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Isabella Simonetti 和 Anne Steele 在《華爾街日報》發文,分析了川普勝選背後新媒體崛起的趨勢。文章指出,隨著年輕觀眾轉向播客、社交媒體等平台,傳統媒體的“守門人”角色逐漸被削弱。媒體的碎片化加劇了資訊繭房效應,使政治資訊傳播環境更加複雜,並可能對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
兩周前,唐納德·川普與播客主持人喬·羅根進行了長達三個小時的對話,這段節目在YouTube上獲得了超過4500萬次的觀看,在Spotify等其他平台上也有超過2500萬次的收聽。
在選舉之夜,羅根成為了川普慶祝勝利時特別提到的幾位播客主持人之一。這凸顯了2024年總統競選中一個明顯的趨勢:新的媒體格局已經形成。隨著美國人越來越多地從多樣化的管道獲取資訊,傳統媒體——如電視網和報紙——作為政治言論守門人的角色正在逐漸弱化。
過去十年間,每月收聽播客的人數增加了三倍以上。據皮尤研究中心的資料,在社交媒體領域,超過半數的TikTok使用者表示他們經常通過該平台獲取新聞。埃隆·馬斯克對X平台的收購帶來了顯著的影響,尤其是政治內容方面的右翼觀點,大量出現在新使用者的首頁上。
儘管電視新聞仍然是美國人在重大時刻獲取資訊的主要管道,但年輕觀眾的數量大幅減少,甚至在選舉之夜也顯示出整體媒介影響力的下滑。與2020年相比,三大有線新聞頻道的總觀眾數下降了32%,降至約2100萬人,其中CNN的觀眾量幾乎減半。
結果是:美國人從不同的管道接收到關於當前事件截然不同的敘述。儘管選舉的結果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但媒體世界的分裂現象不容忽視。
哈佛大學肖倫斯坦媒體、政治與公共政策中心主任南希·吉布斯(前《時代》雜誌主編)指出:“我們的資訊環境已經分裂成了越來越多的碎片。大型的、機構性的新聞組織在資訊領域中的份額正在縮小。因此,選民們看到的是各具特色、充滿不同資訊、意義和動向的競選活動。”
由喜劇演員、優兔博主和其他名人主持的自由式線上脫口秀,不僅提供娛樂,還傳遞資訊。這類節目與傳統主串流媒體競爭觀眾的注意力,而主串流媒體有著不同的目標並且受到編輯標準的約束。
根據愛迪生研究公司的資料,美國有47%的人在過去一個月內收聽過播客,其中近60%為35歲以下的年輕人。聲音盈利公司的調查顯示,54%的播客聽眾認為獲取新聞或政治分析是收聽播客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年,川普參加了大約20個播客節目,包括喜劇演員Theo Von的節目和Barstool Sports的“Bussin’ With the Boys”。特別是與喬·羅根的訪談,羅根在選舉前夕公開支援川普,這標誌著川普為了吸引年輕男性選民改採取策略的高潮。根據美聯社的選民調查,川普贏得了18至29歲男性選民中56%的支援。
“整個男性圈子裡的人都在聽播客,”《餘下皆娛樂》的瑪麗娜·海德在周二的一次直播播客中說道。
副總統卡瑪拉·賀錦麗也積極投身於播客,她與布琳·布朗進行了對話,後者在年長女性中頗受歡迎。此外,她還出現在了《叫她爸爸》這檔關於性和關係的節目中,該節目在多個平台上吸引了超過八百萬的觀眾。
來自佐治亞州瑪麗埃塔的55歲自由攝影師肖娜·德爾·瓦萊表示,她聽播客是為了獲取多元的觀點,並避開有線新聞。她提到,“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真實對話的重要性,不再滿足於那些結構化且顯得不真實的資訊來源”。
作為一名終身註冊的民主黨人,德爾·瓦萊曾是羅伯特·甘迺迪的支持者,她認為他在黨內被邊緣化了。最終,她選擇了將選票投給川普。
作為川普的支持者,馬斯克在選舉結果出爐後通過X平台表達了他對媒體未來的看法,認為公民記者正在超越傳統媒體。
他對超過2億的粉絲說,“現在,你們就是媒體”。
在TikTok上,《華爾街日報》的一項分析顯示,許多“新聞影響者”——即普通人對時事發表個人見解的人——發佈的病毒式內容(即瀏覽量達到25,000次或以上的帖子)數量超過了CNN、CBS和NBC等主串流媒體。
