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封面》文章: 歐洲在動員


最新《明鏡》封面


三月的義大利裡維埃拉,景色宜人卻略顯冷清。拉佩齊亞的海灘空無一人,冰淇淋攤也尚未營業。然而,就在幾百米外,卻是一派繁忙景象。在鐵絲網和安全圍欄的後面,錘擊聲和銲接聲此起彼伏,幾乎一刻不停。如果一切順利,歐洲正在這裡為防禦做好準備。

義大利第三大軍工企業萊昂納多(Leonardo)正在數百米長的裝配車間裡建造其“超級速射艦炮”(Super Rapid Naval Gun)。這是一種重達八噸的電腦控制火炮,旨在每分鐘發射120發炮彈,用於攔截巡航導彈和自殺式無人機。就在旁邊,數百名裝配工和工程師正在為義大利軍隊組裝新型裝甲車,動作迅速,不容有失。他們已經接到了150輛的訂單,而下一個訂單已經在排隊等候——與德國合作夥伴萊茵金屬(Rheinmetall)共同生產的重型戰鬥坦克“豹”(Panther)。

“如果歐洲大陸不能自行保衛自己的公民,那麼我們就沒有未來。”萊昂納多的首席執行官羅伯托·辛戈拉尼(Roberto Cingolani)說道。他是一位不同尋常的軍工企業領導者。曾經,他作為物理學家在斯圖加特的馬普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從事研究工作,後來又擔任義大利的環境部長,推動能源轉型。如今,他的工作是推動軍事轉型。


辛戈拉尼


武器製造商們正在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大的軍事擴張做準備,得益於如今為“重新武裝”行動而流動的數十億資金。無論是坦克、無人機還是戰鬥機,歐洲現在只有一個目標:盡快裝備。歐盟計畫為國防提供高達8000億歐元的資金,幾乎所有成員國都大幅增加了國防開支。僅德國就計畫每年投資1500億歐元,佔其國內生產總值的3.5%。至少這是德國基民盟(CDU)的要求,正如其與德國社民黨(SPD)的臨時聯合協議中所述。

真是令人難以置信,人們可能會想,終於有所行動了。普丁和川普,這對可怕的組合,甚至喚醒了沉睡的德國。歐洲在敵人威脅和朋友背叛的情況下,團結起來共同保衛東部邊界。而且,德國經濟也從中受益。如果達到3.5%的目標,經濟學家預計歐盟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將因軍事擴張而增加高達1.5%。德國變得更加強大,歐洲更加團結,最重要的是:安全得到保障。也許未來還是值得期待的?

但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相反,歐洲的軍事擴張和與美國保護力量的脫鉤,是一項艱巨的政治任務。一切都在討論之中,沒有什麼是明確的:歐洲是否仍然指望在遭受攻擊時得到美國的支援,還是計畫完全不依賴美國的力量?是否需要替換所有的美國軍隊和武器,還是只替換其中一部分?

德國是計畫相對獨立地發展,還是與法國合作,或者加入一個歐洲防務共同體?

北約在沒有美國的情況下還能正常運作嗎?

歐洲需要三百萬士兵,還是兩百萬就足夠了?我們需要200架新型戰鬥機,還是2000架,或者乾脆不需要戰鬥機,而是20萬架無人機?核武器呢,如果需要的話,需要多少?


歐盟北約成員國的兵力高達兩百萬


歐洲的弱點是巨大的:在導彈、防空、網路防禦和衛星方面,歐洲幾乎一無所有。多年來,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被忽視、疏忽或交給美國人處理。突然之間,為新的國防開支投入一兆歐元聽起來並不算多:每輛新型“豹”式坦克的成本約為2500萬歐元,每架“颱風”戰鬥機約為1.4億歐元。

即使現在有了很多資金:建造、程式設計和最終操作武器系統還需要人力。把一個裝甲旅調到立陶宛加強北約東翼防線?德國聯邦國防軍(Bundeswehr)在這方面已經糾結了近五年。

歐洲沒有太多時間來回答所有這些問題,尤其是對於預計將成為新總理的弗裡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來說。也許從來沒有一個總理被要求如此迅速地開始工作。保衛國家的鬥爭可能會定義弗裡德里希·默茨的整個總理任期。尤其是因為,在當前的忙碌背後,還有一個更根本的問題在醞釀。這一切是否與這個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和平的共和國的核心價值觀相悖:用武器創造和平?

