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預測:未來高增長的18個潛在行業(萬字解讀)

2024年10月,國際知名諮詢機構麥肯錫發佈了一份研究報告,對未來具有高增長、高活力的潛在18個行業進行了預測分析。其中有一些行業今天就被大家所熟知,而另外一些行業則是未來的新興行業,通過這份報告,我們可以更好的看到未來的一些趨勢。下面將對報告中的重點內容進行解讀。

從2005年到2020年,有12個行業顯示出了巨大的增長和活力。這些行業包括電子商務、生物製藥、電動汽車、消費網際網路和雲服務。他們的收入復合年增長率為10%,市值復合年增長速度為16%,在此期間,它們的全球GDP份額從3%增長到9%,增長了兩倍。相比之下,其他行業的收入復合年增長率僅為4%,市值復合年增長速度為6%。

而到2040年,經過測算,未來有18個可能重塑全球經濟的潛在領域,這些領域涵蓋了從人工智慧軟體和服務到網路安全,從未來的空中交通到肥胖和相關疾病的藥物,從機器人到非醫療生物技術。到2040年,這些未來的行業可能會產生2兆至6兆美元的利潤。屆時,他們在全球GDP中的集體份額可能會從今天的4%增加到10%到16%。下圖展示了這18個潛在行業,以及收入和利潤的預測。


在這18個行業中,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具有持續競爭力的行業,因為它們不僅在現在、在未來也依然會表現出高增長和高活力。第二類是分拆行業,由當前行業的特定部分組成,這些行業可能有自己的高增長和高活力軌跡。第三類是新興行業,由具有高增長潛力和活力的新興產業組成。這三類行業共同構成了18個未來潛在的行業群。如下圖所示。


這裡有兩點需要說明:

第一,今天的5個行業由於後續缺乏增長和活力,可能無法繼續作為明天持續發展的行業。它們分別是:電子消費品、生物製藥、工業電子、基於資訊的商業服務和支付。

第二,到2040年,8個新興的領域可能會顯示出高增長和活力,但由於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沒有進行分析。它們分別是:清潔氫氣、低碳材料、核聚變、面向老年人的產品和服務、可再生能源發電裝置、可持續燃料、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Web3包括去中心化金融。

下面將重點介紹其中的10個行業,如果您想瞭解全部,可以瀏覽原文,連結放在文章最下部。

01. 電子商務(E-commerce)


電子商務是當今最活躍的行業之一。2022年,零售電子商務部門佔全球17兆美元零售市場的20%,在地理和產品類別方面都有很大的進一步擴張空間。隨著數位化程度的提高,中國、拉丁美洲和其他發展中經濟體的線上市場可能會繼續增長。電子商務預計將繼續擴展到新的主要產品類別,如個人護理和食品。社交商務,即在社交媒體應用程式上購物,也在上升。

該行業的總體規模有兩個主要部分:零售電子商務和食品電子商務。零售電子商務部門包括各類消費品,如百貨、服裝和電器。2022年,這兩個部分的收入總計約為4兆美元。到2040年,這可能會增長到14兆至20兆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7%至9%。

零售電子商務目前佔全球零售收入(線上和線下)的20%,到2040年,這一份額可能達到27%至38%。據估計,在較低的情景範圍內,收入可能會從2022年的3.4兆美元增長到2040年的11兆美元,在較高的情景範圍內達到16兆美元。與此同時,食品電子商務目前的收入為6300億美元,佔全球零售收入的4%。到2040年,在較低的情景下,這可能會增長到3兆美元,在較高的情景下可能增長到4兆美元,佔全球零售收入的7%至9%。

而從不同地區看,零售電子商務可能會在發展中經濟體的零售總額中佔據更大的總體份額。例如,2022年,其零售額在拉丁美洲僅佔12%,在中東僅佔4%,在非洲僅佔2%。較低範圍的情景假設,到2040年,零售電子商務可能佔拉丁美洲零售收入的26%,中東佔15%,非洲佔10%。在更高的情景範圍內,拉丁美洲的份額增加到29%,中東增加到20%,非洲增加到15%。

發達市場也可以看到更多的電子商務。在北美,2022年零售電子商務佔零售總支出的25%。亞太地區的份額為22%,歐洲為16%。較低範圍的情景估計,到2040年,零售電子商務在北美的份額將增加到30%,在亞太地區將增加到28%,在歐洲將增加到27%。在更高的範圍內,到2040年,零售電子商務滲透率可能會在北美增長到50%,在亞太地區增長到40%,在歐洲增長到36%。

