牌在美銷量分別下滑9.6%、25.4%、32.9%,2023年略有回暖,但是總體情況算不上亮眼。

在東南亞,還是拿前面講到過的泰國為例,目前乘用車老大肯定還是日系車,但是在新能源上的幾無聲量依舊讓人擔憂,而且泰國政府目前特別支援新能源發展,不僅一直在降低純電車進口關稅,也給消費者降稅、發補貼,按照泰國政府計劃,到2023年,新能源車要佔汽車總產量的30%,真說日系車對此毫無感覺,怕也很難讓人信服。

除此之外,中東作為日系車一直以來的重要市場,現在整個市場則都表現得對中國車相當感興趣;澳洲市場比較吃香的仍然是日系車為代表的燃油車們,但是燃油車款式都比較陳舊,真要是比外觀、內裝、動力,中國燃油車也相當有潛力。

所以,雖然如今豐田依舊是全球所有車企的老大,但是日系車全球整體趨勢的銷售下滑、各地份額不斷被中國車企蠶食也是不爭的事實。

日系新能源的劣勢,是相當重要的原因。

2.新能源正是比亞迪這樣的中國車企如今全球強勢的重要原因。

中國的新能源車如雨後春筍般地強勢崛起,除了各家車企自己在八仙過海外,上游產業鏈的強勢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以動力電池領域為例,當前,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國,也掌握全球先進的動力電池技術。

根據SNE Research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市場動力電池裝機量TOP 10分別是:寧德時代(中國)、比亞迪(中國)、LG新能源(韓國)、SK On(韓國)、中創新航(中國)、三星SDI(韓國)、松下(日本)、國軒高科(中國)、億緯鋰能(中國)、欣旺達(中國)。

這裡面有幾個角度值得重點關註:1、中國企業上榜六家,獨佔前二,總份額已經來到了65%;2、全球電池商都在隨大勢猛漲,唯有日本的獨苗、松下電池年比竟還下降25.1%,從第四名下滑到了第七名。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部件,動力電池的深厚底蘊,可以幫助比亞迪們依託供應鏈進一步擴大成本優勢,再疊加智駕等尖端科技,中國車就是目前「放之四海皆說好」的存在,就如同前幾年的日系車一樣,穩定、耐用、省油、便宜,那的百姓都喜歡。這是基礎。

這還不是比亞迪相比其他車企、尤其是中國車企,會讓日系車真正遭遇挑戰的關鍵。

3.比亞迪將廠子也開往了世界各地。

有別於其他出海的中國車企,比亞迪此番不僅是想辦法把車賣往世界各地,它還學著日本車企,正在想辦法把廠子也開到世界各地:

2024年7月4日,比亞迪在泰國羅勇府花4.9億美元建的工廠已經投產,主要生產日後滿足東協、澳洲市場的右舵車,年產能15萬輛,並在這裡下線了將載入比亞迪史冊的第800萬輛車。

2023年12月,比亞迪宣佈將在匈牙利賽格德市興建歐洲工廠,預計工廠總投資50億歐元,預計2026年投產,設計產能在15-30萬輛,比亞迪將成為首個在歐盟建廠的中國車企。

2022年10月,比亞迪與巴西巴伊亞州政府簽訂意向書,計劃在這裡建造新的汽車工廠,總投資涉及5.65億美元。而比亞迪在巴西很早就有了客車工廠、太陽能工廠、電池工廠。

2024年8月,根據路透社22 日報導,比亞迪墨西哥總經理Jorge Vallejo 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該公司已將在墨西哥建廠的最終選址範圍縮小到三個州,並正在評估各候選州提出的一系列激勵措施。

2024年8月,根據彭博社報導,比亞迪已與巴基斯坦最大的商業集團之一Mega Conglomerate Pvt達成合作協議,同時將與巴基斯坦最大的獨立電力生產商Hub Power Co.的子公司Mega Motors 成立合資企業,工廠預計2026年上半年完工。

此外,烏茲別克、柬埔寨、印尼、摩洛哥、越南等,比亞迪建廠的相關新聞也市場見諸報端。

如果把中國車企看成一個統一的陣營,雖然各家也都在出海,但是普遍有側重地區,比如長城之於俄羅斯,奇瑞之於巴西,廣汽之於東南亞,目前來看,似乎只有比亞迪是有心廣泛佈局,看不出什麼專注,處處是舞台。而在比較全球市場上,比亞迪主要競爭對手之一的特斯拉這麼多年在海外也僅佈置了上海、柏林兩地。