至少在目前,似乎別無選擇。一些西方軍事戰略家認為,俄羅斯的軍隊至少需要五年時間才能從對烏克蘭的失敗入侵中恢復過來。另一些人則更為悲觀:挪威武裝部隊總司令埃裡克·克里斯托弗森(Eirik Kristoffersen)估計,歐洲“有兩到三年的時間窗口,然後俄羅斯將恢復進行常規攻擊的能力”。

然而,在核心問題上,西方國防專家們達成了共識:俄羅斯對歐洲的和平與安全構成了直接和迫在眉睫的威脅。誰想威懾普丁,就必須現在採取一切措施,而不是等到五或十五年後。

在德國,這些日子在呂內堡荒原(Lüneburger Heide)上總是傳來巨大的爆炸聲。很難確切說出這些聲音是從德國最大武器製造商的場地的那裡傳來的,是從15公里長的射擊場,那裡“2000型自行榴彈炮”正在試射,還是從管理層辦公室,那裡香檳軟木塞正在飛舞。

萊茵金屬的股價幾乎每天都創下新高。在過去三年中,該公司的價值增長了七倍。

在德國很少有地方能像這樣真切地感受到時代的轉變,這裡位於下薩克森州的森林中,夾在馬術農場和自行車道之間,距離漢諾威東北方向大約一小時車程。自1899年以來,武器已經在烏特林根(Unterlüß)進行測試,“豹”式坦克KF51由萊茵金屬開發,還有火炮、防空系統和無人機。

萊茵金屬其實一直是一個潛在的軍事巨頭,但長期以來和其最重要的客戶德國聯邦國防軍一樣被壓制。從1992年開始,國防開支佔德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在大約30年的時間裡一直低於2%。與此同時,士兵人數從1990年的45.9萬減少到目前的大約18.1萬。現任國防部長博裡斯·皮斯托裡烏斯(Boris Pistorius)說,聯邦國防軍最近是“在消耗殆盡的情況下”運行的。

小巨人萊茵金屬不得不在數十年間在海外尋找客戶,以免不得不停止整個武器系統的生產。

然而,自普丁對烏克蘭發動攻擊和老總理髮表時代轉折演講以來,物資匱乏的時代突然結束了。因此,在萊茵金屬,成群的挖掘機和建築車輛在現有的掩體和車間之間穿梭。這裡正在新建巨大的生產設施,用於生產更多的坦克、導彈系統和火炮。去年,聯邦政府向萊茵金屬訂購了高達85億歐元的新炮彈,因為聯邦國防軍的倉庫已經空了。在烏克蘭,人們清楚地看到了當一個軍隊彈藥耗盡時會發生什麼。

萊茵金屬僅用一年時間就新建了一座2.5萬平方米的工廠,用於生產火炮彈藥,幾乎是柏林國會大廈的兩倍大。在一個最近一切都比計畫慢三倍的國家,這相當令人震驚。


萊茵金屬很快將每年生產130萬發炮彈。據萊茵金屬稱,這比美國目前的全部火炮彈藥產量還要多。如果你走進其中一個車間,你會看到旋轉的機械臂和傳送帶,以每秒的速度吐出炮彈,例如近一米長的穿甲彈,口徑120毫米,前端裝有“翼穩定箭形彈頭”,稱為穿甲彈。

或者在隔壁,那裡是新開發的35毫米炮彈,用於下一代防空系統,它們被堆放在無盡的托盤上:每個炮彈都裝滿了大約150顆鎢制彈丸,這些彈丸在接近目標時會散開成一片重金屬雲。一種智能霰彈,旨在用幾發炮彈擊落無人機群。

