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單拎出來,這個和香港面積差不多大的縣級市,出口額甚至超過了河南、重慶、湖北等省的省級規模,僅比北京少了176億元。
這裡有著和北上廣深杭完全不同的畫風——沒有西裝革履的金融白領,也沒有關於世界風雲、科技前沿的太多探討。
這裡有的,是來自全球100多國的商人匯聚於此,每天從210多萬種商品中精挑細選,運回各自國內。他們開著車或騎著電動車,白天流連於鱗次櫛比的商舖,忙著砍價搬貨,晚上聚在街邊擼串、喝啤酒,看起來幾乎和本地人一樣 。
一切的起點是在1982年,時任義烏縣委書記謝高華決定開放義烏小商品市場。到現在,第六代市場“全球數貿中心”也即將建成。
義烏已經完成了從“雞毛換糖”到“世界超市”的轉變。這個常住人口不到200萬的城市,外國人人數高達30余萬,許多義烏的幼兒園都變成“小聯合國”,有些班級的外籍學生比例甚至接近一半,引起了新聞媒體的關注。
隨著中國製造國際化程度的再提升,“義新歐”班列開通,義烏已經演變為中國輻射全球經濟的中樞之一,全球小商品貿易的“中央處理器”,全球商人心目中的聖地。
義烏的起點,是一則真實的故事。
1982年5月的一天,一名叫馮愛倩的女商販,因為擺攤時被多次驅趕和沒收商品,一氣之下站在了義烏縣委大院門口,準備堵住新來的縣委書記謝高華。
家庭生活拮据的馮愛倩實在想不明白,自己辛辛苦苦練攤,賣點別針、鞋帶、鈕扣,掙點小錢,怎麼就成了“資本主義的尾巴”?經過一個下午的談話,謝高華告訴馮愛倩:“同意你擺攤,會告訴有關部門,不來趕你。”
她喜出望外,但卻不知道這一鬧所產生的價值和意義會有多大。
兩個月後,義烏召開了“敢不敢富、能不能富、讓不讓富、會不會富”的大討論。9月,義烏縣委決定開放義烏小商品市場,並投資9000元在湖清門沿街鋪設700個水泥板攤位。
這是義烏乃至整個中國經濟歷史上值得被銘記的一次突破,在那個鐵桶般的計畫經濟環境中劃開了一道口子。
此後在“興商建縣”的戰略下,義烏先後經歷了第一代馬路市場、第二代棚架市場、第三代大廈商城、第四代專業市場,到如今第五代的義烏國際商貿城的轉變。第六代“全球數貿中心”,預計於今年10月試營業。
經歷43年的經營,時光機器發揮出乘數效應的魔力。如今,義烏商貿城在640余萬平方米的營業面積中,聚集著7.5萬個商戶,彙集26個大類、210多萬種商品。
假如你在每個攤位停留3分鐘,每天逛8小時,逛完這個市場,要花1年零5個月。即便駕車,從一區到五區,也要20分鐘才能到。
“城市的盡頭是鐵嶺,世界的盡頭可能是義烏”、“不是國外去不起,而是義烏更有性價比”、 “來義烏,體驗消費降級的樂趣”,通過這些網梗其實可以看出,義烏這座城市的價值和意義已經被民間完全認可。
甚至,義烏還是中國首個4A級購物旅遊景區,來義烏就像出國一樣,在這裡500塊品嚐各國美食,土耳其烤肉、印度瑪莎拉、埃及果汁、葉門料理應有盡有,吃遍美食和放肆購物的衝動,帶給人們的是一種奇特的旅遊體驗。
就像一台永不停息的巨型機器,義烏每天人潮洶湧,車水馬龍,晝夜不停。這裡每天人流量高達22.43萬人次,其中外商超3900人,創下了近10年新高;每天3000萬件快遞由此發往世界各地,比全球80%國家的人口還多,2023年快遞總量105億件。
如今義烏已經“富可敵省”。2024年,義烏GDP突破2500億元,人均GDP超13萬元。特別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規模高達88048元,超過北廣深,僅比上海少318元。
去年全年,義務進出口總額共計6689.3億元,佔據浙江省八分之一強。其中,出口總額5889.6億元,同比增長17.7%,參加省級排名能排到全國第九位,略低於北京。
