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克柏怒懟蘋果,矽谷恩怨局的“隱私”與“創新”之戰?
十年愛恨情仇背後藏著怎樣的商業邏輯?



科技行業的對決從來都不缺戲劇性,但當兩位行業巨頭的矛盾演變成持續多年的“世紀之爭”時,故事就變得格外引人注目。這一次,Meta首席執行官馬克·祖克柏再次在公開場合與 YouTuber Joe Rogan 的播客中, 對蘋果發起猛烈攻勢,不僅批評蘋果近年來“毫無創新”,還指責其通過App Store和隱私政策“搾取使用者金錢”

從隱私政策的針鋒相對,到商業模式的根本分歧,再到元宇宙和硬體領域的正面交鋒,這場持續十年的科技巨頭博弈已成為矽谷最具戲劇性的長篇大戲。祖克柏為何“貼臉開大”,直指蘋果的商業模式和技術路線?背後又隱藏著那些不為人知的深層矛盾?

接下來,讓我們一層層拆解Meta和蘋果這對宿敵之間的愛恨情仇。


隱私之爭:核心利益的直接對立

祖克柏與蘋果的矛盾可以追溯到2014年,當時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在一次採訪中公開批評Facebook等靠收集使用者資料獲利的商業模式。庫克直言:“如果一家公司主要靠收集大量個人資料賺錢,你就該感到擔憂。”蘋果還在其隱私政策中暗諷Facebook:“當線上服務是免費的,你不是顧客,而是商品。”

祖克柏對此嗤之以鼻,反擊稱:“蘋果以高價剝削消費者,如果他們真的關心使用者,就不會讓產品價格如此高昂。”

真正讓雙方關係惡化的是2021年的iOS 14.5更新。蘋果推出的“應用跟蹤透明度”(ATT)功能,要求應用必須徵得使用者同意才能追蹤其資料。這一舉措直接切斷了Facebook依賴使用者資料進行廣告精準投放的核心能力。據估算,Meta因此損失高達100億美元。這場政策改動,讓祖克柏對蘋果積怨至深,甚至直接在主串流媒體上發佈全版廣告抨擊蘋果。



從祖克柏的角度看,蘋果的隱私政策不僅打壓了Meta的廣告模式,更間接宣揚了蘋果的“道德優越感”,這是他無法忍受的。而從蘋果的角度來看,這一切只是為了兌現對使用者隱私的承諾,同時削弱潛在競爭對手的優勢。


商業模式之爭:30%“蘋果稅”引爆不滿

祖克柏對蘋果的不滿還在於其App Store的“30%抽成”政策。他多次批評蘋果利用iPhone的市場支配地位對開發者徵收“過高的開發者稅”,同時限制第三方開發者與蘋果裝置的互聯能力。

在最近一次採訪中,祖克柏更直言不諱地稱蘋果的這種商業模式是“搾取使用者金錢”。他還指出:“蘋果不僅對開發者徵稅,還迫使消費者花更多的錢購買外圍裝置,比如AirPods。”

Meta對“蘋果稅”的不滿,實際上代表了整個科技行業對蘋果封閉生態的不滿。但對於蘋果而言,App Store的高抽成和封閉性策略正是其商業模式的核心保障,是蘋果控制使用者體驗、保護利潤率的基礎。


創新較量:從元宇宙到AR裝置的全面競爭

祖克柏不止一次公開嘲諷蘋果“自從賈伯斯推出iPhone後就沒有重大創新”。這種論調反映了Meta在技術方向上的優先順序選擇。在硬體創新的較量上,Meta和蘋果近年來的競爭已經延伸至AR和VR領域。祖克柏一直將元宇宙視為Meta的未來核心戰略,不僅持續加碼虛擬現實裝置的研發,還在增強現實(AR)領域進行了多項嘗試,試圖搶佔行業制高點。

Meta的AR裝置探索中,Meta Orion是一款備受矚目的產品。作為一款高端AR裝置,Orion不僅具備與元宇宙深度整合的功能,還嘗試在辦公、娛樂和社交場景中提供全新互動體驗。目前,Orion裝置已進入小規模使用者測試階段,預計將在未來幾年內推動Meta在AR市場的技術突破。



此外,Meta與雷朋(Ray-Ban)合作推出的Ray-Ban Stories智能眼鏡,為AR硬體市場注入了更多生活化的元素。這款智能眼鏡整合了拍攝、語音助手和音樂播放等功能,主打輕量化和潮流設計,深受年輕消費者的喜愛。根據市場資料顯示,Ray-Ban Stories自發佈以來,截至2024年5月,Meta Ray-Ban銷量超100萬台,2024年出貨量預計超200萬台。儘管尚未達到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程度,但已顯示出AR硬體在消費級市場的潛力。



