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欲控制全球七大海峽,如同七道閘門,構築對我國的「海上圍牆」!

3月17日,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FMC )發布了一項名為《關於對國際海上交通關鍵要道過境限制進行專項審查》的公示文件,宣布對全球七大國際海運咽喉要道啟動系統性全面審查,以評估對全球供應鍊和美國航運業的影響。如果對美國不利,將對相關國家或航運公司採取限制性措施。


3月17日,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FMC )發布全球航道審查通知(圖源網絡,侵刪)

這七大國際海運咽喉要道承載全球80%的大宗商品運輸,分別為:

馬六甲海峽、新加坡海峽、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和北極航道。


FMC列明的全球七大海峽和航道

根據公示文件,FMC要審查的是,外籍船舶船東或經營者的做法是否對七海運航道造成了「不利影響」。

-針對"通行費透明度" 、"緊急應變機制"等六個問題,FMC設定專案質詢清單

-透過舉行調查聽證會,或透過傳票和證詞證據,FMC有權要求外籍船舶船東或經營者提供詳細的報告、營運數據和書面回复,並需自行承擔舉證責任;

-如果外籍船舶船東或經營者被FMC認定其船舶調配或航線規劃導致港口擁堵,將採取限制、禁止或扣留等措施,乃至拒絕不合規的船舶船東或經營者進入港口。

FMC計劃在2025年下半年根據調查結果推出具體措施。

美國此舉,就是典型的「世界警察」霸道行為!

結合先前美國出台的《船舶法案》,對華發起的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301調查」,很顯然,美國藉口以全球主要航道審查之名,行針對中國船舶、航運在全球的主導地位發起挑戰之實。

問題來了,美國祭獻的全球七大國際海運咽喉要道,其內在的邏輯是什麼呢?


FMC列明的全球七大海峽和航道

這七大國際海運要道,分屬兩個層次,同屬一體兩面。

我們先看第一個,美國試圖經過巴拿馬運河、馬六甲海峽/新加坡海峽、北極航道,形成「三閘禁錮」,構成對中國的「海上圍牆」(太平洋圍籠)


“三閘禁錮”形成“太平洋圍籠”

1.馬六甲海峽/新加坡海峽

馬六甲海峽和新加坡海峽可以並在一起說,兩者位於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咽喉要道。


馬六甲海峽/新加坡海峽(圖源網絡,侵刪)

2024年,共有8.76萬艘船舶通過馬六甲海峽/新加坡海峽,貨物量19.74億噸,約佔全球海運份額的28% 。中國與南亞、中東、非洲和歐洲的海上貿易,都依賴馬六甲海峽。2024年,中國對馬六甲海峽的進出口貿易依賴度仍高達68% 。

以原油為例:

2024年,中國進口原油5.53億噸,進口金額2.31兆元,佔全年進口貿易總額的12.56% 。其中:

從中東地區進口2.45億噸(佔44.26% )、從非洲地區進口4,884萬噸(佔8.83% ),全部經由馬六甲海峽。此外,馬來西亞的「一部分」約2,340萬噸(佔比約4.23% )、俄羅斯的一部分約5,400萬噸(佔比約9.61% )、英國158萬噸(佔0.29% )也是經由馬六甲海峽。

計算下來,中國原油進口3.73億噸經由馬六甲海峽,佔67.23% 。

物流啟示錄註:美加、拉丁美洲有5,133萬噸原油經由巴拿馬運河,佔9.23% 。

再以液化天然氣為例:

2024年,中國進口液化天然氣7,665萬噸,進口金額3,136億元,佔全年進口貿易總額的1.70% 。其中:

從中東及非洲地區進口2,330萬噸(佔30.4% ),全部經由馬六甲海峽。此外,馬來西亞的「一部分」約385萬噸(佔比約5.02% )、俄羅斯的一部分約415萬噸(佔比約5.42% )也是經由馬六甲海峽。

計算下來,中國液化天然氣進口3,130萬噸經由馬六甲海峽,佔40.84% 。

物流啟示錄註:中國從美國進口415.84萬噸液化天然氣(佔5.43% ),從澳洲進口2,619萬噸(佔34.17% )

以上,中國原油進口的67% 、液化天然氣進口的41%需經由馬六甲海峽。

可見,美國一旦控制了馬六甲海峽,對中國能源和外貿影響巨大。1990年,美國與新加坡簽署了《諒解備忘錄修正議定書》,確立了軍事防務關係。2019年,雙方進一步延續該協議,美國可以“根據安全自主需要,使用新加坡的軍事基地,並獲得後勤支援。”

2.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橫跨中美洲地峽,是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咽喉要道,使亞洲與南北美洲東海岸的航線,比繞行合恩角縮短了1.3萬公里。


巴拿馬運河(圖源網絡,侵刪)

