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萬元的手術:真有效還是割韭菜?
LVA的最大問題是缺乏足夠的臨床證據來證明其安全性、有效性

「手術後第一天母親的情緒改善特別多,眼睛是發亮的,還能不停說話。」家住武漢的阿茲海默症患者家屬盧光哲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的母親在2024年12月,花費2.8萬元做了一種名為「頸深部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英文縮寫為LVA)的深部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英文縮寫為LVA)的深部。

公開資料顯示,LVA是由浙江省人民醫院手外科原主任、杭州求是醫院院長謝慶平首創的一種淋巴顯微外科術式。手術最初用於治療淋巴水腫,2018年起,謝慶平將其用於阿茲海默症的治療。

根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主導編撰的《中國阿茲海默症報告2024》統計,2021年,中國現有的阿茲海默症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數為1699萬例。目前,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的LVA已在國內上百家醫院開展,但這項國內首創的手術仍有許多問題懸而未決:什麼條件的患者適合做?什麼資質的醫師能開展手術?手術真的有效嗎?

圖/視覺中國

中晚期患者的新方案?

2016年起,家住西安的蔡珍的父親出現記憶力衰退,一開始因程度較輕而並未重視。 「直到2018年,他對於剛剛發生的事情轉眼就完全斷片兒了,這絕對不是一般的記性不好。」蔡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時她才帶著父親匆匆去醫院就診,確診為阿茲海默症。

在確診後的幾年內,蔡珍主要讓父親服用多奈呱齊、美金剛等阿茲海默症常規治療藥物,但這終究無法阻止病程的發展。 2022年,蔡珍父親的脾氣越來越暴躁,多項身體機能也開始加速下滑,蔡珍只好將他送至西安一家專門做認知照顧的養老院。 2023年中旬,蔡珍父親開始頻繁出現攻擊行為,養老院多次流露出勸退的態度。

無奈之下,蔡珍決定讓父親嘗試LVA。 「我父親當時已經是重度了,實在沒有別的辦法,屬於是無路可走的最後一搏。」蔡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手術前並沒有對效果抱有很高的期待,但瞭解到手術的副作用不大,便決定一試。

2024年8月,蔡珍的父親在民營的西安鳳城醫院接受了LVA。父親入院後,需先接受CT、核磁共振等術前檢查,然後進行持續約8小時的全麻手術。 LVA的基本原理主要依託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磷酸化兩種阿茲海默症發病機制的主流假說。 LVA將頸深淋巴管直接連接至靜脈,進行淋巴管快速引流,以充分排出腦內致病的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

蔡珍回憶,父親術後2—4天的效果最明顯:情緒變得穩定、平和、有禮貌;能正常與人交談;100以內算術題的正確率也提高了很多。截至目前,蔡珍父親已完成LVA半年,整體情況相比術前有所改善。

但不同患者的術後效果有差異。家住武漢的孔青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自己的父親已患阿茲海默症十年,於2024年9月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接受了LVA。 「父親術後的1個月內有明顯改善,但目前情況不是很好,自理和認知方面基本沒有改善,慢慢就不知道怎麼找到洗手間了,有時候也不說要上洗手間,護理難度變大。」孔青坦言,手術還是難以扭轉病情惡化的趨勢,效果可能沒有想像中那麼樂觀。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孫永安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對阿茲海默症早期患者而言,侖卡奈單抗等藥物能起到較為明顯的延緩疾病發展的作用。但對於中晚期患者,尚未發現有效的藥物。如果LVA確實能對中晚期患者有良好的效果,也就能提供新的治療方案。

LVA治療阿茲海默症的醫學原理,目前仍沒有定論。圖/視覺中國

多家醫院收費開展

在社群媒體平台上,不少病患家屬的紀錄中都提到LVA術後短期內效果明顯,後期會出現波動甚至反彈的情況。

王亮是國內某知名三甲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他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LVA的最大問題是缺乏足夠的臨床證據來證明其安全性、有效性。理論上,在進行任何一項新手術之前,都需要經過動物實驗和大規模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累積足夠的安全性、有效性資料。並且,相關資料需要公開發表。 “而不是自己通過幾例個案就說手術有效。”

記者檢索發現,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只有12項已完成註冊的LVA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臨床試驗,註冊醫院包括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鄭州市中心醫院、東莞市茶山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等。據瞭解,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是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臨床試驗註冊平台一級註冊機構,所有臨床試驗應註冊。