“我們能夠交付,並且可以在12個月內建立全新的生產線,”萊茵金屬首席執行官阿明·帕珀格(Armin Papperger)說。在過去兩年中,該公司自行投資了近80億歐元用於擴張。現在,彈藥產能還將進一步提高。“如果我們需要再次翻倍,我們也能做到。”

這種“能行”的態度似乎正在奏效。去年,萊茵金屬在全球收到了超過20萬份申請:軟體專家、工程師、機械師來自全國各地,都渴望在一家軍工企業工作。誰能想到五年前會是這樣?曾經如此和平主義的德國人顯然已經徹底改變了他們對曾經被認為是骯髒話題的武器的看法。儘管許多人可能仍然有基本的不適感:根據三月初Forschungsgruppe Wahlen的一項調查,76%的人支援軍事擴張。在德國電視一台(NDR)的一項非代表性調查中,70%的人支援重新引入義務兵役制。

這種情緒的轉變似乎來得正是時候,巴斯坦·吉格爾(Bastian Giegerich)說。

“這不僅僅關乎裝置和資金,還關乎歐洲社會保衛自己的意願。”吉格爾曾經在柏林的國防部工作,現在是全球領先的軍事戰略和防務政策智庫——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的負責人。該研究所每年都會發佈一份備受關注的500頁關於全球軍事形勢的報告。五月底,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宏將前往新加坡參加年度會議,並行表開幕詞。

鑑於俄羅斯的戰爭機器,吉格爾不僅擔心歐洲缺乏導彈和坦克:“脆弱性也源於缺乏團結。”

目前,俄羅斯對北約發動大規模坦克攻擊的可能性不大。“在常規方面,俄羅斯肯定遭受了如此高的損失,以至於越來越難以彌補這些損失,即使以他們所展現的生產速度”,這位防務專家說。

吉格爾目前擔心的場景是這樣的:俄羅斯佔領了波羅的海地區一個北約國家的一小部分,並立即開始和平談判,但以該國領土損失為代價。並引用俄羅斯龐大的核武庫作為理由。“然後問題就變成了,北約說過,北約領土的每一吋都將得到保衛。”但如果美國人的意願受到質疑,那麼在歐洲人之間達成一致將變得困難,到底該怎麼辦。比如是否要奪回那塊波羅的海領土。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處於這樣的境地,一些歐洲人想要戰鬥,”這位軍事戰略家說。“其他人想要談判。還有一些人可能會乾脆放棄。然後對我來說,北約就完了。”

那麼該怎麼辦?“威懾俄羅斯,不要考慮這樣的場景。”也就是說,讓歐洲軍隊比現在更有戰鬥力。不再考慮美國人是否會來幫忙。

“教訓是,美國人不再願意承擔歐洲安全的主要責任,”吉格爾強調。“因此,歐洲的防務能力需要大幅增強。”

而這裡有一些弱點。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中大規模使用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這讓歐洲人感到意外。歐洲人在這方面只有微不足道的武庫。

因此,法國、德國、義大利和波蘭在2024年7月啟動了ELSA(歐洲遠端打擊方法)項目,以開發一種“新的遠端打擊能力”——沒有進一步定義所指的導彈類型。IISS專家認為,“可能會開發一種射程在1000至2000公里的陸基巡航導彈”。但也不排除高超音速導彈。

填補所有這些大漏洞需要多長時間?這取決於歐洲人組織起來的速度。“肯定超過五年,”吉格爾說。

近年來,歐洲人已經開始增加國防投資。但美國在2024年仍然花費了9680億美元,幾乎是其他31個北約國家總和的兩倍。俄羅斯在2024年——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投資了4620億美元。這比所有30個歐洲北約國家的總和還要多。

在歐洲,與俄羅斯接壤的國家,尤其是波羅的海國家,一直在設定步伐。尤其是波蘭,2024年在國防上投入了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4%。十年前,波蘭軍隊還是北約第九大軍隊,現在已經將其兵力增加了一倍,達到20多萬人,僅次於美國和土耳其,位居第三。