自己走到那,就要把廠子也開到那,比亞迪如今的戰略與日本汽車的全球戰略很類似。



隱憂與挑戰

比亞迪如今的全球大舉擴張很容易引發擔憂。過去這麼多年,全球除了日系車如豐田、本田、鈴木、日產是這麼乾且乾成了的,剩下的同行業內,無論國內國外,很難找到一個同級別的參考案例,同時,這些燃油車時代主導全球車市的日系大品牌,也正是代表新能源未來的比亞迪如今想要實現的目標,成為下個時代的莊家。

這當然有機會實現,日系車憑藉強大產品力和成本優勢行銷全球,如今在製造業優勢和動力電池等新能源技術方面,國產新能源也絕對可以一戰,更不要說比亞迪本身就是「電池製造業」出身,屬於是兩項優勢集於一身,只要環境土壤適合,在中國能做做成的事,去到任何一地也都不應該有困難。

但這困難恰恰也正是,外國比不得中國。

前面有提到,日本車企的海外經銷主要依靠的是本國商社體系的建設佈局,在全球物流、銷售管道、情報資訊、本地政商方面得到強大支援,逐步建設自己的海外管道,再不濟也是依靠自己國家在當地的體系,這種模式雖然建設周期長,速度慢,但是掌控力更強,更加穩定,而比亞迪們如今為了追求全面開花,這些方面肯定都還跟不上,這時能依靠的就是當地經銷商,這在前述的內容以及許多公開資訊當中都有體現,這種依靠國外經銷商的體系,穩定性勢必會差。

更不要說到了一些政商環境不那麼好的地方、尤其這些地方倘若還是對手日本已經耕耘多年的老根據地,那麼但凡發生政策轉向,可能就是一朝前功盡棄。

這方面,國內目前出海的車企,也沒有什麼特別好的現成案例可供比亞迪借鑑,比如長城奇瑞在海外也是和比亞迪一樣靠的是當地經銷商,吉利在歐洲市場則是依託沃爾沃的銷售管道,逐步建立獨立的領克經銷體系-這與日企的做法又是不謀而合。有別於工廠可以平地而起,穩定管道體系的建設,必須慢工出細活。

此外,日系車這麼多年所累積的品牌優勢,如今也是能夠反哺給產品的,例如某位客戶買了一台豐田卡羅拉遇到了某個品質問題,他大機率第一反應會先想想是不是自己那裡不對,畢竟全球卡羅拉那是出了名的耐用性——這就是品牌反哺產品。

但是到了比亞迪這樣的新勢力到了當地,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很可能會被人曲解為品牌有問題。例如2023年在泰國,比亞迪ATTO3煞車碟盤開裂一度登上新聞;又例如比亞迪的連續降價遭遇多次投訴,甚至時任泰國總理Srettha Thavisin要求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確保泰國消費者受到保護,王傳福還表態「未來的定價將是合適的」——品牌尚未獲得信任,就會對產品、銷售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同樣需要時間。


最後

王傳福曾在2023年6月股東大會上表態,「革命就是三五年的事,再累也要親自指揮打仗」。比亞迪全員上下就彷彿憋了一口氣,正在達成心中最高理想的道路上奮力狂飆,且從目前所取得的成果來講,形勢相當喜人。

但我們同樣不能忽視,這次要跨越的,是一條尚無石頭可摸的寬闊大河;要顛覆的,是一個對手有幾十年深厚根基的領域;要征服的,是一片需要時間沉澱、需要耐心收穫的市場。 ——快與慢,大與小,這需要極致的平衡之道,更需要從此開始、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從要眼睜睜看著本國市場被外國大企業們來回割據,到能夠進入到對手核心地盤「耀武揚威」,比亞迪不僅代表新能源、更代表中國車,顯然是想走得更遠些。

希望比亞迪一路順利。



[1]劉丁顧翎羽劉桑藍江豐.比亞迪出海,首先要過日本車企關.財經雜誌.2023

[2]黃麗.全球動力電池「半年考」解析.電池中國.2024

[3]陳鄧新.「比亞迪們」出海,誰在背後鋪路? .鋅刻度.2023

[4]鄭亦久.比亞迪們出海,成色如何? .壹番財經.2023

[5]林曦.重倉泰國,比亞迪出海成績如何? .新熵.2024

[6]比亞迪前8個月海外銷售新能源乘用車超26萬輛收購歐洲經銷商加速「出海」.新浪財經.2024

[7]在歐盟受阻後,泰國會是中國車出海的新要地嗎? .澎湃新聞.2024 (古爺商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