《中國新聞周刊》以病患家屬名義向多家醫院求證目前進行的LVA是否屬於臨床試驗,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等醫院的工作人員均表示,目前進行的LVA是常規收費手術,不屬於臨床試驗,且此前未經過臨床試驗階段。

徐州醫科大學附設醫院某神經外科醫師則表示,目前醫院所進行的LVA屬於臨床試驗,且要收取三、四萬元的費用,其稱是「收費的臨床試驗」。但依相關規定,臨床試驗不應收費。濟南市章丘區中醫醫院一名手足四科主任醫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最初醫院開展過臨床試驗性質的免費LVA,完成五六台手術後,就採用了常規收費形式。

《中國新聞周刊》瞭解到,國內大部分進行LVA的醫院收費在1萬—5萬元。首創者謝慶平所在的杭州求是醫院一台LVA手術和住院的整體費用高達21萬元,只有術後復健等產生的少量費用可以透過健保報銷。對於手術費為何如此昂貴,杭州求是醫院工作人員回覆說:“手術是謝慶平院長親自主刀,如果大家都來找他主刀,他就忙不過來,所以醫院只能設個門檻。”

謝慶平表示,其所在醫院所進行的治療阿茲海默症的LVA屬於「新技術的臨床應用」。國家衛生健康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新技術的臨床應用」屬於「創新治療(英文縮寫為IT)」的範疇。創新性治療可以視具體情況適度收費。但目前,國內對於「創新性治療」的規範管理也尚未完善,缺乏專門針對性的倫理指南,也沒有明確的註冊程序。

王亮指出,中國對於新手術的管理權限已下放到各醫院。如果醫院想進行一項新手術,且以「新技術的臨床應用」的名義推動,只需要透過醫院內部醫療技術管理委員會的稽核就行,這就繞開了醫院倫理委員會,後者的審查門檻更高,要求有更充分的臨床研究證據。 “這一現像在國內比較普遍,許多醫院的醫療技術管理委員會在審查新技術時手很鬆。”

根據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通過的《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醫療機構對本機構醫療技術臨床應用與管理負起主體責任。在王亮看來,對於一項針對阿茲海默症這樣相對複雜的疾病的手術而言,更合理的做法,應是先透過倫理委員會開展臨床研究,確定手術安全性、有效性之後再申請成為「新技術」。

實際上,LVA並非一種全新術式。作為一種經典的顯微外科手術,此手術的研發可追溯到20世紀後半葉,最初主要用於治療淋巴水腫等淋巴系統疾病。直到謝慶平發現它可以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 「這相當於修改了適應證,是一種跨度較大的改變,肯定要過倫理,有充分的臨床研究。」上海交通大學阿茲海默症診治中心主任肖世富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什麼條件的患者適合LVA?謝慶平表示,他和團隊並不會透過病程直接評估患者是否適合手術,團隊目前已完成的超過500台LVA中,對於輕度、中度、重度患者均有進行手術。主要的評估標準有三條:一是患者及其家屬認可LVA;二是患者自然生命大於6個月;三是患者家屬有很好的愛心,有強烈的願望希望改變患者的人生。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熊凌雲目前已完成40多台LVA,涉及輕、中、重度患者,他和團隊在開展LVA前會檢查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在腦內的沉積程度,並根據患者對全麻手術的耐受程度和家屬意願綜合評估是否進行手術。

如何判定手術的效果?謝慶平表示,簡易精神狀態量表(MMSE)和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是阿茲海默症的通用量表,他和團隊會觀察患者術後3個月、6個月和1年的通用量表測試結果,在原來數值基礎上增長30%以上的才會被歸類為具有顯著提升效果。謝慶平透露,目前團隊統計到的能歸類為具有顯著提升效果的患者約佔60%。

是否真的有效?

