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過去了,美國在甩鍋上還是一個德性

3月26日,川普又揮下關稅大棒,宣佈對進口汽車加征25%的關稅,相關措施將於4月2日生效,引得歐盟、日本、墨西哥等一眾國家怨聲載道。反倒是這些年來時常受美國關稅政策衝擊的中國,顯得淡定了許多。

其實看多了就知道,川普對於關稅和貿易戰的認知,正如他心心唸唸的麥金萊總統和麥金萊關稅一樣,很大程度上來自於19世紀末的歷史,來自於美國最為貿易保護主義的年代。

雖然照搬歷史經驗是一種刻舟求劍,但是如果我們想要理解一個滿腦子都在刻舟求劍的人,那還是有必要再去回顧歷史,總能找到一些啟示。

比如一直被川普掛在嘴邊的“1888年關稅大辯論”,裡面就有一些現在看來頗為有趣的細節。1888年大選,可以說是美國歷史上最重視關稅問題的一屆大選,當時的民主黨和共和黨都將關稅作為了自己的施政核心,把民眾對於貿易保護的熱情全都調動了起來。

1888年關稅大辯論的主要起因,是美國在內戰後長期的高關稅積累了大量政府盈餘。而在小政府的年代,這些政府盈餘不能有效地投入到經濟中,就變成了純粹給社會增加負擔,成為當時兩黨都關注的一個大問題。

而這個大辯論的直接起因,是篤信自由放任理念的民主黨總統克利夫蘭,決定通過關稅改革來解決政府盈餘問題。

克利夫蘭在1897年底的國情咨文裡,把高關稅的弊端痛批了一遍,並號召民主黨人跟他一起把關稅改革作為政績的突破口。於是在1888年,眾議院財政委員會的主席,同樣是激進的自由貿易支持者的民主黨人羅傑·米爾斯(Roger  Q. Mills),帶著民主黨人提出了降低關稅的“米爾斯提案”(The Mills  Bill)。而以議員麥金萊為首的共和黨人則全力反對這一關稅改革,於是開啟了“1888年關稅大辯論”。


第22、24任美國總統格羅弗·克利夫蘭 資料圖


當然,由於共和黨人佔據著參議院,民主黨人的關稅改革方案本身就是做個姿態,想要在大選之年爭取選票。但是克利夫蘭他們明顯高估了民眾對於自由貿易的接受程度,以至於在1888年無論是在國會還是在大選都被共和黨人壓著打。

民主黨人支援降關稅的理由,除了時代背景非常強的“減少政府盈餘”之外,都是我們現在很熟悉的,比如減少消費者負擔、減少產業成本、與其它國家互惠有利於產品出海等等……

共和黨的反對理由大多也不新鮮,比如破壞產業、擾亂經濟等等。

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共和黨人甩了一個大鍋,說政府盈餘問題積累至今一直沒有改革,責任全在民主黨,即便共和黨佔據了參議院。為什麼呢?因為提案的權利在眾議院不在參議院,民主黨佔著眾議院那麼多年沒有提出改革方案,這難道能怪我們在參議院的共和黨人嗎?

不過你要問民主黨真提出了改革提案,共和黨會怎麼辦呢?那當然是直接否決掉了,就如同他們否決掉了1888年的米爾斯提案一樣。

共和黨這個甩鍋思路,雖然看起來有點流氓,但直到今天都很好用。只要任何一方佔據著白宮、參議院或者眾議院的其中一部分,那麼只要他們有足夠的反對決心,另外一方想幹什麼都是舉步維艱的。所以在近些年美國政治極化的時代,一個黨阻撓另一個黨的執政,然後反過頭來怪另一個黨在執政期間毫無作為,已經是最為常規的操作了。

其實說到底,民主黨和共和黨也不是真的想要解決什麼財政問題、經濟問題的,而是為了服務自己黨派的利益。

比如,共和黨人花了大篇幅把美國各項產業不管農業工業都列了一遍,論證關稅保護是必要的,結果對於佔進口最大頭的蔗糖卻一言不發。因為美國的糖主要是在南方生產的,而在1877年聯邦政府結束了對南方的軍管,民主黨從而系統性地剝奪了南方黑人投票權之後,共和黨在南方就沒有任何立足之地了。

南方的選票不重要,那麼南方的產業自然也不需要保護。而反過來,由於共和黨需要爭取中西部農業州的選票,所以他們不光主張保護東部的製造業,中西部的農業也應該一併被保護起來。

所以到了後面1890年共和黨人上台推出 “麥金萊關稅”的時候,糖直接被列入了免稅清單,倒確實如預期般地減少了一定的政府財政盈餘。而反過來,民主黨人雖然把自由貿易的好處說破了天,但是到了1894年他們上台有機會推出自己的關稅法案時,他們又把糖的稅給加上了。

所以簡單地說某一方是支援自由貿易、某一方是支援保護主義,某一方是支援農業、某一方是支援工業,都是把問題簡單化了。對當時的兩黨來說,民主黨裡也有不少支援保護主義和工業的,共和黨一方也有不少支援自由貿易和農業的,關鍵還是看他們具體要爭取誰的選票、那個利益集團在給他們送錢。


美國19世紀(1800−1899年)關稅稅率變化 伍山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根源——以美國重商主義形態演變為線索


但是在1888年,保護主義仍然是政客和民眾心中的主流。畢竟自美國建國以來近百年時間裡,美國在絕大部分時間都是高關稅國家。保護主義的國策可以直接上溯到1791年,漢密爾頓對美國製造業做的報告裡,就明確提出了美國的製造業還不能和外國的成熟產業抗衡,必須通過關稅加以保護。

