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川普26日宣佈對所有進口汽車及關鍵汽車零部件徵收25%的關稅後,大多數汽車股27日暴跌,外國汽車製造商哀嚎一片,多國誓言將對此採取強硬措施回應。
為了說服川普收回成命,英國《金融時報》、美國彭博社等外媒28日又搬出了中國,稱“川普汽車關稅只會讓中國電動汽車領先”“ 關稅將汽車行業的鑰匙交給了中國”。
川普宣佈汽車關稅時稱,“我認為我們的汽車業務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蓬勃發展”。美國最大的汽車工會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nited Automobile Workers,UAW)也對此表示讚賞。
但27日,大多數汽車股出現大幅下跌,包括一些美國汽車製造商的股價。英國路透社報導稱,德國大眾集團、寶馬集團、梅賽德斯-奔馳集團、大眾旗下的保時捷公司、汽車零部件和輪胎製造商大陸集團當天總共損失了55億歐元的市值。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股價27日跌幅近7%,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和跨國汽車製造商斯泰蘭蒂斯集團在美國股市交易的部分都經歷了3%的下跌。
《金融時報》分析稱,理論上,美國汽車製造商將有機會利用部分過剩產能來促進其國內的銷售以取代進口,但在實踐中,對汽車零部件和整車徵收關稅將擾亂他們的供應鏈,提高成本並推高價格。
汽車供應鏈非常依賴全球化,零部件在組裝成汽車的過程中需要多次跨越邊境,因此川普對汽車及其零部件徵收關稅的舉措將對全球汽車供應鏈產生複雜的影響。
“對於一家大型汽車製造商來說,現在是棘手的時期。”《金融時報》稱,但如果是中國汽車製造商,情況就不那麼棘手了。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的股價27日上漲了3%左右。
該報稱,美國的關稅可能會使西方汽車製造商進一步落後於比亞迪及其中國同胞,當關稅推高美國汽車價格時,中國汽車製造商在推出更實惠的產品和令人眼花繚亂的電動汽車技術。
“在關稅到來之前,全球汽車行業剛經歷了‘DeepSeek時刻’。”《金融時報》報導稱,比亞迪3月17日發佈了“兆瓦閃充”技術,可以在5分鐘內增加約470公里的續航里程。駕駛員能像給汽油加油一樣輕鬆快速地為電動汽車充電,這可能會消除消費者選擇電動汽車時的關鍵阻礙。再往前幾周,比亞迪發佈了高階智駕系統“天神之眼”,將在其10萬級以上車型中全系標配。
報導指出,比亞迪的實力表明,電動汽車創新的焦點現在是中國。中國的產業政策建立了強大的製造業基地,還促進了消費者購買模式的顯著轉變。預計今年,純電池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中國的銷量將超過內燃機汽車,比西方領先數年。
儘管比亞迪的主要競爭對手特斯拉在27日迎來小幅上漲,被外媒視為一家可以抵禦川普關稅的汽車製造商,但特斯拉仍面臨著比亞迪崛起的威脅。比亞迪3月24日晚公佈的一份檔案顯示,2024年該公司的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美元,超過了特斯拉。
而且,《金融時報》稱,美國的關稅對於所有西方汽車製造商來說,都是他們轉向清潔技術的阻礙。當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因美歐關稅被排除在歐美市場之外時,中國製造商們正在新興市場受到熱烈歡迎。這些地方擁抱清潔能源的同時,歐盟擬議放寬車企碳排放規則、美國表示希望取消清潔技術補貼,基本預示著西方國家電動汽車發展的勢頭將放緩。
彭博社用“考慮不周的貿易限制”來形容川普的關稅,稱這種貿易限制有一個令人討厭的後果——反噬發動者。川普2018年3月對鋼鐵和鋁徵收的關稅,在當年年底之前,每月造成了46億美元的成本增加和稅收損失。前總統歐巴馬2012年對中國製造的太陽能電池板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反而扼殺了美國太陽能級多晶矽的生產,這曾是美國公司佔據主導的關鍵原材料。
“我們即將看到這種情況再次上演。”彭博社預言稱,底特律的分析師和股東可能會在短期內歡迎川普粉碎前總統拜登清潔能源政策的舉措,因為這將為他們節約成本。但這不是贏得長期遊戲的途徑。隨著全球汽車工業的電動化發展,美國及其盟友遠遠落後。“通過粉碎沒有中國的脆弱供應鏈,川普保證了北京主宰未來的發展。”
3月27日,被記者問及川普汽車關稅相關問題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回應稱,“我們注意到,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已經紛紛作出了回應”。他表示,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沒有那個國家的發展繁榮是靠加征關稅實現的。美方的做法違反世貿組織規則,損害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也無益於解決自身的問題。 (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