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1月重返白宮以來,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威脅並實施了一系列新關稅政策。這些針對美國主要貿易夥伴的關稅措施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1. 鋼鐵和鋁關稅
川普政府於二月宣佈,將對所有進入美國的鋼鐵和鋁材分別加征25%的進口稅。這一新規自3月12日起實施,隨即招致多國反制性關稅,致使國際貿易關係趨於緊張。相較於其首任期的金屬徵稅措施,此次政策未設定任何國家或產品的豁免機制。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鋼鐵進口占比達25%,而鋁材進口比例更是高達50%。
歐盟決定撤銷川普首任期間反制措施的緩期,擬對美約260億歐元商品加征報復性關稅。
2. 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加征關稅
美國政府於3月4日宣佈,針對從加拿大與墨西哥輸入的商品實施25%的稅率調整,其中能源類產品額外增加10%的稅收。此次關稅調整範圍廣泛,覆蓋總值超過9000億美元的進口物資。面對這一舉措,加拿大政府迅速作出回應,計畫對美方商品採取對等反制措施,將分批次對價值約1550億加元(折合1070億美元)的貨物加征25%的關稅。
3月5日,美國政府發佈公告,允許車企享有為期30天的25%關稅減免政策。據稱,這是川普總統回應本土車企訴求而採取的措施。隔天,美方決定將NAFTA協議下對墨、加兩國商品的關稅上調計畫延後30天執行。
美方領導人簽署了針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征10%關稅的行政令,較年初稅率提升20%。對此,中方隨即出台反制措施,對美農產品最高加征15%關稅,並實施其他應對方案。
美方主要進口地均受此政策波及。分析人士預測,該關稅將拖累經濟增速,推高物價水平。然而,全面經濟效應仍受制於相關反制舉措。
3. 對等關稅
2月中旬,川普公佈了與貿易夥伴實施對等關稅及貿易規則的政策。美方將核查各貿易夥伴對美商品徵收的關稅是否高於美國對其同類商品的進口稅。儘管評估側重於具體關稅項目,但除個別特例外,主要經濟體的平均適用關稅基本持平。 (聯合國貿易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