“沒有義烏,聖誕老人都可能要失業了。”
每年的聖誕節,都是檢驗義烏通商能力的絕佳舞台。作為全球聖誕用品基地,義烏每年向100多個國家出口2萬多種聖誕用品,全世界80%的聖誕節慶用品都由此發出。光是聖誕樹,在這裡就能細分出至少五十種不同的樹葉類型。
此外,世界級運動會也離不開義烏,巴黎奧運會中高達80%的吉祥物由中國製造,基本都由義烏髮出;卡塔爾世界盃的周邊產品,義烏幾乎包攬了70%。
根據義烏市和小商品城的公告資料,義烏小商品城GMV從2013年的683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2798億元,增長3倍有餘,這一規模已經超過電商大平台的守門員唯品會,後者2024年的GMV為2093億元。
商品集散地,必然也是人流的聚集地,如今義烏的“含外量”遠超一線城市。義烏市常住人口約190萬,其中外來人口高達143.3萬,外國人就達30余萬人,也就是說大約6個人之中就有一個外國人。
有人戲稱,走在義烏的大街上會有一種“夢迴大唐”的感覺。各種膚色的商人說著各國語言,不同民族的人們一同做生意,一起生活。
基礎物資和工業能力缺乏的非洲,已成為義烏最大的貿易合作夥伴。據統計,義烏對非出口份額約佔浙江省三分之一強,約佔全國的十二分之一。義烏當前常住外商2.1萬人,其中非洲商人超3000人。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製造中心,如今的義烏更像是一個商品的集散中心,來自中國各地的商品湧入義烏,再賣到全球。來自海外各地的商客聚集,進一步吸引了來自全國的商品到義烏彙集。
在這個基礎上,義烏的出海戰略進入加速期。2023年9月,義烏正式啟動中國小商品城品牌出海計畫,通過“海外分市場+海外倉+海外展廳+Chinagoods國家站”,幫商家做國際生意。
目前,“義烏系”海外倉數量達210個,總面積超190萬平方米。小商品城還與迪拜環球港務集團聯手打造首個小商品海外分市場,已於2022年開業。
迪拜市場,距馬克圖姆機場及中東地區最大港口之一——傑貝阿里港,僅有15分鐘車程,可以把中東、北非、歐洲等近10億人口的消費市場納入輻射範圍內。
第六代義烏市場——全球數貿中心將在今年10月開啟試營業,再加上“義新歐”班列的擴容,義烏儼然已經是現代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之一。
義烏經濟存在的問題遠比成績要少,劇烈的進出口差額是其中之一。去年出口總額5889.6億元,但進口只有799.7億元,不足零頭。
這是義烏經濟如今面臨的一個實際問題,也是中國經濟整體對局部的一種對應。
2019年第二屆“一帶一路”峰會上,國家高層就明確提出,中國將更大規模增加商品和服務進口,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進口更多國外有競爭力的優質農產品、製成品和服務,促進貿易平衡發展。
以此戰略方向為基礎,近些年來,包括巴西的牛肉、智利的車釐子、東南亞的榴蓮、俄羅斯的大麥等等農產品紛紛走進中國,擺上國人的餐桌。
具體到義烏,去年底其“深化國際貿易綜改方案”獲得通過。從這個方案中,可以看到當地更加遠期的國際化戰略規劃佈局。
其中,最為關鍵的改革就是從“賣全球”到“買全球”的破題,實現“買全球、賣全球”雙向蝶變。義烏市委書記王健表示,“力爭2025年全市進口規模達1000億元,到2030年突破3000億元。”
小商品城是進口貿易改革前期的唯一試點企業。去年,進口清單中的商品包含玩具、日用雜貨、家電等品類共28種,其中9種商品現已開展試單,今年將剩餘19個品類逐項開展試單。未來,還將推動國外成熟流通、國內需求旺盛的商品納入清單,滿足國人“買全球”的需求。