例如,紐約大學學生及民主黨支持者哈里·西森關於川普贏得選舉的視訊在TikTok上獲得了670萬次觀看——這一數字遠超NBC新聞類似內容的320萬次觀看量,幾乎是CBS新聞380萬次觀看量的兩倍。
維特斯·斯佩哈爾在TikTok上以@underthedesknews的身份發帖,製作了一段宣佈直播選舉報導的視訊,吸引了170萬次觀看。
首次出現的情況是,新聞影響者與傳統媒體機構一同獲得了民主黨全國大會的認證,同時,川普團隊也邀請了創作者參加並行布關於他與賀錦麗九月份辯論的內容。
不久之前,有線新聞被視為政治中的關鍵力量。2016年,川普的批評者指責CNN管理層通過大量播放他的集會,幫助他獲得了共和黨提名,並最終贏得了總統之位。
川普帶來的動盪成為了必看的電視內容,顯著提升了CNN、福克斯新聞和MSNBC的收視率,這一現象被稱為“川普效應”。不同網路的觀眾增長持續時間各有不同。
2024年,類似的情景似乎正在重現,選舉興趣引發的增長再次推高了收視率。6月在CNN舉辦的川普與拜登總統之間的辯論,吸引了超過5000萬觀眾通過多個網路觀看;而在福克斯新聞,佈雷特·貝耶對賀錦麗的採訪平均收視率達到780萬。
但是,這些周期性的收視高峰,以及近年來的重大新聞事件,如新冠疫情、烏克蘭戰爭和加薩衝突,掩蓋了有線電視行業面臨的挑戰。MSNBC的觀眾中位年齡為70歲,福克斯新聞為69歲,CNN為68歲。
有線新聞的整體收視率從新冠疫情期間的高峰有所回落。福克斯新聞依然是領頭羊,10月份黃金時段的平均觀眾數達到了270萬;MSNBC位居第二,平均觀眾數為130萬;而近年來收視率下降最明顯的CNN,平均觀眾數為79.2萬。
福克斯新聞的母公司福克斯公司和《華爾街日報》的母公司新聞集團有共同的所有權。
CNN和MSNBC的評論員經常說川普是對民主的威脅,並放大了來自批評者的聲音,包括他曾任的幕僚長,這些人認為他會像獨裁者一樣統治。一個問題在於,究竟有多少可說服的觀眾在聽這些評論。
“很可能在最後階段,觀看節目的人大多已經做出了決定,”CNN的撰稿人、《觀點》的聯合主持人艾麗莎·法拉·格里芬說,她曾在第一屆川普政府工作。她說,她一直相信選舉將由生活成本和經濟狀況決定。
格里芬稱播客領域是本次選舉的大贏家之一,並表示新媒體世界可能比有線電視更加偏向某一立場。
儘管有線電視隨著整個電視行業的萎縮而縮水,“總統競選仍然主要在電視上進行,”C-SPAN首席執行官山姆·費斯特說,並補充道他認為電視媒介並沒有失去其重要性。
在選舉之夜,三大有線電視網路的收視率相比2020年均有明顯下降,當時由於疫情,數百萬美國人在家工作。福克斯新聞吸引了1030萬黃金時段觀眾,MSNBC吸引了600萬觀眾,超越了以510萬觀眾排名第二的CNN。
電視網路也擁有強大的數字平台。福克斯新聞表示,其所有平台(包括數字、音訊和串流媒體)每月覆蓋近2億人。CNN稱,其選舉報導通過CNN.com和Max串流媒體服務觸達了1400萬觀眾。
在新聞出版界,2016年川普當選總統激發了一些出版商(包括《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訂閱量和讀者群的激增。
然而,這次想要複製這樣的成功可能更為困難。如今,Facebook和Google不再像以前那樣積極引導網路使用者閱讀新聞故事。它們的演算法調整對出版商的網頁流量產生了顯著影響——在某些情況下,這種影響是深遠的。
根據數字市場情報公司相似網路的資料,從2022年6月到2024年10月,《華盛頓郵報》來自搜尋引擎的推薦流量下降了26%,而社交媒體推薦流量則減少了52%。
BuzzFeed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喬納·佩雷蒂指出,出版商比電視更容易受到社交媒體的影響。
佩雷蒂表示,“TikTok、Instagram和Twitter在取代雜誌、報紙或數位媒體內容方面做得更好,相比之下,在重大世界事件或選舉期間取代電視內容方面則略顯不足”。
媒體世界的碎片化意味著,人們依據獲取資訊的不同管道,對同一新聞事件——如總統辯論或競選活動中的所謂失誤——會有截然不同的解讀。
費斯特指出,“人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傾向於生活在自己的媒體回聲室裡”。 ( IPP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