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高位配股,嚇壞了誰?

3月25日,港股恆指、國企指、恆科指分別大跌2.35%、2.65%、3.82%。

4個交易日,3次跌超2%,充分反映港股進入了大漲後開始回呼的趨勢。

今天新能源車類股跌幅靠前,小鵬汽車、長城汽車均跌超7%,其餘多家頭部汽車品牌均跌超3%。


對於港股汽車股的集體下跌,市場把部分原因歸咎為日前小米集團以“先舊後新”的方式進行“高位配股”所刺激,今天小米的股價也大跌了6.32%。


怎麼看待這件事情?


01

大廠巨額定增,其實市場並不少見。

3月初,比亞迪就進行了一筆募資總額435.09億港元(約56億美元)的巨額定增,配售價335.2港元/股,較3月3日收盤價363.6港元折價約7.8%。

在公告次日,比亞迪的股價大跌6.77%,不過隨後幾天就很快被修復並創出了歷史新高。

這說明,雖然大廠定增在當時確實會造成一定衝擊,但定增並不意味著就是負面,市場如果覺得巨額定增更有利於公司的長遠發展,反而更加會追捧公司的股票。

小米這一次的募資約426億港元,每股配售股份53.25港元,配售價較上一日收市價57.00港元折讓約6.6%,配售股份相當於配售及認購事項完成後經擴大化的已發行股本的約3.1%及投票權的約1.3%,折價幅度與比亞迪的相差不多。

今天小米的股價也出現了大跌,至於後續會不會也像比亞迪那樣能迎來強勢修復,卻是一個不好確定是事情,但機率還是有的。

不過市場對於小米配股這事,褒貶聲音有之。

主要有兩點。

一是,小米巨額募資的事件本身。

有股民梳理總結,小米公司上市以來,IPO募資240億港元,加上2020年12月配股募資237億港元,同時發行8.55億美元零息可換股債,再加上此次定增的426億港元(所得款項淨額約425億港元),其累計在股票市場上融資融資金額合計達到了975億港元。

這還不算小米旗下還有其他上市公司也都通過IPO得到的大量募資。可以說,小米系的公司上市來總募資超過了1千億港元。

但小米集團從2018年上市至今7年,卻從沒進行過分過紅。

這也是市場對於小米“只顧募資,一毛不拔”的做法有所不滿。

3月13日,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就曾經暗示過小米的不分紅作風。她認為不分紅是一種“流氓行為”。

格力電器從上市以來截至2024年三季度,累計淨利潤2736.56億元,分紅了1308億元,分紅規模超過了融資額25倍,堪稱A股投資史上高息回報的典範。


儘管這幾年格力電器的股價隨著房地產行業周期下行也回呼頗深,但其每年的利潤和分紅回報表現依舊可觀。

對比之下,從某個方面來看,董明珠確實有底氣敢說出這樣的話。

二是,小米此次配股給市場帶來的刺激。小米此次用的“先舊後新”方式進行快速配售。所謂先舊後新,是公司大股東先把持有的股份借給上市公司並配售予定增參與者(如大股東雷軍先把自己持有的老股轉給參與的配售方),然後公司再走增發股份流程,把增發的新股份還給大股東(相當於先上車,再補票)。

這種快速高效的融資方式,雖然利於股東和公司的股票和資金交接,但卻是會對市場造成短期衝擊。因為配售股份是以折讓價進行,機構投資者拿到股份後,在股價高於配售價時存在通過拋售來套利的空間(這是一個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巨額配股定增會損還其他未能參與定增的中小股東的權益,小米此次配售完成後,其他股東合計持股就從75.9%稀釋到了73.6%。

更值得一提的是,有股民認為,小米的股價從2024年的低點至今上漲3倍有餘,市盈率高達50多倍,已然處於較高估值的水平。同時,今年來港股市場的多數核心資產已經積累了非常巨大的漲幅,市場開始出現拋壓。

小米集團在這種位置和市場環境下突然進行巨額配股,直接“抽水”400多億元,一定程度給市場帶來了壓力。

而與比亞迪3月初的閃電定增不同,當時的市場看漲信心仍然非常充足,國際機構在頻頻發佈看漲報告,內地資金也在大量南下“買買買”。

但如今的市場情緒已然有所不同,任何利空都有可能成為引發市場調整的導火索。

目前小米帳上的現金流依舊較為充裕,按理說配股融資時間上再遲一點時日也絕對不會有任何問題。等港股市場多一點時間回呼和緩解擔憂情緒,再進行配股,或許市場的反應也不會這麼大。

難怪股吧和投資圈不少持有小米集團股票的股民有質疑的聲音。有股民直指,這種行為,不夠厚到。

但真說是小米的定增是導致港股大跌的主推手,其實也是有失偏頗。

畢竟今天的港股大市本身也面臨一些利空的影響。

比如臨近4月2日美國關稅政策落地節點,A股和港股對於此是預期悲觀,本身有提前規避的訴求。這兩天兩地市場的紅利股逆勢上漲,就是很好的反映。

同時,今天還有兩大利空夾擊兩市超級主線之一的算力類股,一是高盛發研報大幅調低全球AI伺服器出貨量 全線下調相應供應鏈股價預期,二是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及主席蔡崇信指出,算力相關發展迅速,開始有泡沫風險。

