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馬斯克的價值
弄權比賺錢更令馬斯克著迷



做空特斯拉股票,成為當下最賺錢的交易。

短短三個月時間,特斯拉股價暴跌,市值從1.54兆美元的巔峰掉到了7599億美元,基本等於攔腰斬斷。據報導,避險基金因做空特斯拉的股票,已賺取162億美元,相對應的是,埃隆·馬斯克財富淨值縮水超過1000億美元。

造成這一局面的罪魁禍首,當然是馬斯克本人。“談論特斯拉而不談論馬斯克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定義了特斯拉。”在一些人看來,深度涉獵美國政壇的馬斯克,正把自己一手扶起來的公司推下深淵。

在川普重返白宮後,有“從龍之功”的馬斯克以顧問的方式執掌政府效率部(DOGE)。獲得權力的馬斯克在推特平台上大殺四方,大刀闊斧地砍掉了數百項政府援助合同和租約,終止了近10萬美國聯邦政府僱員的勞動合同,並將手伸向大西洋彼岸的歐洲。

這些都使得馬斯克從特斯拉的“第一推銷員”,變成眼下最大的負面資產。一家做空特斯拉股票多年的避險基金管理合夥人佩爾·萊坎德對媒體表示,“馬斯克對特斯拉的品牌價值造成負面影響,也搞錯了特斯拉的購買人群。”

如果說,特斯拉之前在資本市場上超高的溢價,是因為市場相信馬斯克擁有“將幻想變成現實的魔法”,那麼,這幾個月下來,市場正在重估馬斯克對於特斯拉的價值。

在華爾街看來,特斯拉的市值仍有下探空間,泡沫還沒有擠乾淨。瑞銀下調特斯拉目標股價至225美元,古根海姆下調至170美元,摩根大通更是直接下調整至120美元。

摩根大通在研報中寫道,“在汽車史上難以找到那個類似案例,其品牌貶值速度如同特斯拉那樣快。”

事實上,即使股價大幅回呼,特斯拉的市盈率仍超過100倍,遠高於標普500指數。作為對比,科技業“七巨頭”平均數為32倍,汽車行業的一般是個位數。


01

近期,美國多個城市爆發了“反馬斯克”示威活動。

相比較馬斯克旗下的其他產業,普通民眾的怒火更容易發洩到特斯拉頭上,畢竟網民在X平台對著馬斯克喊話,也是在幫X沖流量。許多反對者聚集到特斯拉門店舉牌,抗議政府效率部的決策,許多特斯拉車主也紛紛遮住車標以示不滿。

更有甚者,3 月 11 日美國西雅圖地區發生針對特斯拉的襲擊事件,有六輛特斯拉 Cybertruck 被噴上納粹標誌和侮辱性語言。3 月 18 日,拉斯維加斯也發生一起特斯拉車輛遭槍擊並被縱火的事件,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拉斯維加斯分局已將此襲擊行為定性為聯邦犯罪。

這些針對特斯拉的抗議和暴力事件的背後,是特斯拉銷量也在大幅下滑。2024年,特斯拉十年來首次出現銷量下滑。進入到2025年,這一趨勢仍沒有得到扭轉。據第三方統計,特斯拉2月在美國新車銷量同比減少5%,連續4個月下降,在新能源市場的市佔率也已跌到了50%以下。

不僅在美國,馬斯克還頻頻在政治爭議問題上發表激進觀點,引起了德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國的強烈反擊。

川普上台後強化貿易保護主義,加上歐洲多個國家逐漸取消新能源補貼,特斯拉在歐洲市場急劇萎縮。統計顯示,2月,特斯拉在法國註冊量同比下降45%,在瑞典下滑42%,在德國更是暴跌76%。

面對抗議和銷量下滑,川普專門為馬斯克安排了“公關”,讓福克斯新聞去採訪馬斯克。在採訪中,馬斯克擺出一言難盡的表情承認“生意很難”,似是想博得支持者的同情。

3月11日,川普乾脆在白宮為馬斯克舉辦了特斯拉專場車展,他還現場宣佈要購買一台車,怒噴參與示威的人是在“傷害一家偉大的美國公司”。

台北時間3月19日,SpaceX的“自由號”龍飛船成功在墨西哥灣濺落,從國際空間站接回了四名宇航員,其中包括被迫在國際空間站停留了超9個月的兩名美國宇航員。這也是川普對馬斯克的“特別關照”。今年1月,川普就表示,他已要求馬斯克的SpaceX從國際空間站接回兩名滯留數月的美國宇航員。這是美國總統對NASA營運事務的罕見干預。

可以說,川普在盡力拉馬斯克一把。但即使有川普的力挺,仍未能提振特斯拉的股價。

馬斯克想將特斯拉目前的困境,歸結到個人遭到了“不公正對待”連帶影響了公司。但所有人都清楚,這顯然是避重就輕。

特斯拉的困境,不止出在馬斯克近期的行為上,歸根到底還是特斯拉自身的獨特優勢在消散,資本越來越意識到馬斯克沒能將特斯拉背負的高期待落到實處。


02

“特斯拉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公司需要謹慎維持其在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導地位。”

除去馬斯克近期帶來的負面效應,特斯拉當前的暴跌或許算得上是價值回歸,外界終於開始將其視為一家車企來看待,而不是“矽谷鋼鐵人”改造世界的夢想工廠。雖然馬斯克還在用柯博文機器人等產品拉升特斯拉的想像空間,但資本市場對他的“畫餅”已不再全盤買帳。