02. AI軟體與服務(AI software and services)


這一行業包括了人工智慧的服務和軟體,例如使用自然語言處理、預測分析和其他人工智慧演算法和功能的那些服務和軟體。但不包括操作該技術所需的硬體,如處理單元和輝達等公司設計的晶片。

這一行業涵蓋了兩個部分,一個是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而新興的,另一個是軟體行業的自然演變。第一部分由訓練“前沿”基礎模型的公司組成,即最大、最先進的模型,這些模型可以通過使用擴展的人工神經網路和大量不同的資料來執行各種任務。這部分目前有一些主要參與者,因為建構基礎模型需要訪問大量資料、資本和基礎設施。這些要求甚至可能對大型成熟的技術公司構成挑戰。造成進入壁壘的另一個因素是該領域對半導體行業的依賴,因為該技術可能既昂貴又稀缺,這給擁有大量資本(和尖端人才)的公司帶來了優勢。第二部分由支援人工智慧的軟體和服務的公司組成,並滿足經濟中各種特定需求。

2022年底,OpenAI發佈了ChatGPT,從那時起,人工智慧再次成為頭條新聞,並激發了市場。投資者正湧向開發先進人工智慧的公司,特別是那些專注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公司:對該技術的股權投資從2022年的50億美元躍升至2023年的360億美元。在麥肯錫2023年4月的一項調查中,近三分之一的受訪者報告稱,他們的組織至少在一個業務職能中定期使用人工智慧,40%的受訪者表示,由於人工智慧的進步,他們的公司將增加對人工智慧的總體投資。根據FlexOS對人工智慧平台使用情況的調查,到2024年初,ChatGPT的網路流量比Netflix、Pinterest和Twitch等巨頭還多。

它有兩個組成部分,第一個是分析人工智慧(如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經濟附加值,到2040年,估計將達到9.4兆至15兆美元。例如,分析人工智慧可以通過更好地預測故障來徹底改變車輛維護,將運輸行業的營運成本降低10%。或者,它可以通過處理和分析大型圖像資料集來幫助臨床醫生更快地檢測患者的罕見疾病。

第二個組成部分是人工智慧的經濟附加值。其中約2.6兆至4.4兆美元的年價值將來自人工智慧企業用例,其中約四分之三的價值將來自四個領域:客戶營運、行銷和銷售、軟體工程和研發。這些用例包括降低成本以及增加單個公司收入的用例,從而整體提高經濟生產力。

將這些組成部分加在一起,到2040年,我們估計的總經濟潛力範圍為每年15.5兆至22.9兆美元。實際數量可能取決於兩個因素:人工智慧的採用速度和技術的有效性。為了達到22.9兆美元的數字,500多個用例中的絕大多數必須在世界各地採用,企業必須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在實踐中,公司可以通過業務領域的轉型而不是單個用例來最有效地實施這些新技術。

03. 雲服務(Cloud services)


雲服務提供商,一般被分為三個部分: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台即服務(PaaS)和軟體即服務(SaaS)。IaaS通過網際網路提供計算和儲存資源,PaaS提供平台服務,允許使用者開發可以使用這些資源的應用程式,SaaS由通過網際網路提供的軟體組成。在實際業務中,IaaS和PaaS是深度整合的,因此可以將它們視為一種產品。

雲服務行業已經是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並且很可能會繼續保持下去。在一個日益互聯的世界裡,公司將需要越來越多的計算和儲存能力。比如:沃爾瑪在過去的十年裡建立了一個混合雲平台,該平台運行著100多萬個CPU核心,每月可以對零售商的網站執行17萬次後端調整,是早期功能的1700倍。大規模的雲遷移也可以為其他行業帶來好處,如金融和汽車行業。例如,自動駕駛汽車現在正在即時生成和記錄數千個參數,這將需要雲來儲存、處理和輸入研發。人工智慧也需要這種計算能力,專注於人工智慧市場的小型供應商最近也進入了雲服務行業。

由於企業持續向雲服務遷移,以及對雲服務的需求增加以滿足新技術的計算需求,雲採用率可能會進一步增長。2022年,全球外部IT支出約為3兆美元,預計到2040年將增長到8兆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6%。這些支出分佈在關鍵領域,如託管、網路、網路安全以及應用程式開發和支援。雲服務行業2022年的收入佔全球IT外部支出的8%。到2040年,該行業可能佔IT外部支出的19%至41%。在對雲領域的分析中,從2005年到2020年,該行業的收入以17%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以此類推,2040年,在較低情景範圍內,收入可能從2200億美元增加到1.6兆美元,在較高情景範圍內可能增加到3.4兆美元。