小商品城此前已搭建起“平台+物流+支付”貿易基建,為義烏商業的升級夯實基礎。平台維度,Chinagoods將線下經營戶1:1上線,打破物理界限,並能提供內容生成、AI智能語言翻譯等增值服務。
物流層面,2022年小商品城與中遠海運、普洛斯成立合資公司“智捷元港”,發揮三方在貨物、航運、倉儲方面的優勢,目標是“中國好物+通達全球+世界倉儲”。
與此同時,義烏還是“義新歐”中歐班列的起點。2014年,首趟“義新歐”中歐班列從義烏出發,橫跨歐亞大陸8個國家,最終抵達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與歐洲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首次完成陸路直通。
相比海運,鐵路更快,到港時間平均節省10至20天;而相比空運,鐵路成本更低,能節約50%至60%。“義新歐”開通後,中歐間貿易周期明顯縮短。到2024年,“義新歐”班列線路增至25條,輻射歐亞大陸50個國家。
支付方面,2022年6月,小商品城全資收購海爾網路,間接將快捷通支付收之麾下,正式獲得網際網路支付牌照,並將其升級為“YiwuPay義支付”,此後又獲批跨境人民幣和跨境外匯牌照。
支付和跨幣種交易是國際貿易中的堵點。傳統銀行電匯一般需要2至3天的到帳時間和3%左右的費用,而第三方支付更為便捷。
為打破瓶頸,義支付已經實現“跨境人民幣+跨境外匯+跨境數位人民幣”的數位化支付體系。2024年,其跨境支付業務交易額突破40億美元,同比增長233%,且未發生一筆風險爭議資金,未產生任何凍卡事件。
這些基礎設施的完善,讓小商品城逐漸蛻變為現代化的世界貿易綜合服務商,同時打通“中國商品走向全球,全球商品彙入中國”過程中的各種壁壘。未來的義烏,將讓進口與出口之間的關係更加平衡。而這也是整個中國對外貿易的一個目標。
跨區域貿易,是人類歷史文明處理程序中的關鍵一環,中國曆朝歷代都在這個處理程序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山西商人向北經商的漫長歷史,打通了中原腹地與蒙古草原的經濟和文化通道,為廣袤的戈壁草原送去了各種生活必需品,更多遊牧部落融入到中華商業體系;
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的茶馬古道,成為中國西南、東南亞和南亞內陸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走廊;
漫長的絲綢之路,歷史遠遠不止千年,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論西域歸附與否,它都是中國與中亞、中東乃至非洲、歐洲進行經貿交往的橋樑與紐帶;
海上絲綢之路,讓福建和江浙沿海從漁村漁場脫胎換骨,成為中國乃至亞洲財富積累最為豐厚的地區之一,也讓整個東南亞早早進入了國際化的發展處理程序。
就像深藏在人體肌膚之下的血管和經絡,世界歷史上的對外貿易,遠比人們如今所瞭解到的更加立體和豐富。就像今天非洲、阿拉伯和歐洲各地的消費者,很難真正瞭解到義烏這座身處國際貿易體系最前沿的中國城市。
從浙江的義烏,到中國的義烏,再到世界的義烏,義烏早已不是舊時代裡“二道販子”的角色,而是有了更加重大的歷史使命。在來自全國各地生產、物流、供應鏈、支付、電商平台、交通多方面資源的支撐下,義烏已經成為中國對外貿易與國際商品需求“雙向奔赴”的一個樞紐。 (WEGO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