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引言:
港股3月吸引最多人關注的公司,毋庸置疑是小米,隨著配售融資,小米股價震盪加大,那就一起來看看小米到底值多少錢?
因為小米的涉獵業務範圍很廣,單一業務模式的估值邏輯很難套入。小米財報裡把自己的業務分成了4個方向:
1.智慧型手機
2.loT與生活消費產品
3.網際網路服務
4.智能汽車及其他
這個業務拆分的邏輯挺清晰,也剛好適合拆分業務分別計算估值,那看一下這些業務的收入分佈情況。
按照小米2024財報公示的內容,可以看出來智慧型手機和loT生活消費產品還是小米的營收主力,且在2024年分別營收增速分別是22%和30%;明顯受益於2024年國補增速都有非常明顯的提升。
網際網路服務雖然營收規模小,但是在毛利率上卻以76.6%一騎絕塵;不過小米的網際網路服務生態更多依賴硬體場景的接入,相對於其他網際網路公司的營收增長模式不同,更多一來硬體銷售帶動使用者規模的提升。
智能汽車作為小米2024年的明星業務,雖然受限於上線時間較短及產能限制,但是仍然貢獻了328億的營收,佔到了小米整體營收的9%;雖然尚未盈利,但是18.5%的毛利率顯著超過2024年中國傳統車企毛利15%的平均值,表現出了極高的潛在盈利能力。
同時小米汽車汽車2024年實際銷量約為13.6萬輛左右,2025年銷售目標為35萬輛;且配合2025年小米目前偏向中高端車型的銷售策略,2025年智能汽車業務營收至少有2.6倍的增長空間。
考慮到業務模式和盈利階段不同,智慧型手機業務,loT與生活消費產品,網際網路服務作為相對成熟且盈利的業務模式,小米將這部分成熟業務統一稱為“手機×AIoT ”業務,我們採取PE估值法進行定價。智能汽車業務因為尚未盈利且增速較快,我們採取PS市銷率估值法進行定價。
首先拆解智慧型手機,loT與生活消費產品,網際網路服務,這部分“手機×AIoT ”業務並未單獨羅列淨利率,所有這塊計算時也將這部分業務合併為“手機×AIoT ”進行測算。
這裡我們我們看到看不含汽車的“手機×AIoT ”業務淨利潤為272億元,淨利率為10%;較23年淨利率略微上漲,主要來自於2024年Q1 受行銷成本減少帶動的利潤率增加影響,之後利潤率基本與2023年持平。這裡也可以看到“手機×AIoT ”的利潤率正常情況下相對穩定,波動較小(2022年大幅下降主要受疫情影響)。
考慮到這“手機×AIoT ”比較成熟,市場競爭激烈,2024年營收增速基本維持23%左右的高增長也主要得益於國補的消費刺激政策帶動影響。不過隨著AI平權,小米在智能硬體上的優勢明顯,也表現出了較高的增長潛力。2025年至2027年未來三年的平均營收增長率我們按照樂觀、中性、保守分別進行三版測算。對應年化營收增速分別是,30%、25%、20%;按10%淨利率不變進行測算得出:
“手機×AIoT ”業務結合淨利增速水平,我們參考手機行業的PE大概在10-35倍左右,針對樂觀、中性、保守版本制定PE分別為:30倍、25倍、20倍,也即與增速對等PE。得出“手機×AIoT ”業務的估值為:
接下來到了我們最關注的“智能汽車”業務,畢竟小米的股價騰飛,離不開漂亮的汽車業務實現的完美開局。這裡因為2025年銷量目標已經確定為35萬輛,預計營收增速為260%;我們就按這這個官方值做為中性目標,將2025年的樂觀、中性、保守版本汽車銷量設定為40萬、35萬、30萬,在假設單車均價不變的情況下,營收增速分別設定為:300%、260%、225%,26年至27年考慮到基數增加和市場容量問題,以及未來推出低端車型對汽車單價的的拉低。我們將26年至27年年化營收增速分別設定為:50%、40%、30%;得出“智能汽車”業務的未來三年的營收規模預估為:
目前幾家新勢力理想、零跑、小鵬的PS市銷率分別是(1.43)、(1.93)、(3.46),可以明顯看出市場對尚盈利轉正的小鵬有更高的期待。考慮到小鵬還有低空經濟和智駕更多的估值空間,所以不太適合套用小鵬的市銷率。加上小米的毛利率18.5%更接近理想的20.5%,而不是零跑薄利多銷的8.4%,所以PS市銷率上我們取更接近理想的1.8作為標準進行估值測算,得出“智能汽車”業務的未來三年的估值為:
結合“手機×AIoT”業務和“智能汽車”業務估值,我們可以得到3個版本的2025年至2027年的小米的整體市值預估:
然後我們看到小米2024年12月31日的市值約為8662億,與我們對2024年的估值偏離度大概為4.7%;說明我們的定價邏輯和當時的市場定價邏輯趨同。
所以按這3版估值,結合目前股價,我們可以看到3個不同的市值增長趨勢的空間;
按3月27日收盤市值1.22兆人民幣,可以看出:
雖然市場可能因為情緒會短期給予更高或更低的估值,但是隨著時間周期拉長,公司市值最終會逐步接近合理定價區間。
這也是為什麼小米選擇在54元這個位置的股價做配售融資;同時機構願意接盤的邏輯。
對小米來說,當前股價有略微高估,按中性目標價值預估的話,相當於用1年後的股價去融資,給自己擴產留足彈藥和容錯空間,這個買賣很划算。
對接盤的機構來說,相當於做了長期持有的的確定性盈利機率極高的交易;持有3年的盈利空間在29%至112%左右;年化單利回報在10%-37%左右,無疑也是一個好買賣。
最差的結果無非是保守版,如果市場不景氣無非再多等等,機構投資者從來不缺少耐心。所以小米的這次融資是買賣雙方皆大歡喜的結局。
那對普通投資者來說呢?值不值得投資呢?
如果奔著3年以上的長期持有的目標去看,現在的小米仍然是一個值得投資的好標的。也可以等待更合適的價格入手;至少目前看小米的價格,如果回撤5-10%;(46.53-49.11)按安全性和回報率會可觀很多。不過市場會不會給這樣一個上車機會,甚至更低的上車機會,那就要看市場的短期波動了,不去預測短期波動一直是我的原則之一。 (貓大人的FIRE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