相比之下,蘋果雖然推出了高端AR裝置Vision Pro,但其售價高達3,499美元,這一定位顯然更傾向於小眾的高端市場。從實際市場反饋來看,Vision Pro的銷量並不樂觀,日前被媒體披露可能已停產,而Meta Quest系列以其親民的價格和豐富的內容生態,佔據了更多市場份額。

祖克柏在評論蘋果的Vision Pro時也毫不掩飾自己的觀點,認為其“價格高昂卻缺乏殺手級應用”。他還強調,Meta更關注使用者的實際需求,而不是通過高價標榜技術的先進性。

從元宇宙到AR裝置,Meta的策略是建構一個兼具技術探索和消費級落地的閉環生態,而蘋果則更傾向於以硬體性能和品牌溢價為導向。這場創新較量,最終將由市場和消費者來決定誰能笑到最後。


AI合作破局:隱私與技術的新戰場

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Meta和蘋果的矛盾也延伸到了AI領域,進一步加劇了兩者在隱私與技術路線上的分歧。據報導,蘋果曾有意與Meta合作,將其自研的Llama語言模型整合至iPhone的生態系統中,以提供AI聊天功能。然而,這一合作最終因Meta的隱私保護措施未達蘋果的高標準而告吹。最終,蘋果選擇了與OpenAI合作,將ChatGPT整合到其生態中



這場未能達成的合作不僅是一次商業機會的錯失,更是雙方理念衝突的集中體現。蘋果以隱私保護為核心,試圖通過硬體和作業系統的深度整合,建構一個封閉但高度安全的生態體系,而Meta則更強調技術的開放性與資料驅動的最佳化路徑。

Meta的Llama模型,作為開源語言模型的代表,體現了祖克柏對開放性技術的偏好。在Llama的生態中,開發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調整和最佳化模型,這種開放策略無疑吸引了大量中小型開發者。然而,這種開放性也帶來了隱私和安全隱患的擔憂。蘋果拒絕合作的決定,正是因為對這種潛在風險持保留態度。

另一方面,蘋果選擇與OpenAI合作,更多是出於對隱私和資料安全的考量。OpenAI的模型雖然並非完全封閉,但其核心部署策略符合蘋果對使用者資料嚴格保護的要求。蘋果這一決策不僅鞏固了其“隱私至上”的品牌形象,還進一步拉開了與Meta在技術路徑上的距離。


隱私與技術之爭的深層分析

隱私和技術的對立,實際上反映了Meta與蘋果商業模式的根本分歧。蘋果通過高價硬體實現盈利,其隱私政策是吸引高端使用者群體的重要砝碼;Meta則依賴廣告驅動的商業模式,需要大量使用者資料進行定向廣告最佳化。

這種矛盾在AI合作上尤為突出。Meta希望通過AI技術打破生態壁壘,將自己的模型推向更多使用者裝置,但蘋果對隱私的高要求,使這種目標難以實現。

這場“AI合作破局”也揭示了AI技術應用中兩條截然不同的路線:一種是以使用者隱私和封閉生態為優先的安全導向型發展;另一種是強調開放性和協作性的技術驅動型發展

在AI領域,這種分歧可能引發更深層次的競爭。蘋果憑藉強大的硬體生態和隱私政策吸引忠實使用者,Meta則依靠AI技術的開放性爭取更廣泛的開發者支援。未來,這兩家科技巨頭在AI領域的交鋒,或將決定這一技術革命的規則與方向。


祖克柏的“貼臉開大”:源自愛恨交織的商業邏輯

祖克柏頻頻對蘋果發難,看似情緒化的“個人恩怨”,實則是兩家公司在商業模式、技術創新、隱私理念等方面深層次衝突的外化表現。Meta的廣告模式依賴於資料,而蘋果的隱私政策卻處處設限;Meta追求開放互聯的生態,而蘋果則堅持封閉的硬體和軟體體系。

對於祖克柏而言,蘋果既是難以忽視的對手,也是Meta無法迴避的競爭對象。而對於蘋果來說,Meta的商業模式直接威脅到其“使用者隱私至上”的品牌承諾。

這場科技巨頭的世紀對決,從隱私之爭到元宇宙、再到AI領域,註定不會輕易平息。祖克柏對蘋果的猛烈批評,既是一種商業策略,也是一種個人立場。而未來,這種衝突或許還會以更加激烈的形式延續下去。 (科技漩渦)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