但事實上,關於這項手術的醫學原理,目前仍沒有定論。

2015年,美國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喬納森·基普尼斯等人在《自然》上發表了一篇名為《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管的結構與功能特徵》的文章,證明了小鼠的中樞神經系統中存在淋巴系統,並進一步闡釋腦膜淋巴管的功能失調可能是導致多種神經免疫疾病的根本原因。謝慶平表示,自己正是在這篇論文的啟發下,基於從事淋巴顯微外科臨床工作三十餘年的經驗,開創了LVA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方法。

近年來,一些驗證人腦內是否存在腦膜淋巴管的研究也開始在世界各地進行。 2024年10月,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上刊發論文,透過對5名腦腫瘤患者增強磁振造影,發現增強的腦脊髓液能透過血管周圍間隙進入腦實質,支援了人腦中存在糖淋巴通路的可能。但目前,相關研究數量依然不足。

從理論層面來看,腦膜淋巴管會經由脈絡系統匯合到頸深淋巴管,LVA則是在頸部進行多根頸深淋巴管與靜脈的吻合。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阿茲海默症臨床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欒萍具有20餘年的臨床和科研經驗,她認為,不能把動物實驗的結果直接運用於人體,「即使近年來不斷有一些新發現,目前為止還沒有足夠多的證據證明人腦內也存在淋巴管」。

此外,在頸部有這麼多淋巴管的情況下,即使已進行了手術,手術是否接對了頸部深層淋巴管也是存疑的。欒萍坦言,「找」是最關鍵的,「吻合」是相對容易的。在前期進行手術的基礎上,她的團隊重新招募了50名阿茲海默症晚期患者,希望在這問題上有所突破。 「這50台手術中,如果我們能在淋巴管和淋巴結的組織裡發現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就能證實LVA確實可以幫助排泄顱內的這兩種蛋白,同時也可能證實其他機制。”

廣東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廖一夫分析稱,術後病情出現波動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首先,淋巴循環短期內可以降低神經毒性,但當β澱粉樣蛋白的聚集速度超過清除速度時,病情就可能出現波動;此外,β澱粉樣蛋白的清除可能導致腦內免疫系統被啟動,產生的新型神經膠質細胞可能會出現慢性炎症性,但一旦內神經炎症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患者在術後長時間出現病情反覆、無法扭轉惡化趨勢的現象。

一位不願具名的三甲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在阿茲海默症領域,β澱粉樣蛋白學說是主流理論之一,許多藥廠正是基於這個理論開發藥物。也就是說,從原理上來講,清除β澱粉樣蛋白這條路是走通的。然而,這些藥物僅被批准用於早期患者,沒有數據能夠證明它們在中晚期患者中仍然有效。 “這可能是部分患者出現病情波動的原因之一。”

蘇州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劉春風分析說,阿茲海默症本身的發病機制複雜,涉及遺傳、衰老、血管損傷等眾多原因,因此,單純改善淋巴引流無法全面干預疾病進程。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神經科學系副教授武成彪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目前阿茲海默症的真正病因並未明晰,「據我瞭解,美國的同行應該沒有人在做LVA治療AD的臨床試驗」。

阿茲海默症一般需要前往神經內科就診,而依據公開資訊檢索,2024年發布的複旦版《2023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中,神經內科排名前十的醫院中多數並未開展LVA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手術。蔡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自己決定帶父親做手術時也曾遭到家人的質疑:“北京那麼多大醫院都沒有開展,究竟靠不靠譜?”

孫永安表示:「我們也一直在關注這一塊,並沒有排斥這一手術。一項新的技術要經過一定時間的沉澱,如果證明真沒效了,我們就堅決不能做了。」南方某三甲醫院腦外科主任醫師康浩霖具有多年腦血管疾病的手術治療經驗,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大手術的手術》效果並未明確;另一方面,大醫院對新技術的倫理審查非常嚴格,政策上沒有小醫院那麼靈活。

根據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外科微信公眾號消息,3月4日,華西醫院神經外科舉行“周圍神經亞專業成立儀式”,擬開展的業務包括LVA。今年6月1日起,謝慶平將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聯合開展迄今為止全球最大規模的LVA 治療AD 的多中心、前瞻性、開放標籤、終點盲法、隨機對照試驗。上述兩家醫院均在復旦2023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神經內科的前十名。

2016年5月19日,北京老年醫院精神心理二科,護理師向病人指認時鐘所顯示的時間。圖/視覺中國

誰在推動手術?