德國聯邦國防軍呢?仍然對新的資金注入感到困惑。數十年來,將軍們被迫謹慎掩蓋德國遭受攻擊的軍事需求場景。

由於缺乏資金,需求被低估。為了演習,物資在各個部隊之間來回呼配,有一次在北約演習中,德國人甚至用黑色的掃帚柄作為大炮道具出現。

國防部長皮斯托裡烏斯,他很樂意在新聯盟中保留他的職位,提出了一個新的口號:“威脅形勢高於財政形勢。”他的戰略家們將其理解為終於可以毫不掩飾地計算出軍隊真正需要的數十億資金。“這是一個機會,但也是絕對的新領域,”一位將軍說。

軍事人士表示,必須同時啟動兩個階段。首先,必須填補明顯的漏洞。到今天為止,仍然缺乏“重型金屬”類別的軍事裝備,如坦克、火炮和其他重型裝備。防空系統被完全忽視。據聯邦國防軍稱,已經簽署了第一批合同來解決這些問題區域,但現在數量必須迅速增加。

按照皮斯托裡烏斯的說法,採購計畫的規劃應該完全顛倒過來。這位社會民主黨人暗示了一個至少為期十年的採購計畫,以威脅形勢為導向。到目前為止,由於預算規則,國防部只能可靠地提前規劃幾年。自歷史性的憲法變更以來,一切都變了:聯邦國防軍的預算幾乎是無限的。

目前,國防部沒有人正式談論新的常規武器採購戰略將是什麼樣子。只知道:僅填補漏洞到2035年,每年就需要大約1200億歐元。

到底會有多少錢流入,還不清楚。“至關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在短期內、果斷地、持續地提高武裝部隊的作戰準備狀態,”聯合政府的國防檔案中這樣寫道。如果皮斯托裡烏斯繼續擔任部長,這些天他沒有留下任何懷疑,他將同時消除所有官僚主義的障礙,從招標義務到耗時的認證程序。

第二階段更具雄心。因為隨著美國可能進一步從北約撤出,聯邦國防軍突然必須考慮過去由這個大國提供的軍事能力。例如,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歐洲國家擁有一個覆蓋全球的衛星支援的導彈預警系統。即使是法國和英國這兩個核國家也沒有。

關鍵能力缺口的清單可以無限延續下去。皮斯托裡烏斯幾天前幾乎輕描淡寫地說,這涉及到“所有領域,人工智慧、無人機、太空”。

至少有一點大家都在準備:在歐洲比以往更快、更多地生產武器。“我們作為工業界已經做好了準備,”萊茵金屬首席執行官帕珀格說。

但事情並不那麼簡單。歐洲萎縮的軍工行業大部分並沒有準備好快速生產。相反,軍備擴張往往仍然意味著額外的、有時是精心的手工勞動。

比如在因戈爾施塔特(Ingolstadt)以南幾公里處的一個車間,被安全氣閘和警衛隊隔離。在這裡,空中客車(Airbus)的軍工子公司正在組裝歐洲軍隊最重要的戰鬥機:颱風戰鬥機(Eurofighter)。

車間裡一片寧靜。在一個工作站,員工們整理著從半成品機身部件中懸掛下來的數千米電纜。幾米外,機械師正在測試進氣口襟翼。除此之外,大量的機翼部件和半成品噴氣式飛機在無人值守的站點上幾乎被忽視。

一年只有十架完整的戰鬥機離開車間。這是故意的,空中客車防務公司戰鬥機和因戈爾施塔特基地負責人安德烈亞斯·哈默(Andreas Hammer)說。“當然,我們寧願每年建造更多的颱風戰鬥機。”在過去十年中,訂單不足,無法維持滿負荷生產。為了避免數月無所事事和員工流失,建造和交付被拉長了。

德國總理奧拉夫·蕭茲(Olaf Scholz)去年夏天宣佈,將為德國空軍訂購20架新的颱風戰鬥機。其他歐洲國家也可能會訂購更多。

因為美國人的競爭產品F-35突然不再那麼受歡迎。儘管與颱風戰鬥機不同,這種噴氣式飛機具有隱形功能,但美國的戰鬥機依賴於持續供應零部件和軟體更新。在最壞的情況下,這是美國政府的施壓手段,歐洲人不再願意讓自己暴露在這種風險之下。