而德國著名經濟學家李斯特,也是在美國住了十幾年,見證了美國產業在關稅保護下高速發展,才發展了流傳至今的“幼稚產業保護論”。李斯特認為,製造業是最高級的產業,對國家和民族最有益的產業。如果遵循自由貿易理念,後發國家永遠不能在製造業上與發達國家競爭,只能靠關稅保護本國的“幼稚產業”。國民先付出一定犧牲,等產業發展壯大了就能反哺國民。

當然李斯特一直也強調,等到發展起來了,給國民施加負擔的關稅就該逐漸取消。所以1888年民主黨就在說美國產業已經夠發達不需要保護了,再保護無非是給利益集團送錢。而共和黨則是強調很多領域還是需要發展,沒到能夠與英國競爭的時候,等這些領域發展起來,民眾用上了便宜的商品,現在暫時的犧牲就能得到補償。當年的共和黨也沒好意思在國會裡面說“關稅是外國人付的”這樣弱智的話,但是他們在競選的時候,倒是很喜歡跟普通選民這麼宣傳。

不過,就和今天一樣,1888年共和黨在關稅問題上的政治行銷,最重要的一環,還得是把民主黨和賣國繫結起來,把共和黨和愛國劃等號。共和黨非常敏銳地意識到了民眾對於保護主義的支援,於是很快將關稅問題提升到保衛美國利益的高度,將其視為1888年大選的最重要主題。本來是民主黨人提出來的關稅改革,卻被共和黨人抓住了機會,讓民主黨人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麥金萊等共和黨議員對米爾斯提案的定性,就是:“這個提案不是為了削減財政收入,而是為了把我們國家綁在英國的自由貿易政策之上……我們毫不妥協地支援貿易保護這一美國制度,反對總統及其黨派對其的破壞。他們是服務於歐洲利益的,我們才是支援美國利益的……”這套話術想必今天的美國人也不陌生。

而這還不算完,共和黨對民主黨最致命的一擊還得是“默奇森信件”(Murchison Letter)。

我們今天經常能看到,有人冒充歐美政要去給政客打電話釣魚沒被認出來,甚至於前幾天美國有個雜誌主編被拉進川普內閣核心群也沒被認出來。其實這種草台班子的事情在一百年前也一樣。

1888年大選前,一個共和黨人偽裝成一個名為“默奇森”的英國出身的美國人,給當時的英國駐美大使寫信詢問他應該給誰投票。結果那位大使被釣到了魚,非常耿直地回了信,建議那位心繫母國的默奇森給民主黨投票,有助於美英友好……

隨後共和黨人就在大選前公開了這封信,給他們的民主黨通敵的宣傳加上了“皇軍認證”。這不光是激起了民眾的反英情緒,更重要的是把愛爾蘭勞工這個民主黨鐵票倉給挖走了,直接導致民主黨輸掉了最關鍵的紐約州和印第安納州,進而輸掉了整個大選。

所以2016年希拉里的“郵件門”其實也不算什麼,遠比不上一百多年前她的民主黨前輩挨的這一出。順帶一提,2016年和1888年一樣,民主黨候選人贏了普選票輸了選舉人票。2016年的時候曾有眾多民主黨人抱怨,要不是選舉人票制度,他們早就多贏多少回了,甚至把1876年和1888年這樣的例子搬出來。

只能說美國人著實是不讀歷史。抱怨一下2000年小布什贏戈爾還是有點道理的,1876和1888年可都是民主黨人在南方用暴力剝奪黑人選舉權的年代,共和黨贏不了普選票是什麼原因,民主黨人心裡沒數嗎?

最後,不妨用一張圖來總結一下一百多年前的美國政治,這個圖裡有很多我們當代人熟悉的東西。

在1888年大選的時候,共和黨人做了下面的一個圖,來宣傳共和黨候選人哈里森和民主黨候選人克利夫蘭的政策差異:



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圖的主題,就是控訴民主黨如何禍國殃民裡通外國,而共和黨如何保護美國免受外國侵害。圖上有大量的文字在引用共和黨和民主黨在貿易上的主張,並且總結了民主黨的米爾斯提案將如何破壞美國經濟。

比如下面這部分,就描述了共和黨如何保護當地的農業、礦業、製造業,用關稅抵禦加拿大進口,推廣美國航運,拒絕對英國漁業納貢……



而下面這部分則是描述民主黨人如何摧毀這些地區的產業,給加拿大進口敞開大門,向英國漁業投降,讓英國船隻和英國勞工佔據紐約港……



下面這段記述了哈里森的演講:“我們永遠不能允許我們國家成為歐洲的貧窮、懶惰和犯罪的垃圾場。我相信我們應該抗議並且努力防止海外勞工,反對契約勞工,反對中國勞工。我們的保護關稅系統是抵抗外國進口洪流,抵抗歐洲廉價勞工競爭的屏障……”

你看,這就是一百多年前的美國人喜歡聽到的東西,和今天沒有任何區別。



所以你在這個圖上還能看見一個熟悉的名詞:“Coolie”(苦力)。在加州的位置上,共和黨的政策是“No More Coolie”,也就是禁止華工。



當然不要以為共和黨主張反對華工,民主黨就是反過來支援華工的。民主黨在加州也是把反對華工作為主要政策行銷的,當年《排華法案》雖然是共和黨先提了出來,但民主黨議員投票支援的比共和黨還多。

一百多年過去了,很多事情都沒有變。如果你想找個能讓美國互相攻擊的兩黨統一起來的事情,找中國準沒錯。 (胡錫進觀察)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