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億女首富要到港IPO了


近日藍思科技發佈公告,宣布擬赴港二次上市。

這個動作,不僅讓「果鏈三巨頭」之一的藍思科技重回資本市場焦點,也讓創始人周群飛——從湖南山村打工妹逆襲為「玻璃女王」的故事再次被熱議。

這位曾在深圳工廠打工的女企業家,早在2015年,藍思科技在創業板上市時,就憑藉佔總股本87.96%的股權,以500億元的身家超越陳麗華家族,成為中國女首富。後來排名有所下滑,到近日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5胡潤全球富豪榜》,周群飛、鄭俊龍夫婦以800億元的財富穩坐湖南首富的寶座。

這次赴港IPO,周群飛又有了財富躍升的潛力。

市場有消息稱,藍思科技計劃最快於2025年7月、8月完成港股IPO,預計發行的H股股數為不超過發行後總股本的7%,計劃籌資10億至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2億-108億元)。

鳳凰網財經《IPO觀察哨》以投資者身份致電藍思科技董事會秘書,對方表示,上述市場消息是根據公司公告的推測,赴港上市計劃會在24個月內完成,“會盡快做”,預計發行的H股股數,的確不超過發行後總股本的7%,不過募款還需要根據到時候的市值和市場行情來定。

不過或許是投資人擔憂赴港上市後會拉低A股估值,消息一出,藍思科技A股股價大跌,單日跌幅一度達8.16%,直到3月28日,藍思科技發布2024年年度業績,儘管營收和淨利潤雙增,股價依舊下滑了​​1.43%。


在A股上市十周年之際,從打工妹到千億企業掌門人的傳奇背後,周群飛帶領的藍思科技來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


深圳廠妹到玻璃女王

周群飛的發家故事,堪稱一部現代女性爽文。

這是電視劇般天崩開局:成長於湖南鄉村,五歲時母親去世,父親因做炸藥出現事故雙眼失明,15歲念到初二就輟學,到廣東打工,第一份工作是看守工棚。

南下廣東打工是周群飛命運的第一個轉捩點,她輾轉至深圳澳亞光學工廠打工,白天上班,晚上讀夜校,瘋狂地學習各種技能,包括會計、電腦操作,考報關證和消防證書等。

身為工廠的“卷王”,沒多久,周群飛覺得在工廠裡學不到東西了,就去向廠長辭職,沒想到辭職沒成功,反而被任命去了新的車間絲網印刷部。

就在她在這裡幹勁十足時,工廠發生了一大變故,原廠長離職了,周群飛沒有和其他同事一樣離開,反而自告奮勇把廠子接下來,告訴老闆,「這個廠你給我,盤不活損失算我的,盤活了工資你看著給。」用了三年時間,周群飛就將工廠做出了規模。


第二個轉捩點是周群飛的創業選擇。隨著和老闆經營理念有了分歧,1993年,周群飛帶著2萬港幣積蓄,帶著哥哥、嫂子、姐姐、姐夫、還有兩個堂姐妹,在一套三室一廳的「農民房」裡開始創業,成立家庭作坊,繼續從事絲網印刷業務,隨後又擴展到手錶玻璃生產業務,逐步積累了客戶和經驗。

這時條件艱苦,周群飛曾回憶,那時「三房裡,女的睡主臥室,男的睡小臥室,客廳是印刷、成品檢驗及包裝車間,吃住和工作都在這個套間裡」。

周群飛的事業能做這麼大,得益於第三個轉捩點,從手錶玻璃到手機玻璃業務的轉型。

2001年,當時在朋友聚會上,老友接到一筆TCL翻蓋手機面板設計的訂單,找到了周群飛,透過TCL翻蓋手機訂單,周群飛將手錶玻璃工藝創新應用在手機面板上,成功取代傳統的有機玻璃——全球第一款使用玻璃屏幕的手機誕生。這項措施迅速開啟市場,吸引了中興、康佳等品牌合作,奠定了藍思科技在手機玻璃領域的地位。

隨著以iPhone為代表的智慧型觸控手機興起,周群飛迎來了起飛的契機。

2007年,蘋果為初代iPhone尋找螢幕供應商時,原合作廠商技術不符合標準。周群飛帶領團隊日夜攻關,甚至親自參與工廠的清潔和設備調試,最終通過嚴苛認證,成為蘋果的核心供應商之一。這項合作推動了藍思科技規模爆發性成長。

2015年3月18日,藍思科技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上市當天股價暴漲,隨後8天更是一字漲停,市值突破千億。同年10月,《2015年胡潤女富豪榜》發布,周群飛以500億元財富登頂內地“女首富”,成為胡潤女富豪榜發布十年來中國誕生的第四位女首富。

上市這年還有一個爆炸性的插曲。在商場,女性在奮鬥史中總是容易被造出黃謠,強悍如周群飛也不例外。 2015年,女首富的頭銜給周群飛帶來的,卻是一頂“小三”的帽子,她的創業故事被捏造成了“小三上位、從前夫手裡卷錢卷人,到最終成就中國女首富”的故事,甚至孩子來問她,“媽媽,什麼是小三呀?”

