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庫克,沒有拿到入場券

3月28日上午,國家領導人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


當人民大會堂中國廳的《幽燕金秋圖》前,全球40餘位工商界巨擘與中國高層圍坐一堂時,一個細節引發熱議——在中國多地“打卡”一周的蘋果CEO庫克,並未出現在這場高規格會晤的名單中。這張合影的缺席者,或許比出席者更值得玩味。

對比去年由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牽頭的“美國工商界專場”,今年會晤名單的轉變耐人尋味:

  • 地域擴容:參會企業覆蓋美、德、法、英、日、韓、沙烏地阿拉伯、巴西八大經濟體,歐洲企業數量(15家)遠超美國(4家);
  • 行業重構:物流(聯邦快遞)、汽車(奔馳、豐田)、生物醫藥(賽諾菲)、半導體(SK海力士)、能源(沙烏地阿拉伯阿美)等七大產業巨頭齊聚,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閉環。

這種轉變背後,是中國對外合作邏輯的戰略性升級:

  1. 避險美國圍堵:通過繫結歐洲車企(奔馳、寶馬)、亞洲半導體(三星、SK海力士),分化美西方技術聯盟;
  2. 夯實資源安全:沙烏地阿拉伯阿美(石油)、淡水河谷(鐵礦)的座上賓地位,直指能源與原材料供應鏈自主;
  3. 撬動資本槓桿:橋水達里歐、黑石蘇世民等金融巨鱷現身,為跨境資本流動鋪路。

而蘋果的缺席,恰是這盤大棋的註腳——當庫克忙著在Apple Store與消費者自拍時,真正參與中國產業升級的“入場券”,早已被奔馳、三星們收入囊中。

會場座次的排列,是解讀中國產業政策的“密碼本”:

  • 第一排:8位企業家代表八大經濟體+八大行業,形成“四組對仗”——美國(聯邦快遞)vs德國(奔馳)、法國(賽諾菲)vs英國(匯豐)、日本(日立)vs韓國(SK海力士)、沙烏地阿拉伯(石油)vs巴西(鐵礦)。這種設計既平衡大國關係,又錨定關鍵產業。
  • 第二排:資本力量與行業協會唱主角——橋水與黑石分列兩側,美中貿易委員會與英中貿易協會隔空相對,三星李在鎔與豐田章男並肩而坐。這種佈局暗示:產業合作需以資本為紐帶,以行會為橋樑。

值得注意的是,物流(聯邦快遞、DHL)、生物醫藥(賽諾菲)、半導體(SK海力士)、汽車(奔馳、寶馬)四大領域代表佔據核心席位,這恰與中美科技戰的四大戰場(晶片、新能源車、生物技術、高端製造)高度重合。中國正用“以歐制美、以亞穩鏈”的策略,建構“去美國化”的產業生態。

此次會晤釋放出兩大訊號:

  1. 中歐產業聯姻:
    • 德國奔馳、寶馬與法國賽諾菲的座上賓地位,對應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市場的全面開放;
    • 德國DHL物流巨頭入場,暗示中歐班列、跨境供應鏈的深度整合。
  2. 亞洲產業鏈重構:
    • 三星李在鎔、SK海力士郭魯正與豐田章男同框,暗合中國“晶片國產化+汽車電動化”的雙軌戰略;
    • 日立(東原敏昭)作為日本代表,或將在氫能、智能製造領域與中國展開技術置換。

這種佈局的本質,是將歐洲的技術資本與亞洲的製造能力,嵌入中國主導的“雙循環”體系。而蘋果的缺席,恰因其“兩頭在外”(設計在美、組裝在亞)的舊模式,已不符合中國“技術本土化、供應鏈自主化”的新要求。

從參會名單可窺見中國產業開放的三大優先順序:

  1. 硬核技術輸入者:如賽諾菲的生物製藥、SK海力士的儲存晶片,對應中國“卡脖子”領域突破需求;
  2. 資源繫結者:沙烏地阿拉伯阿美、淡水河谷的席位,彰顯中國對能源、礦產安全的極致追求;
  3. 戰略協同者:聯邦快遞、DHL的物流巨頭地位,服務於“一帶一路”供應鏈韌性建設。

反觀蘋果,儘管庫克高調示好,但其在華業務仍以市場銷售為主,核心技術(晶片、作業系統)始終未向中國轉移。在“市場換技術”轉向“市場控技術”的新階段,這類“輕資產”巨頭正逐漸失去政策紅利。

當沙烏地阿拉伯阿美總裁納瑟爾、三星李在鎔們坐在人民大會堂第一排時,他們代表的不僅是企業,更是中國重構全球產業鏈的“戰略支點”。而蘋果的缺席,實則是“後全球化”時代的分水嶺——當技術主權成為大國博弈的籌碼,企業的價值不再由市值決定,而取決於其在國家戰略棋盤中的坐標。

那些拿到“入場券”的企業,已在中國經濟轉型的藍圖中錨定位置;而庫克們的遊艇與自拍,終究抵不過一場缺席的合影。 (城市情報棧)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