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40餘位外資企業全球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和商協會代表參加會見。這場高規格會見受到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和解讀,它從最高層面展現了中國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也向世界傳遞了一個清晰訊號: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
習近平主席在會見中用三個“重要參與者”深刻指出外資企業的角色定位,將外資企業與中國式現代化、中國改革開放和創新創造,以及中國聯通世界、融入經濟全球化的事業緊緊相連,這既是對外資企業歷史作用的高度肯定,也包含著對“同路人”的殷殷期許。習近平主席還指出中國有利於外資企業投資興業的“四大優勢”,包括事業舞台大、市場前景廣、政策預期穩、安全形勢好,強調“中國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為的投資目的地”。這些都顯示出,中國堅持擴大高水平開放,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共同發展的長遠戰略。
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論述既有宏闊的歷史縱深,又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習近平主席用“三個共同維護”指出了跨國公司在維護世界經濟秩序中的重要責任,包括要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開放合作的國際環境,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正確方向發展。這一呼籲受到國際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導,並被作為當前環境下穩定全球貿易的重要聲音。“三個共同維護”也表明,外資企業不僅是中國發展的“參與者”,也是歷史浪潮的推動者,它們與中國的合作不僅是經濟層面的,更具有價值層面的時代意義。
最近幾天,中國與外資、外企的互動頗為引人注目。3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來自國際組織、世界500強跨國企業的100多位外方正式代表參會,涵蓋金融保險、醫藥健康、能源礦產、食品消費等行業。“看好中國”“開放合作才是共贏之道”是與會外方代表共同的心聲。28日在海南閉幕的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也是一次中外關於中國經濟與世界合作的深度對話,從亞洲到世界,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的是新機遇,注入的是穩定性和正能量,這樣的觀點日益深入人心。
中國正以制度型開放建構合作新範式,為全球資本打造出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創新發展綠洲”。敏銳的投資者已捕捉到新質生產力帶來的價值躍升。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人工智慧、量子通訊等領域,創新勢能轉化帶來的商業機遇吸引了眾多外商競相佈局,成為中國市場國際吸引力的新特點。得益於中國經濟向好與科技發展,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瑞銀等外資機構紛紛發佈研報,上調中國股票評級,匯豐、澳新銀行等也在過去一個月內先後上調中國GDP預測。
在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的情況下,中國穩定地保持著對外商的強大吸引力,這其中有三個“穩”很關鍵:首先,中國堅持推進高水平開放的步子很穩;其次,中國超大市場規模、堅實完備產業基礎在穩定釋放紅利;再次,中國堅定做好自己的事,有效應對內外部風險挑戰的能力很穩。中國吸引力的持續提升不是短暫勢頭而是歷史性趨勢,這種趨勢的形成,根植於中國不斷升級的開放誠意與經濟轉型迸發的戰略機遇,更源自全球產業變革與中國高品質發展形成的深度共振。
面對當前國際環境的挑戰,中國迎難而上,以更大的決心擴大開放,與國際社會共同維護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環境。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正確方向發展,既是中國對世界的承諾,又反過來不斷增加著中國的吸引力。可以預見,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開放水平的不斷提升,中國市場對外資的磁吸力將進一步增強,為全球經濟的繁榮與穩定作出更大貢獻。中國歡迎更多外資企業來華投資,共同書寫互利共贏的發展故事。 (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