這並不意味著新的戰鬥機很快就會大量離開裝配車間。因為這不僅需要安德烈亞斯·哈默在因戈爾施塔特的團隊更快地生產。颱風戰鬥機的生產分佈在歐洲各地,這樣每個參與的國家都能平等地獲得工作崗位和經濟產出。當哈默穿過裝配車間時,他指著各個部件,解釋它們來自那裡:“右翼來自西班牙,左翼來自義大利,機身中部來自德國,前機身來自英國。”


這種比例原則一直是歐洲軍備的標準。儘可能高效、廉價和快速地生產是次要的。在最壞的情況下,武器系統寧願被重複開發兩三次,並在不同國家以小批次為各自軍隊生產各種特別版。

例如,法國除了颱風戰鬥機外,還開發了自己的陣風(Rafale)戰鬥機。歐洲陸軍使用了十一種不同的坦克類型。類似的情況也適用於許多其他武器系統。

結果是:歐洲軍工行業明顯比美國的更小、更分散、更慢。總共2500家中小企業大多沒有準備好進行工業化大規模生產。

在世界十大軍工企業中沒有歐盟企業。空中客車在2023年排名第12位,義大利的萊昂納多緊隨其後。德國行業領頭羊萊茵金屬排名第26位。美國的世界領導者洛克希德(Lockheed)的銷售額為610億美元,幾乎相當於四個最大歐洲武器製造商的總和。

至少:德國和法國已經聯合起來開發下一代坦克:圍繞坦克本身,無人機和自主、無人車輛將組成一個高科技戰鬥單元。

這個項目自2012年以來一直在規劃中,實際上應該從2030年代初開始成為歐洲陸軍的骨幹。然後,德國和法國政府以及軍工企業就合作項目的具體分配爭論了數年。這個項目似乎快死了。

但在今年年初,國防部長皮斯托裡烏斯和他的法國同事塞巴斯蒂安·勒科爾努(Sébastien Lecornu)迅速推動在科隆成立了一個控股公司——一半屬於法國企業泰雷茲(Thales)和KNDS法國,另一半屬於萊茵金屬和KNDS德國。法國國防部長稱這種政治上強行達成的一致是“一場文化革命”。這種合作是“歐洲在未來幾年必須建立和發展的典範和意義所在”,皮斯托裡烏斯認為。

然而,新型坦克戰鬥系統是少數幾個未來無疑需要的武器之一。對於其他武器類型來說,情況就不那麼明確了。如果一枚高超音速導彈就能擊沉一艘驅逐艦,那麼再投入數億歐元建造新的軍艦還有意義嗎?

像航空母艦這樣的長期戰略支點,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Mark Milley)說,“在20年後肯定不會再被使用了”。

柏林和其他歐洲首都的規劃將軍們面臨一個巨大的困境:他們終於有了充足的資金,但他們不知道到底應該把錢花在什麼地方。

一些軍事專家說,戰鬥機在未來將變得毫無用處,很快就會被巨大的無人機群擊落。其他人則說這是胡說八道,新的電子戰系統將使感測器失效,然後又需要有人駕駛的飛行員手動飛行。

那麼現在呢?可能最終別無選擇,只能儘可能多地找到中間道路。豪華版的敷衍。

“但需求也在更傾向於無人系統,”馬爾科·貢佈雷希特(Marco Gumbrecht)說,他穿著飛行夾克站在一架半組裝的颱風戰鬥機前。他曾經是德國空軍的一個颱風戰鬥機中隊的指揮官,現在他領導歐洲戰鬥機的銷售。

“德國需要一個無人機戰略。”僅僅因為無人機並不等同於無人機,其範圍從小型、廉價的自殺式無人機,到大型、武裝的無人戰鬥機。貢佈雷希特清楚的是,未來有人駕駛和自主系統將協同作戰。