早在20世紀,美國就是活在車輪上的國家,人均汽車保有量為0.84輛。如果說新能源在中國市場是拓展新客,那麼在美國市場更重要的是改變使用者習慣,替代燃油車。

2022年,拜登政府通過《通膨削減法案》,拿出100億美元補貼新能源企業,還給出多項稅收優惠政策,目標是2030年美國電車銷量佔比超過50%。此外,拜登政府還推出了國家電動汽車基礎設施(NEVI)計畫,計畫分5年撥款50億美元在每個州安裝充電裝置。

然而川普上台後立刻叫停了相關補貼,這讓購買電車的性價比大幅降低。資料顯示,美國電動汽車的平均價格為60544美元,比燃油車貴13000美元。在燃油價格回落和通貨膨脹的大環境下,普通美國消費者確實沒有理由非買電動車不可。

業界普遍認為,特斯拉在今年仍將無法達成預期產銷量。

美國廣袤的中部地區以農業人口為主,對汽車載貨量需求高,加上油價相對較低,皮卡是民眾最喜歡的車型,福特F系列長期佔據美國暢銷車型榜首。

2019年,特斯拉發佈了極具爭議的電動皮卡Cybertruck,一度被視作特斯拉拿下美國市場的“終極殺手”。

儘管量產處理程序一拖再拖,但馬斯克從沒有停下過炒作的步伐,他號稱Cybertruck意向訂單接近200萬輛,價值近千億美元。2023年11月,該車型正式交付使用者。彼時,馬斯克表態要實現25-50萬輛的年產量。

然而,現實給了特斯拉一記耳光。

上市一年多來,Cybertruck續航表現十分差勁,因質量問題召回7次。即便加入促銷計畫,提供租賃回購,銷量也未見起色,頻頻傳出工廠因產能過剩而通知工人停工的消息。特斯拉The Verge估計,該車型年銷量僅在3.5萬-5萬輛區間,和馬斯克的宣傳相去甚遠。

顯然,紅脖們並不願意為這“電動玩意”買單。

新產品無法搶佔廣大農村市場,馬斯克在政壇的“上躥下跳”又損傷了電動車基礎盤東、西海岸藍營人士的好感度。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特斯拉便是電動車代名詞,尤其獲得喜歡新鮮玩意的藍營人士的喜愛,在歐美市場處於絕對主導地位。但馬斯克敗光藍營人士好感的同時,特斯拉已經許久未發佈新車型,原有的model系列甚至被市場認為“老化”,Model 3和Model Y改款變化不大,特斯拉無法再挑起使用者的購買慾。

2024年,特斯拉是美國銷量前十位的汽車公司中,唯一銷量同比下降的品牌。

除此之外,被寄予厚望的特斯拉FSD近期也陷入了“虛假宣傳”的風波,在全球多地面臨車主的集體訴訟。即使在產品層面,特斯拉的技術優勢也在逐漸喪失。


03

趁你病,要你命。

在特斯拉舉步艱難時,老牌美國車企通用、福特在2024年保持了良好的態勢,通用以接近270萬輛銷量繼續坐穩年度銷量第一的地位,同比增長4.3%;福特銷量也超過200萬台,同比增長4.2%。

2024年,通用電動汽車在美國銷量同比增長50%,第四季度更是實現了125%的增長率。目前,通用在美國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已達到12%,在一年內實現了翻倍,僅次於特斯拉。

此前,通用旗下的凱迪拉克計畫在2030年全面轉向電動化,並喊出了要成為“美國最暢銷豪華電動汽車品牌”的口號。2024年,純電動SUV凱迪拉克LYRIQ在美銷量達到2.84萬輛,取得了不俗的表現。

凱迪拉克預計今年會推出定價從5.5萬美元到30萬美元的五款電動汽車,電車銷量佔比從18%增長至35%,公司高管稱:“我們的電動車產品線將補充我們的燃油車產品線,並為品牌帶來新客戶。”

但老牌車企要向電動化轉型也相當不容易。2021年,通用曾宣佈要向純電動皮卡和先進的電池系統投資70億美元,然而該計畫在2022年被叫停。攜帶和拖曳重型有效載荷會大幅縮短電動車的行駛里程,對電池的要求極高,這造成了電動皮卡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目前行業並尋找到有效的方案來解決這一問題。

自動駕駛的高成本也讓通用苦不堪言。2016年,通用斥資5.81億美元收購成立3年的自動駕駛公司Cruise,該公司和商業化無人駕駛Robotaxi深度繫結,通用汽車累計投資額超過百億美元。Robotaxi的故事雖然講的很好聽,投入的錢卻始終聽不到迴響。

2024年底,通用終於下決心斷供,並宣佈Cruise團隊將和通用技術團隊合併,轉變發力方向。瑪麗·博拉表示:“從個人自動駕駛來說,輔助技術更有前景。”

這麼來看,特斯拉踩過的坑,通用也都踩了一遍。通用汽車吃下特斯拉在美國丟掉的新能源市場只能算暫時的進步,還遠遠沒有到“吃飽”的程度。

老牌車企想要完成“大象轉身”仍有很長且很難的路要走,加上中國新能源車進不了美國市場,特斯拉在美國市場的先發優勢還能維持一陣子。

但留給特斯拉的時間,不會很長。

或許,對於此刻的馬斯克來說,造車、賣車甚至把星艦送上火星,都比不上在推特上指點地球帶來的快感,這是極大的“即時滿足感”。嘗試了權力快感的馬斯克,還能否收心做實業,才是最大的問題。

即使他“想通了”,收心回來繼續經營特斯拉,他也需要修復品牌聲譽,拿出震撼世界的新技術、新產品,才能重獲“矽谷鋼鐵人”的超高溢價。 (最話 FunTalk)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