傳言甚至也大大影響了藍思的客戶和供應商,他們會一遍遍地問周群飛,「這事是不是真的?」為此,周群飛不得不一個個去解釋,還開了員工大會澄清。

商業上的困難,沒有把周群飛打倒,這樣的謠言反而讓周群飛苦惱不已,頗為低調的周群飛,不得不站在台前對媒體一一回應。現在時過境遷,在藍思科技的快速發展裡,人們已經忘卻這些往事,圍繞周群飛的標籤,已經只有「玻璃女王」。


AI來了,「果鏈」依賴症依舊難解

但有一個煩惱是周群飛揮之不去的。藍思科技與蘋果的深度綁定,是其持續至今的枷鎖。

根據其3月28日剛發布的2024年年度財報,總營收達698.97億元,年增28.27%,其中智慧型手機與電腦業務營收達577.54億元,佔總營收的82.63%。手機業務依然是藍思科技最核心的業務。

而在藍思科技的前五名客戶中,第一大客戶貢獻的表現佔比達49.45%。現在藍思科技沒有在財報中披露具體的客戶信息,但結合過往的經營數據,第一大客戶應仍為蘋果。

這意味著,直到2024年12月31日,蘋果仍為藍思科技貢獻了近一半的收入。這還是情況有所改善的結果,近4年唯一一年佔比下降到50%以下,在2022年,對蘋果的依賴達到了最高峰,為其貢獻了7成收入。


「成也蘋果,敗也蘋果」,這句話貫穿了藍思科技近二十年的發展史。作為蘋果玻璃蓋板的核心供應商,藍思科技幾乎參與了每一代iPhone、iPad的研發。藉著蘋果的東風,藍思科技的營收從2011年的60億元飆升至2024年的698億元,13年成長10倍有餘。

但深度綁定也讓藍思科技的命運與蘋果高度同步。

例如,2016年,iPhone銷量首次下滑,藍思科技來自蘋果的營收驟降30.8%,也讓其首次出現了年度負增長;2018年蘋果手機出貨量下滑時,藍思科技的單季虧損就超4億元。

在二級市場上,任何蘋果砍單傳聞都會引發藍思科技的股價震盪。 2024年下半年,在蘋果「擠牙膏式」創新越來越難為市場帶來驚喜時,藍思科技在蘋果秋季發布會前後的兩個月裡股價暴跌25%,市值蒸發了250億元。

與蘋果合作的代價也是有的。為了跟上蘋果的腳步,除了研發投入,藍思科技還需要大量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藍思科技的固定資產從2016年的109億元膨脹至2024年上半年的366億元,翻了超過3倍。一旦被踢出蘋果供應鏈,藍思科技的資產減損風險也會爆發。

而重資產的投入模式也為藍思科技帶來經營壓力,使其毛利率持續承壓,根據財報,2024年其在電子元件製造業的毛利率為15.89%,年減了0.7%。

藍思科技想過要扭轉這一局面,不過,儘管周群飛近年力推新能源汽車,例如與特斯拉、比亞迪合作,搭上AI力推人形機器人,比如與智元機器人公司合作生產的靈犀X1人形機器人相關產品已成功批量交付,在2024年終端,根據最新財報,智能汽車與顯類業務、智能汽車與智能艙技術1%的營收佔比。

新業務的推廣需要力氣。這些新興業務裡也有業務是在以降低毛利率的代價在推進中。如智慧汽車與座艙類業務,營收達59億元,佔總營收的比重為8.49%,業績年增了18.73%,但毛利率僅10.17%,年比去年降低了5.29%。



赴港IPO,募資補流還是策略升級?

這次赴港IPO,再次讓周群飛成為受關注的焦點。儘管2024年交出了不俗的財務業績,這次赴港IPO,藍思科技依舊引發了質疑。

這還需要追溯到上一次募資的時候。 2021年,藍思科技雖展現出經營回暖態勢,但其資本市場動作與財務表現卻形成鮮明反差。當年度1月該公司透過定向增發5.9億股成功募得150億元後,業績指標隨即有顯著波動。

根據年報披露,全年營業收入年增22.6%至452.86億元,但歸母淨利卻遭遇斷崖式下跌,年比縮水57.36%至20.88億元。

對於獲利能力的大幅衰減,管理階層解釋為多維度壓力疊加所致:既有勞動成本攀升、研發投入加碼、新生產基地磨合等內部因素,也受到全球供應鏈紊亂、疫情等外部環境衝擊。

這種融資擴張與獲利能力的背道而馳,引發市場對其策略規劃成效的深度檢視。而這次赴港募資,藍思科技在2021年實施的一筆規模近150億的定增,目前募資還未完全使用完畢,還有,引發其二次赴港必要性引疑。

也有消息表示,蘋果折疊螢幕手機將採用藍思科技的UTG玻璃,藍思科技擬2025年擴充UTG生產線。若消息屬實,又將是一大筆龐大的投入,這或也是藍思科技亟待赴港上市募款的原因之一。

對於這一事宜,鳳凰網財經《IPO觀察哨》以投資者身份致電藍思科技董事會秘書,對方表示,與客戶的合作為保密信息,無法對外公開,至於募資資金在全球化戰略上的具體用途,「目前還在前期階段,後續會發布進展公告」。

對周群飛來說,質疑聲或許已經習慣了。在媒體報導裡,周群飛總是以苦情創業女王的形像出現,15歲就輟學打工,只有初中文化,周群飛曾抱怨過,“人總會進步的,他們說得我像個文盲,我要是不繼續練功練到七八級,怎麼管得了下面那麼多博士啊。”

從深圳工廠到港交所,藍思科技的赴港IPO既是周群飛創業史的延續,也是「果鏈」企業轉型的縮影。在蘋果光環與風險並存的當下,藍思科技能否藉資本之力打破桎梏,或將成為中國製造全球化進階的關鍵一役。(華爾街見聞)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