該行業能夠維持高速增長,主要基於兩個因素:第一,公司會繼續將其傳統的計算和儲存流程遷移到雲端。第二,新技術(如人工智慧、物聯網和虛擬現實)的計算需求,也可能會增加對雲服務的需求。

該行業主要參與者很少,其四大公司目前約佔總收入的60%。2023年,亞馬遜網路服務(AWS)佔31%,微軟佔20%,Google佔7%,阿里巴巴佔3%。這些公司的成長得益於顯著的網路效應、規模和範圍優勢以及高進入壁壘。從長期看,該行業可能仍然只有少數大型參與者。大公司進行大舉投資收購,以幫助他們提供更專業的服務。

04. 電動汽車(Electric vehicles)


自19世紀汽車發明以來,製造電動汽車的技術就已經存在,電動汽車與蒸汽動力和燃氣動力汽車的競爭一直持續到20世紀。然而最近,電動汽車在全球範圍內捲土重來,因為對傳統內燃機汽車二氧化碳排放的擔憂使其成為一種有吸引力的替代品。2023年,電動汽車佔全球銷售的所有新乘用車的18%。2010年至2019年,電池容量和效率的突破使純電動汽車(BEV)的平均續航里程從130公里增加到340公里。同期,低成本電動汽車的推出將平均購買價格從55000美元降至37000美元,這一下降使許多電動汽車在其生命周期內的總擁有成本大致與可比的ICE汽車相當。

電動汽車的增長速度明顯快於其他汽車行業。預計全年乘用車銷量將以適度的速度增長,從2023年的7400萬輛增長到2030年的7900萬輛。相比之下,全球乘用車電動汽車銷量預計將增長四倍,從2023年的1300萬輛增加到2030年的3100萬至4600萬輛,約佔當年所有汽車年銷量的一半。

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愈演愈烈。中國電動汽車公司已經開始向全球市場出口,2023年第四季度,比亞迪在全球電動汽車銷量上超過了特斯拉,中國品牌約佔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的50%。

這裡對電動汽車增長的估計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和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生產商的收入。包括乘用車和商用車,如卡車和貨車。同時排除了無法插電充電的混合動力汽車,以及天然氣驅動的汽車。

據估計,到2040年,收入將從2022年的4500億美元增長到較低情景下的2.5兆美元,在較高情景下的3.2兆美元,這意味著復合年增長率為10%至12%。2023年,收入為5900億美元。

2023年,全球銷售的所有新乘用車中有18%是電動汽車。然而,各地區之間存在了顯著差異:在中國,近30%的新乘用車是電動汽車;在德國,30%;在法國,20%;在歐盟,16%;在美國,這一比例為8%。2024年7月,中國銷售的汽車中有一半以上是“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據估計,到2040年,全球份額將增加到82%至96%。

在電動汽車的快速增長的背後,消費者願意為可持續汽車支付溢價、電動汽車成本和質量、充電基礎設施以及向充電基礎設施供電和配電四個因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05. 數字廣告(Digital advertising)


數字廣告已經為各大網際網路平台貢獻著高額的收入。截至2023年,四家公司約佔該行業全球收入的64%:Alphabet佔30%,Meta佔21%,亞馬遜佔7%,字節跳動佔6%。而我們相信,數字廣告的增長將繼續。

在估計中,數字廣告的收入將從2022年的5200億美元增加到較低情景範圍內的2.1兆美元,在較高情景範圍內增加到2040年的2.9兆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8%至10%。這一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來自廣告支出從傳統媒體向數位媒體的持續轉變:2022年,數字廣告佔總廣告的65%,預計到2040年,這一比例將增長到80%至90%。

推動這一增長的背後有幾個顯著的理由。首先,全球越來越多的人上網並加入全球中產階級,導致更多的消費者成為公司數字廣告的目標。其次,消費者花在媒體上的時間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多地使用數字形式,導致新穎廣告產品的數量增加,廣告商的需求也增加。第三,數位化轉型正在廣告產品中創造更多的創新和更好的性能。數位化轉型也降低了廣告商進入市場的成本(例如,被稱為gen AI的生成性AI降低了內容創作的成本)。這產生了更多的需求,擴大了整個可定址市場。最後,越來越多的廣告展示場所正在出現,廣告正成為電子商務、零售、最後一英里遞送、銀行和電信等非傳統廣告行業更重要的收入模式,尤其是在發展中經濟體。

