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正在失去含金量。
過去幾十年來,許多人為謀求城市戶口上下奔波,為最終留在大城市費盡心力。
一道無形的戶籍門檻,成瞭望而卻步的攔路虎。
如今,絕大多數城市都已開啟“零門檻落戶”,戶籍大門正在全面敞開,就連一線城市也不例外。
戶口門檻進入“消失”倒計時,巨大的連鎖反應也來了。
來了,就是廣州人。
日前,廣州出台落戶新規,全日制大專以下學歷的人群,在7個外圍城區和郊區買房且繳納1年社保,3年內繳納個稅超過20萬元的,即可申請落戶。
同時,廣州還取消了積分落戶的名額限制,只要達到分數線即可直接申請落戶,而老人投靠子女落戶的,只需要一個子女擁有5年以上戶籍即可。
無論放開大專落戶,還是首開一線城市買房落戶之先河,抑或取消積分入戶名額限制,都創下了一線城市戶籍鬆綁的新紀錄。
“來了就是廣州人”,不只是簡單的政策口號,更是實實在在的邀請。
為此,在最近獲批的2035總規中,廣州將常住人口天花板從2000萬人提升到2200萬人,而將預計管理服務人口從2500萬人提高到3000萬人。
“常住人口”,指的是在一地居住超過半年的人口,是人口規模和能級的體現;
而“管理服務人口”還包含了短期出差、旅行、探親的人口,是一地經濟活躍度的標誌。
目前,廣州常住人口為1882萬人,即時在穗人口高達2400萬人。
這意味著,未來10年,廣州至少還有400萬左右的人口增長空間。
人口天花板抬升不是說說而已,而意味著教育、醫療、交通、土地、住房資源和指標都要隨之而調整,以適應人口增長的需要。
過去10多年來,廣州新增常住人口600多萬人,多數都是年輕人。不僅讓廣州獲得更大的人口優勢,而且最佳化了人口結構,不必受困於老齡化的約束,成為全國最年輕的城市之一。
不過,近年來,由於超預期事件衝擊、傳統產業衰退、國內外大環境變化,人口開始回流中西部,沿海地區受到一定影響,就連廣深也有了更大的搶人動力。
與此同時,受困於三級財政體制,廣州貢獻了大量轉移支付,自身的財力只能借助賣地收入來彌補,樓市大幅調整、土地市場下行對正常運轉帶來了挑戰。
所以,大幅放開落戶限制,在搶人才的同時,帶動穩樓市的目標,乃至為長遠發展積蓄更大的能量。
絕大多數城市的戶籍門檻,都將消失。
今年8月,國家層面印發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畫,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落戶限制。
這意味著,除了北上廣深津等個別超大城市之外,全國90%以上的城市,即600多座城市都要取消落戶限制。
這裡的“取消落戶限制”,不只是放開學歷、社保那麼簡單,而是名副其實的“零門檻”。
言外之意,無論有沒有房子,無論是不是大學生,無論屬不屬於技能人才,那怕只是租房,都能直接落戶。
這是戶籍制度設立以來前所未有的巨變,過去一紙戶口之所以擁有巨大的含金量,在於其背後附著的教育、養老、醫療、購房等福利。
如今,公共服務日益均等化,樓市限購政策土崩瓦解,與戶口直接捆綁的福利幾近消失,落不落戶,差別已經不大了。
至於超大城市,雖然不在全面取消落戶限制之列,但多數城市都在儘可能主動打開突破口。
目前,中國只有10座超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重慶、天津、成都、武漢、杭州、東莞。
廣州這一次的大幅度鬆綁,相當於為除京滬之外的所有超大城市打了一個“樣”,也確立了新一輪放開落戶的最低基準。
可以預料,買房落戶、納稅落戶、取消積分落戶名額限制,乃至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將在強二線城市遍地開花。
連廣州都下場了,其他城市還有什麼矜持的理由?
到大城市落戶,究竟有什麼好處?
前些年,“來了就是深圳人”的口號曾經引發無數共鳴。落戶首先帶來的是歸屬感,是對自我身份的認同,這是情緒價值的體現。
但在情緒價值之外,大城市的戶口還有著真金白銀的含金量,而含金量的高低,正是不同城市戶口吸引力的體現。
京滬戶籍門禁極其森嚴,一個戶口在“地下市場”都能賣到數十萬的高價,仍有無數人趨之若鶩。
究其原因,全國最高的985高校錄取率,最頂尖的中小學教育資源,購房、車牌搖號乃至部分事業單位招聘的戶口限制,以及更高的醫療、養老服務、住房保障標準,都優先向戶籍人口開放。
因此,在京滬,那怕是985高校畢業生,也難以直接落戶。在北京,落戶要受限於“進京指標”,上海僅僅放開清北復交等個別高校的落戶資格。
天津,雖然經濟競爭力不復以往,但高考優勢的存在,就足以讓其戶籍產生巨大的吸引力。
廣州、深圳、杭州等地的戶籍含金量也是如此,除了在高考錄取率缺乏足夠優勢之外,其他的與京滬之間並不存在太大的差別。
在樓市限購時代,幾乎所有超大城市都設定了一定的戶籍門檻,非本市戶籍人口不能直接購房,也難以獲得保障房的申請資格。
如今,限購不復存在,但教育資格仍與戶口深度捆綁。
在大城市,公辦學位雖然名義上面向所有人開放,但“人戶一致”的優先,有本區本市戶口的其次,如果還有剩餘學位,才最終輪到積分入學的非戶籍人員,“統籌安排”相關學位。
當然,從根本上講,戶口的價值,取決於城市自身的價值。
城市越有吸引力,戶籍門檻無論多高,都不會擋住源源不斷的人口流入,反之同理。
為何都在搶著放開落戶?
就在十多年前,戶籍還是橫亙在無數人腳下的一道門檻,為何如今開始逐步消失了?
從宏觀環境來看,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步入高品質發展階段,如何進一步推進城鎮化,擴大消費潛力,乃至培育新的增長動能,取消落戶限制,都是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從城市競爭來看,當全國人口大盤見頂,人口負增長成為常態,城市之間的搶人大戰從來者有份淪為零和博弈。
能不能搶到人,能不能真正留住人,就成了未來城市競爭的關鍵。
從政策導向來看,人在流動,土地指標和財政資金,同樣要跟著流動,未來都將按照人頭進行分配,“人地錢掛鉤”機制改革就是這一趨勢的體現。
能否搶來更多的人,決定能否充實社保和財政轉移支付的基本盤,能不能帶動城市基礎設施和房地產建設的繼續擴張。
從現實需求來看,人不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不是負擔而是資源。人口的多少尤其是年輕人的多少,不僅關乎養老金總盤子的可持續支出,還關乎房價等資產價格的未來。
一個沒有多少年輕人的城市,繁榮年代興建的房子無人接盤,再高的房價恐怕都難以維持。
過去10多年來,中國的搶人大戰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最初的搶人大戰,搶的是高學歷人才,寄託的是各地做大高新產業的希望。
隨後的搶人大戰,搶的是年輕勞動力,維護的是城市產業的基本盤。
未來的搶人大戰,只要是人都將來者不拒,既是做大生產的考慮,也是擴大內需的不二選擇。
一言以蔽之,誰能“搶”到這些人口,誰能留住更多年輕人,將決定未來的發展上限。
城市與人的關係,也將發生易位。過去是城市挑人,未來則是人選城市,擇城而棲,選好城市,正在成為新的時代需求。
選城市就是選未來。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