2024年,共有9,944艘船舶通過巴拿馬運河,貨物量4.23億噸,約佔全球海運份額的6% 。根據克拉克森統計數據,在通行巴拿馬運河的船舶中,43%的比例「關聯中國」。

川普上台後,一再聲稱「巴拿馬運河是美國的國家資產」,並威脅不排除透過武力「完全收回巴拿馬運河」

3月4日,李嘉誠將全球23個國家43個港口199個泊位打包出售給貝萊德財團,使後者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港口營運商,控制了全球約10.4%的貨櫃碼頭吞吐量,成為全球史上最大規模的港口資產出售案。

其中,李氏出售的港口資產就包括巴拿馬運河的兩個港口(位於大西洋一側的克里斯托瓦爾港和太平洋一側的巴爾博亞港),助推川普政府實現巴拿馬運河航運的「美國化」。

至此,美國基本上完成了對巴拿馬運河的控制。

3.北極航道(白令海峽)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航道的重要性凸顯。根據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預測,北極可能在2030年出現「無冰夏季」。同時,隨著破冰船隊的投入,可在技術上保障全年常態化通航


北極航道線示意圖(圖源網絡,侵刪)

從全球海運航路來看,北極航道是東亞/東南亞與北歐/西歐海上運輸距離最短的航線,相較於走馬六甲-蘇伊士運河路徑,北極航道可至少節省40%的航程,運輸時間縮短10-20天,燃料成本降低12-15%。因此,北極航道將在不久的將來重塑全球海上運輸和貿易格局。

目前,北極航線(東北航道)沿線的貨運量已從2014年的400萬噸增加到2024年的3,800萬噸,俄羅斯計畫到2035年,東北航道的貨運量達到2.2億噸。


2024年7月,中俄「北極快線1號」首航線示意圖

2024年7月,北約發布《華盛頓峰會宣言》,計畫成立北極航道聯盟,並建造一支破冰船隊,加強對北極地區的投射能力。同月,美國國防部發布《2024年北極戰略》,提出北極是大國之間「戰略競爭的潛在走廊和潛在戰略通道」

川普上台後,一直對處於北極地區的格陵蘭島抱有「濃厚的興趣」,並明言:「出於國家安全和世界自由的考慮,美利堅合眾國認為,擁有和控制格陵蘭島是絕對必要的」

本次,美國FMC將北極航道列入審查清單,標誌著北極大博弈時代來臨!

如果說美國試圖透過馬六甲海峽/新加坡海峽、巴拿馬運河、北極航道(白令海峽)這三道「閘門」構築對中國的「海運圍牆」,那麼其對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的審查又意在何為呢?

這就是一體兩面的另一面。

筆者判斷,其目的是裹挾歐洲,威誘船公司,透過「長臂管轄」伎倆,聯手遏制中國,同時敲詐勒索一筆巨額「審查費」和「保護費」。

怎麼講?

蘇伊士運河是連接印度洋/紅海-地中海的咽喉要道,直布羅陀海峽是連接地中海-大西洋的唯一航道,約佔全球海運份額的12-14% 。尤其是,「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是中東輸往歐洲最重要的能源走廊,是工業和民生的「生命線」。


對歐洲大陸的海上“圍牆”

如果鎖住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這兩道閘門,那麼環地中海、環黑海的南歐、北非、巴爾幹半島、中東、俄烏等國家,就直接淪為「內陸地區」,地中海、黑海就會變成「死海」。

英吉利海峽,是連接北海與大西洋的咽喉要道,每天約有400艘船舶通行,在北歐、西歐和南歐以及跨大西洋航運貿易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此外,英吉利海峽對川普覬覦格陵蘭島也是一種「快慰」。

倘若把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和英吉利海峽連成一線,我們會發現,這條線就變成了對歐洲大陸的海上「封鎖線」,而封鎖線的另一端,則是俄羅斯對歐洲大陸的陸上「封鎖線」。屆時,只要美利堅鼓搗一些小動作或大脾氣,歐洲大陸就會非常難受。

同時,在這條海上「封鎖線」上,分佈著希臘船東(全球第二大船東國)和歐洲船王,例如地中海、馬士基、達飛、赫伯羅特、以星等躋身世界TOP10行列的船公司,這些倚船為生、憑海吃飯的船東和船王們,在美利堅的航母艦隊之下只能聽從就範。

不,就在先前的3月6日,位列全球第三大貨櫃航運公司法國達飛輪船宣布,將在美國投資200億美元,“幫助美國在海事、航運、造船和物流供應鏈領域實現振興” 。


法國達飛輪船執行長在白宮會見川普(圖源網絡,侵刪)

綜上,美國對全球七大國際海運咽喉要道啟動系統性全面審查,背後藏著霸權主義的陰謀算計,美利堅正在裹挾其盟友、威誘歐洲船東和船王,加緊掌控對全球港口和關鍵航道的控制權,發起遏制中國海事、船舶、航運和外貿的“圍堵”的動盪期,正所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物流啟示錄)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