人工智慧的發展也會積極地影響著數字廣告。它可以改變消費者瀏覽媒體和網際網路的方式。例如,它可以解除傳統搜尋的中介作用,允許客戶直接發現資訊或產品,從而為廣告投放創造一個新的管道。生成式AI還可以更加容易地製作內容,使內容創作民主化,為中小企業帶來了巨大的便利。

06. 半導體(Semiconductors)


在21世紀初,隨著半導體製造商追求晶片電晶體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出現了一種細分的商業模式,一些公司設計晶片,其他公司專門製造晶片。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半導體行業已經成為現今高速增長的行業之一。從2005年到2020年,其收入以7%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

半導體行業有四種主要類型的參與者:設計晶片的輝達等廠商;製造晶片的台積電等代工廠生產這些產品;整合裝置製造商(IDM),如英特爾和三星;以及向鑄造廠和IDM銷售專用製造工具的ASML等公司。半導體行業有幾個大公司,佔據著全球市場的大部分份額。例如,2022年,ASML佔據了全球180億美元光刻裝置市場的87%;英特爾,佔620億美元中央處理器市場的78%;輝達Nvidia,佔200億美元圖形處理單元市場的84%;台積電在1070億美元的代工市場中佔63%;三星在1440億美元的記憶體市場中佔37%。這五個細分市場佔半導體市場總收入的一半以上。

該行業在未來也將繼續高速增長。最近的一些技術趨勢,如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機器人和自動駕駛,可能會增加對複雜、特定領域晶片的需求。預計到2030年,僅對人工智慧計算能力的需求就可能大幅增加,年增長率約為125%。半導體行業正在大力投資於研發和製造業:從2015年到2022年,總資本支出以16%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另外,包括中國、歐盟和美國在內的許多政府正在為該行業提供大量補貼,以支援國內製造業。

據估算,該行業大約80%的增長可能來自四個細分市場:計算和資料儲存、汽車、無線通訊和工業電子。可能會繼續加大研發和資本支出,以有效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在模擬的情景中,半導體行業的收入將從2022年的6300億美元增長到2040年較低範圍的1.7兆美元,在較高範圍的情景中增長到2.4兆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6%至8%。在這些情況下,價格平均每年上漲約2%,長期保持供需平衡。

07. 串流媒體視訊(Streaming video)


串流媒體視訊行業通過網際網路提供長篇視訊娛樂。使用這些服務的全球家庭數量從2017年的3.2億增加到2022年的6.7億。到2040年,這一數字很容易超過10億。儘管過去幾年流量增長有所放緩,但串流媒體視訊市場仍有增長潛力。從2013年開始,全球擁有寬頻網際網路的家庭數量以8%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3年達到15億。

串流媒體視訊大幅增長的潛在驅動因素包括全球串流媒體技術的日益普及、串流媒體服務支出的增加,以及串流媒體平台上更多的廣告投放和收入。這些增長動力體現在該行業的三個收入來源中:訂閱、交易(如按次付費購買)、以及廣告,例如YouTube在其免費內容中的廣告。隨著競爭和內容創作成本的增加,串流媒體公司正朝著從多個來源產生收入的方向發展。

目前,串流媒體主要有五種類型的公司:

第一類是完全圍繞串流媒體視訊建構的,比如Netflix、國內的bilibili、優酷。

第二類是傳統的娛樂工作室以及迪士尼和華納兄弟探索等媒體和發行公司,它們通過正向整合擴大業務,進入了串流媒體市場。這些玩家通過在付費電視上提供內容來實現大部分利潤。

第三類是大型科技公司,它們建立串流媒體業務主要是為了增強其橫向特許經營權,就像亞馬遜的Prime Video和蘋果電視,以及國內的騰訊視訊。

第四類是視訊共享平台,如YouTube,提供短格式和長格式內容,通過訂閱和廣告付費。雖然社交媒體公司有視訊共享功能,但它們被排除在這一分析之外,因為短格式內容往往比長格式視訊服務於不同的目的和受眾。國內的抖音。

第五類是硬體聚合器,如三星、LG和Roku,它們製造串流媒體裝置或智能電視,並聚合來自多個提供商的內容。例如,Roku的使用者群超過了六大付費電視提供商的總和,它擁有一套獨家免費廣告支援的串流媒體電視(FAST)頻道。這些聚合器還從廣告中產生收入,這是我們在計算中考慮的一個因素。國內的歌華有線。