馬爾科·貢佈雷希特


他的同事們在一個飛行模擬器中展示了這種聯合可能是什麼樣子。練習場景是這樣的:測試飛行員被告知他的虛擬戰鬥機附近有一個不明飛行物。一個與戰鬥機相連的偵察系統鎖定了目標,並報告說這是一架俄羅斯蘇-37戰鬥機。而不是自己攻擊,測試飛行員派出兩架無人伴飛無人機,並在目標鎖定後下令攻擊——無人機自主瞄準目標並開火。遠處的一縷煙霧表明:命中。

這種新的空戰系統被稱為未來空戰系統(FCAS),它將圍繞空中客車正在共同開發的一個超級戰鬥機展開。然而,這個雄心勃勃的歐洲軍備項目迄今為止主要因為合作夥伴之間關於專利、目標和任務分配的爭論而受到關注。

空中客車防務首席執行官邁克爾·舒爾霍恩(Michael Schöllhorn)聽起來有些沮喪:“如果我們現在不能將力量集中在一個歐洲第六代空戰系統上,那麼什麼時候能呢?”他在《明鏡》雜誌的採訪中說。“我們應該更快地開發自主飛行器及其與現有飛機(如颱風戰鬥機)的網路連線,並儘可能在2029年前推向市場”,舒爾霍恩要求。

空中客車的工程師們已經對這可能是什麼樣子有了想法:如果開發了相應的軟體,無人機甚至可以從綁在膝蓋上的平板電腦上從颱風戰鬥機上控制。這在一年到兩年內是可行的。

然而,就在幾周前,義大利的萊昂納多、英國的BAE系統公司和日本的三菱公司宣佈,他們也將開發一個未來的飛行系統。歐洲人對重複開發的痴迷,即使在這樣的生死危機中,也難以消除。

一個共同的歐洲採購政策能改變這一點嗎?“如果歐盟能發揮協調作用就好了,”空中客車經理舒爾霍恩說。

而布魯塞爾似乎願意這麼做。

上周,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首次提出了一個未來五年的歐洲防務政策戰略。標題為:歐洲防務準備2030。2030年的防務準備。

目前還沒有提到多年來一直討論的歐洲自己的軍隊。各國軍隊仍然由成員國自己負責。布魯塞爾的官員們現在將專注於相對容易實現的事情:作為一個國家聯盟,歐盟可以進行協調和經濟政策,這包括軍工行業。

布魯塞爾面臨的一項最重要的任務可能是舒爾霍恩所希望的共同採購。“我們必須建立一個歐洲範圍的軍備市場,”馮德萊恩要求。

如果至少有兩個國家聯合起來,委員會計畫,他們將來可以通過歐盟以優惠條件獲得貸款,用於購買武器和其他軍事裝置。

被債務壓垮的國家可以這樣獲得相對便宜的資本。一些特別貧困的國家在國防上的投資特別少。例如,西班牙在2024年僅投入了國內生產總值的1.3%,義大利為1.5%。

委員會還希望放寬歐盟的債務規則,以應對國防開支。這應該也能幫助德國,德國的國防開支計畫可能會明顯超過歐盟的債務限額。

在未來五年內,歐盟總共將撥款8000億歐元用於國防。由國防專員協調:自今年1月起,立陶宛的安德柳斯·庫比柳斯(Andrius Kubilius)在布魯塞爾擔任負責軍備的代表。他來自立陶宛,對東歐的威脅形勢非常瞭解。

一個統一採購、統一訂單的歐洲防務共同體真的能實現嗎?