今天A港股市場的AI、算力類股都出現了深度大跌,或才是更主要的利空導火索。


02

其實小米在2020年12月時,也搞了一次巨額配股定增和可轉債發行,募資總額達40億美元。

當時正值華為被美國限制,導致華為手機一下子讓出了很大一塊市場。於是小米趁機大舉搞融資,把融來的錢資金重點投向5G通訊、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智慧型手機晶片等核心技術領域。

當時小米的配售折價達到9.4%,配售鎖定期90天,消息一度引發小米股價暴跌超7%。不過當時股市還處狂熱,很快收回失地並走高,直到2021年1月後伴隨股市牛轉熊,出現深度大跌。

但不可否認小米當時的巨額組態在現在看來是非常值得的,畢竟所帶來的好處也是顯著的,例如,小米自研的澎湃系列晶片在2021年迭代升級,推動了手機性能最佳化和成本控制,小米手機也逐漸從中低端滲透到中高端,不僅成功站穩了腳跟,其手機的市場份額也出現了飛速攀升。

5年後的今天,小米再度巨額配股定增,目的又不一樣。

按照小米的公告,此次進行配售事項及認購事項,旨在進一步擴大公司的股東權益基礎,最佳化公司的資本結構並支援公司的健康及可持續發展,公司擬將認購事項的估計所得款項淨額用於加速業務擴張、研發投資以進一步提升科技實力、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在市場看來,此次募資最大的投向大機率是小米智能電動汽車的業務。

小米的智能電動汽車從啟動研發到賣出第一輛車,用時僅3年多時間,成績卻做到了其他新勢力友商多年做不到的高度,堪稱中國創業最成功的品牌。

2024年實現交付SU7新車136854台,剛推出不久售價高達50萬元的高端車小米SU7Ultra提前完成全年1萬台銷量目標。

小米已將2025年電動車交付目標從13萬台大幅提升至35萬台。截至2025年3月,小米SU7累計交付20萬輛,訂單排期達6-7個月,這意味著小米現有產能嚴重不足,需要盡快加速擴產。

而這也意味著巨額的資本開支。

儘管小米智能電動汽車收入321億元,實現很強的現金流,同時其截至2024年度期末現金仍有336.61億元,定期銀行存款合計948.7億元,還有超過493億的短期投資,實際現金儲備預估超過1778億元。但其每年的開支同樣非常巨大。

雷軍此前也曾表示,2025年會繼續加大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投入,推動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目前北京亦莊二期工廠月產能計畫突破3萬輛,需投入約200億元資金用於裝置採購、供應鏈整合及產線偵錯。

還有小米電動車的電池、晶片等核心部件依賴外部採購,接下來其汽車供應鏈自主化打造也是需要巨額資金投入。

無論怎樣,小米的這一次巨額定增,都非常顯著表明了其要在智能汽車業務方面的急速躍進。

另一方面,小米造車的巨大成功和將要更加激進的擴張,對一眾友商來說,卻不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情。

畢竟現在新能源車行業內卷有多嚴重,大家有目共睹,甚至個別車品牌賣一輛虧好幾萬,這還是國家近年來給與大量購車補貼的背景下。

2024年小米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經調整淨虧損62億元,平均每賣一輛虧損超過 4.53萬元。當然,這是因為前期投入巨大,產能尚未足夠放量導致。

近幾年來,隨著新能源車市場井噴式爆發,銷量滲透率飛速攀升,國內汽車市場蛋糕的增量越來越小,無可避免存量競爭的內卷局面。

而智能汽車更新換代頻次越來越快,導致行業陷入高投入卻“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但車企又不敢輕易“躺平”,只能不斷講新故事,卷新技術,實在卷不動新技術的就卷價格。

而小米一直以來賴以成功法寶之一就是“性價比”戰略,通過低成本卷價格來迅速獲取市場份額,小米SU7的短短幾個月拿下的天量訂單,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就是從友商手上搶走的資源。

在這裡面,小米沒有錯,但也確實是會加劇行業的繼續內卷。

這種內卷,對中國的汽車行業來說,到底算不算是健康?可能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反正對於小米的友商來說,大機率是算不上好。


03

尾聲

截止目前,小米集團的最新市盈率為52.5倍。

估值角度看,小米電動車業務已成為繼特斯拉之後全球第二貴的電動車製造商,市值超過比亞迪17%,也明顯高於中國其他純電動車廠商等,客觀來說,小米的當前股價可能已經算不上有多少性價比。

近期,摩根大通發佈研報稱,剔除核心業務和現金價值後,小米當前股價已隱含其電動車業務將在2030年達到175萬輛或2035年達到350萬輛出貨量,是2025年預期出貨量的5倍以上。

這一預期已基本假設了小米電動車業務將完美執行,幾乎沒有犯錯空間,因此將小米評級從“增持”下調至“中性”。

瑞銀此前同樣表示小米估值已包含最樂觀預期,股價存在進一步上漲的催化劑,但所需執行條件極為苛刻。

不過,我們也要看到,小米此次高位配售,據悉引發了純多頭投資者和主權財富基金的濃厚興趣,獲超額數倍認購,這說明資本大佬們還是對小米的長期成長有很大信心。

接下來,小米集團的股價究竟是繼續步入回呼,還是如比亞迪一樣很快又創出新高,一起拭目以待。 (格隆匯APP )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