據估計,在較低的情景範圍內,該行業的收入將從2022年的1600億美元增長到2040年的5100億美元,在較高的情景範圍下,將增長到2040年的1兆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6%至11%。這些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將來自串流媒體視訊在整個視訊娛樂市場份額的增加。2022年,串流媒體視訊僅佔視訊娛樂總收入的24%。在中等範圍的情景中,到2040年,這一比例將增至43%。

08. 電子遊戲(Video games)


全球電子遊戲玩家數量從2018年的19億增加到2023年的26億。電子遊戲在更廣泛的注意力經濟中爭奪消費者的時間,該經濟提供從購物到社交媒體再到串流媒體視訊的休閒活動。1995年至2010年間出生的人玩遊戲的時間比看電視的時間多。2017年,消費者每周只花40分鐘玩手機遊戲。到2022年,他們每周的比賽時間接近100分鐘。到2027年,這可能會增加到每周160分鐘。到2030年,全球約40%的人口將成為電子遊戲玩家。

兩大趨勢表明,該行業將高速增長。首先,在手機上玩遊戲的人數激增。2007年iPhone的推出和2008年蘋果應用程式商店的推出從根本上改變了移動遊戲的格局和商業模式。2017年,估計有12億手機遊戲玩家。到2022年,這一數字為16億。此外,移動遊戲市場仍然相對年輕,具有相當大的擴張潛力。

其次,免費遊戲在遊戲機、個人電腦和手機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從大量使用者那裡獲得了收入,這些使用者在遊戲中進行了小規模但頻繁的購買。遊戲支出從2017年的520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75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8%。Fortnite是最受歡迎的免費遊戲之一,擁有5億玩家,為其發行商Epic games創造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

開發遊戲機和PC遊戲的支出也急劇增加。2018年,預算和製作價值最高的產品,即AAA遊戲,製作成本在5000萬至1.5億美元之間。到2023年,計畫在2024年和2025年發佈的AAA遊戲的預算為2億美元或更多。相比之下,從2016年到2023年,150部最昂貴電影的平均製作預算為1.8億美元。

視訊遊戲的超大規模增長可能是由於遊戲玩家數量的增加,特別是隨著新興市場中連接的中產階級消費者的數量增加,以及隨著遊戲時間的增加,廣告收入的增長和每位玩家的支出增加。

2022年,視訊遊戲的收入為2300億美元,佔整個視訊娛樂行業總收入的35%,落後於傳統視訊(有線電視和廣播電視以及影院電影)的41%。到2040年,視訊遊戲的份額可能會增加到44%,成為業內最大的份額,超過串流媒體視訊和傳統視訊。據估計,在較低範圍的情況下,視訊遊戲行業的收入將在2040年增長到5500億美元,在較高範圍的情況中,到2040年將增長到9100億美元,這意味著復合年增長率為5%至8%。收入的計算不包括消費者在外圍裝置、不同用途的硬體(如手機和筆記型電腦)、社區平台和串流媒體以及電子競技(有組織的視訊遊戲比賽)上的支出。

視訊遊戲行業有幾個大玩家;2022年,其五大公司約佔行業收入的40%。2022年,併購交易數量至少在十年內首次超過新公司數量,這表明該行業可能會走向更少的參與者。次年,微軟收購了動視暴雪,這是其歷史上最大的交易。但專用遊戲機、個人電腦和手機的遊戲,一個快速增長且目前高度分散的市場,可能會表現出不同的活力。

09. 機器人(Robotics)


機器人通常被定義為能夠自動化物理任務的可程式設計機器。自20世紀60年代初以來,工業機器人一直在執行越來越多的功能。如今,機器人技術的進步正在積累,降低了採用的障礙。機器人靈巧性和機動性的提高使機器能夠處理更多種類的任務。機器人輔助手術幫助醫生以更高的精度、靈活性和控制力執行精細的手術。在農業領域,機器人正在解決環境問題,如減少污染。連鎖餐廳已經開始部署機器人來自動化一些廚房任務。零售和服務業的勞動力短缺進一步刺激了企業考慮使用它們。

製造工藝和規模的技術進步降低了機器人硬體的成本,而軟體技術的進步提高了機器人與人類合作的能力,並通過一致性提高了質量。生成式人工智慧的進步正在加速開發和訓練過程,並提高通用和類人機器人的靈活性。