它必須實現,義大利軍工巨頭的首席執行官辛戈拉尼說。“目標必須是一個歐洲防務聯盟,其中各個武器系統都是世界級的,並且能夠通過人工智慧相互溝通,”辛戈拉尼說。

然而,辛戈拉尼認為推動這一處理程序的不是政治,而是企業。他們必須“像夏爾巴人一樣,展示合作是可行的”。然後政府將更容易擺脫民族主義。

去年秋天,萊昂納多宣佈與萊茵金屬合作,這兩家公司想要共同建造新一代坦克。德國人提供“豹”式坦克和“猞猁”步兵戰車,義大利人負責電子裝置和網路。一方建造硬體,另一方建造軟體,這樣就能行得通。

沒有時間顧及民族情感了,辛戈拉尼說。“如果我必須擔心有人破門而入闖入我的家,那麼我的虛榮心就不重要了,必須採取極端措施。”

那麼,大家都明白什麼是利害攸關的了嗎?歐洲的崛起真的能實現嗎?還是只是時代轉折的重演?

當德國總理蕭茲在2022年宣佈為聯邦國防軍提供1000億歐元的計畫時,這也是一個訊號:我們明白了。但最終發生的事情卻太少。

“時代轉折在三年前被很好地宣佈了,但每一個勢頭都失去了——它實際上並沒有在事實和行動中發生”,蘇珊娜·維甘德(Susanne Wiegand)說。直到今年年初,她還是奧格斯堡軍工企業倫克(Renk)的首席執行官。現在她為無人機製造商量子系統(Quantum Systems)提供諮詢。


蘇珊娜·維甘德


她抱怨國防政策的持續停滯:在德國,無人機的追趕需求特別高。“沒有無人機,我們將不再看到任何衝突、戰爭或戰場,”維甘德說。只有將無人機納入一個綜合系統,歐洲才能威懾像普丁這樣的侵略者。

量子系統十年前在巴伐利亞州成立,其Vector偵察無人機已在烏克蘭投入使用,該公司還在那裡建立了一個生產基地。公司創始人弗洛裡安·西貝爾(Florian Seibel)說,他可以在一年內大幅擴大產能,並在德國新建一個無人機工廠。

軍事戰略家認為是必須的,對於政治家來說,尤其是德國政治家,仍然可以討論。直到2020年,社民黨還阻止建立聯邦國防軍武裝無人機艦隊,因為這些武器也可能用於攻擊。

赫爾姆特·舍爾夫(Gundbert Scherf),前國防部軍備特別代表,現在是慕尼黑軍工企業赫爾辛(Helsing)的聯合創始人和聯席首席執行官,這些日子他一直在強調他的無人機主要是完美的防禦武器。這家全球最大的戰鬥無人機製造商之一,目前估值已達50億歐元,它在德國南部的一個秘密地點生產HX-1無人機。

舍爾夫宣傳說,可以在一年多一點的時間內在北約3000公里長的東翼建立一個“無人機牆”,與聯盟的傳統戰鬥部隊聯合起來,可以迅速增強對俄羅斯的威懾力。這位前麥肯錫(McKinsey)顧問目前已經在為烏克蘭生產6000架他的無人機。

這一切都與金錢有關。萊茵金屬希望將其坦克繁榮無限期地延長。像赫爾辛和量子系統這樣的公司可以從無人機牆中獲得巨大利潤。為德國軍備提供幾乎無限制的支票,數百億歐元的國家訂單,已經在軍工行業引發了一場淘金熱。尤其是初創公司,嗅到了他們的機會。


Helsing無人機


在赫爾辛附近,慕尼黑附近還有另一個德國初創公司,希望填補一個防務缺口。根據基民盟和社民黨的國防戰略檔案,到明年,這個國家迫切需要一個“國家太空安全戰略”,以“開闢德國在太空的防禦能力”。聯邦國防軍目前只有幾顆衛星——在戰爭中遠遠不夠指揮部隊。

因此,伊薩爾航空航天公司(Isar Aerospace)正在建造一家工廠,以批次生產德國運載火箭,28米長,燃燒室由3D印表機製造,能夠攜帶重達1000公斤的衛星有效載荷。第一個模型目前正等待在挪威安島的太空發射場被送入軌道。

這台裝置名為光譜1號(Spectrum 1)——它幾乎可以作為整個軍備擴張的象徵。投入了大量資金,融入了許多工程學的智慧。

然而,目前還不確定這枚火箭是否能夠成功發射,還是會在發射後不久就爆炸。❖ (德國派)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