欒萍提醒,目前的社群平台上出現了LVA術後效果過度宣傳的趨勢。 《中國新聞周刊》發現,有醫院僅在完成首例LVA後就以「攻克阿茲海默症」為題宣傳。

此外,目前處在試驗階段的LVA尚未制定全國統一的操作規範,各大醫院開展的過程中,在病人准入門檻、手術具體操作細節、主刀醫生所屬專業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異,亦可能導致手術效果的參差不齊。

目前,國內進行LVA臨床試驗的醫師專業背景多元。 2024年12月,鄭州市中心醫院舉辦“第一屆LVA治療阿茲海默症培訓班”,招募對象為顯微外科、手外科、燒傷整形外科、血管外科等相關科室的醫師,收費為5000元/人。同月,同樣由謝慶平擔任院長的杭州華宮醫院主辦淋巴顯微外科技能工作坊暨LVA治療阿茲海默症與淋巴水腫手術示範精講專題培訓班,招募具有顯微外科基礎的學員,培訓費用為2000元/人。 《中國新聞周刊》以患者家屬身份諮詢華北醫療健康集團峰峰總醫院是否能做LVA時,一名骨科主任醫師回覆:“可以,就是我們科。”

不同部門的醫生爭相湧入這條熱門賽道,是否可能產生一些專家僅具備手術相關操作技能,而對阿茲海默症本身的術前術後評估缺乏經驗的風險?

某三甲公立醫院一位有多年阿茲海默症診療經驗的主任醫師坦言:「太混亂了,很多時候是為了做手術而做手術。」該醫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老年痴呆也分為不同病因,除阿茲海默症以外,還可能是血管性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或額顳葉失智症等。因此,一些只具備手術操作技能的顯微外科醫師可能對患者是否確診阿茲海默症都難以判斷。 “有些醫院骨傷科或整形科的醫生也在開展LVA治療阿茲海默症,一些患者做完後手術效果不好又跑到我這裡來看病。”

對於不同科室專家爭相進行LVA的原因,該醫師分析稱,其中之一或許與科室績效有關,很多醫院要實現自負盈虧,科室則透過做手術等滿足績效指標。 “對院領導來說誰來做這個手術都可以。”

「已經有至少6個頂尖醫院的外科醫生找我,他們來自不同的科室,希望和我合作推動手術,我都拒絕了。」王亮說。他認為,即使未來真的有充分的醫學證據證明LVA手術有效,由於這是一項針對阿茲海默症的手術,開展需要由外科醫生與神經內科醫生多學科配合,「術前術後都要一起討論」。

康浩霖表示,一般腦科手術中做的顱內血管吻合都是直徑1毫米左右的血管,而淋巴管會更細,直徑約0.5毫米。因此,手術的一大難點在於這麼細的淋巴管是否吻合得好,怎麼證實它是通暢的,這需要尖端的顯微鏡輔助。前述華北醫療健康集團峰峰總醫院骨科醫師也在回覆中稱,目前醫院已購置顯微鏡和螢光顯像裝置,其中螢光顯像裝置的作用便是檢查吻合後的淋巴管是否通暢。康浩霖特別提道:“不排除一些醫療器械廠商也在參與推動這一手術。”

孫永安稱,手術的推廣並不意味著藥物治療可以被擱置。目前,阿茲海默症防治的重難點主要集中在早期篩檢和藥物治療兩方面。早期篩檢尤其重要,因為在阿茲海默症的發病過程中,神經細胞會不可逆轉地不斷凋亡,進而出現永久性的認知功能下降。劉春風提醒,LVA對於不同身體狀況的患者可能引發不同的併發症,如患有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可能因術前術後停藥增加中風的風險。

多位受訪醫師認為,LVA是否真的能有效治療阿茲海默症需要經過長時間、更多樣本的檢驗,這項手術是不是所有阿茲海默症患者都適用,要更多證據的支援。

前述國家衛生健康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專家特別提到,長期使用「新技術的臨床應用」來取代常規的臨床醫療是不可取的。 「新技術的臨床應用」進行了一段時間,累積個別病例後,就應按照規範盡快進行臨床試驗。

國內對醫療技術實施負面清單管理辦法。根據《管理辦法》,對於一些未經臨床研究論證的醫療新技術,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可以將其納入禁止類技術目錄。王亮透露,對於目前各大醫院紛紛上馬LVA手術的現狀,國家衛生健康委或在不久後出台相關管理措施,加強監管,對手術的開展做統一的規範。(文中盧光哲、蔡珍、孔青、王亮、康浩霖均為化名) (中國新聞周刊)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