機器人行業正受益於大量投資資本的湧入。從2018年到2022年,該領域的風險投資從46億美元增加到131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3.3%)。其中大部分資金流向了Covariant等初創企業,Covariant是一家人工智慧機器人公司,於2024年4月完成了7500萬美元的C輪融資。中國初創公司宇樹科技(Unitree Robotics)於2024年2月完成了1.39億美元的B輪融資。其他市場的老牌企業正通過併購和投資進入機器人行業(例如,現代汽車集團於2021年收購波士頓動力公司,亞馬遜於2022年入股敏捷機器人公司,以及Figure的6.75億美元B輪融資,其中包括微軟、OpenAI創業基金、輝達、亞馬遜工業創新基金和傑夫·貝佐斯等投資者)。

由於這些投資,機器人可以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最近一些值得注意的發展包括亞馬遜在西雅圖的一個倉庫部署了人形機器人,機器人管家在酒店提供客房服務,Google使用大型語言模型開發可以幫助完成更廣泛日常任務的機器人,以及輝達在2024年3月宣佈計畫推出人形機器人的通用基礎模型。

整個機器人行業主要由工業機器人、自動引導車和自動移動機器人組成,2022年的收入為210億美元。在我們的情景中,到2040年,整個行業的收入在較低範圍內可能增長到1900億美元,在較高範圍內可能會增長到910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3%至23%。

隨著機器人的使用從傳統的工業應用(如製造和材料處理)擴展到服務應用(如清潔、烹飪和維護),機器人領域可能會顯示出高度的活力。通過自主通用或人形機器人提供更多應用程式也可能推動這種活力。人形機器人可以完成困難或危險的倉庫任務;監控遠端分佈式現場資產,如電力和電信線路;協助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完成體力勞動,如搬運患者和運送裝置;進行有風險的施工作業。

此外,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的融合也可以大大提高機器人與現實世界互動和執行複雜現實任務的能力。通過結合基於人工智慧的大型語言模型和大型行為模型,機器人控制系統可以幫助機器理解和響應口頭輸入,以及模仿人類運動。這個新興市場的特點是許多嶄露頭角的顛覆者爭相率先推出可行的產品,這需要大量的研發投資和依賴風險投資的漫長道路。波士頓動力公司、Figure、Sanctuary、特斯拉和ANYbotics是這一領域的早期參與者,而亞洲正在出現幾家全球參與者,如Unitree、SinoRobotics和DEEP Robotics。

10. 低空飛行器(Future air mobility)


隨著技術的進步使新型飛機和行動成為可能,各種新的未來空中機動用例(尤其在人員和貨物運輸以及監視方面)正在出現。該行業的細分市場包括城市空中交通、區域空中交通、最後一英里送貨無人機以及超音速和高超音速運輸。我們專注於其中兩個:城市客運空中交通和最後一英里無人機交付。如果製造商的雄心壯志得以實現,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和送貨無人機可能會成為許多城市的常見景象,將天際線變成科幻小說中的場景。

未來的空中交通行業受到四大趨勢的推動:電池、自動駕駛和數字工程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全球對可持續性的關注;共享流動性日益突出;以及制定交通擁堵解決方案的必要性。指標表明,到2040年,該行業將會高速增長。未來空中交通的年度披露資金從2017年的不到6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50億美元,累計披露投資為220億美元。從2013年到2023年,約有180億美元投資於乘客eVTOL和最後一英里送貨無人機業務。此外,一些eVTOL(如Archer、Joby、Lilium、Volocopter等公司的飛機)正在進行飛行測試以獲得認證,公司已經開始通過無人機進行最後一英里的交付,包括2023年為最後一英里物流、餐館、雜貨和醫療保健提供商交付的100多萬架。

我們根據服務營運商的收入來衡量該行業的收入。我們估計,乘客eVTOL營運商總收入的20%至35%可以支付給製造商(其中大部分支付給電池、機身和飛機系統等元件的供應商),10%至40%將分配給移動平台(包括票務、日程安排和導航軟體)、許可、融資、保險和空中交通管理的供應商。

該行業的增長可能取決於三個主要因素:價格、客戶偏好以及電池性能和自主性方面的技術進步速度。然而,還有兩個因素可能會限制這種增長:監管和必要基礎設施的發展。

除了上述的10個行業,報告中還涉及到網路安全、電池、共享汽車、工業和消費生物技術等行業,可以參考下面連結,對相關內容進行詳細瞭解。 (點滴智識 )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