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未倒,追兵已近;體量已成,勝負未決。
2008年,比亞迪提出了“太陽能+儲能+電動車”的綠色夢想,開始佈局太陽能和儲能。彼時其推出了“鐵電池”(即磷酸鐵鋰電池)技術,率先將其應用於兆瓦級儲能電站,成為國內較早進入電池儲能領域的企業之一。
3年後,比亞迪就已經開始向美國出口首批集裝箱式儲能系統,正式敲開了北美市場的大門,2014年前後,比亞迪儲能業務開始在全球遍地開花,雖然規模都不大,但是分佈國家日益增多,這也為其儲能業務後來的規模擴張打下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雖然起步早,但是比亞迪真正把儲能業務做成出口拳頭產品,還僅僅是近幾年的事。
近幾年,全球儲能需求正處於爆發式增長期。無論是中國、歐洲,還是北美、中東,新型儲能裝機都在迅猛攀升。
根據行業資料,2023年比亞迪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達到28.4GWh,較上一年激增一倍有餘,累計出貨量突破40GWh,規模僅次於寧德時代,在全球市場佔據約15%的份額。
進入2025年,比亞迪儲能業務捷報連連。
先是開年拿下當時全球最大儲能項目合同——沙烏地阿拉伯電力公司12.5GWh儲能項目;不到一個月後,又宣佈與Greenvolt Power簽署合作協議,共同在波蘭開發1.6GWh電池儲能系統(BESS)項目。
可以看出,沙烏地阿拉伯、智利、波蘭等國家的超大訂單,也正在把比亞迪儲能推向全球“C位”。
實際上,作為全球電池及儲能市場的頭部玩家,比亞迪儲能業務已經長期保持高速增長,並穩居第一陣營。
現階段,國際儲能電池市場已形成以“A(遠景動力)B(比亞迪)C(寧德時代)”為主導的新三強格局。
“ABC”合計佔據全球六成左右的市場份額,呈現出“一超兩強”的競爭態勢:寧德時代一騎絕塵,比亞迪和遠景動力緊隨其後。
而連續多年保持全球儲能市場出貨量第二的地位,也導致業內常將其與排名第一的寧德時代進行比較。
就在前不久,寧德時代就公佈了其2024年業績報告,其實現營業收入3620.13億元,出現十年以來首次年度營收下滑的局面,降幅達到9.7%;全年淨利潤達到507.45億元,同比增長15.01%。
就在寧德時代年報發佈不久後,比亞迪就發佈了其2024年年報業績報告。
根據報告顯示,比亞迪全年營收實現7771余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0%,其中海外收入達2219億元,佔比近三成;歸母淨利潤實現約40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厚重的檔案裡,不僅有新能源汽車銷量425萬輛、營收超7700億元的大新聞,也藏著一份“沒有單列”的儲能成績單。
作為儲能出貨量全球第二的玩家,比亞迪雖然不在財報中“高調炫耀”其儲能成績,但通過項目案例與技術更新,依然不難看出其在儲能賽道上的佈局與進擊。
從往年比亞迪儲能電池出貨量的倍增和儲能系統的銷售情況可以看出,儲能業務已經成為比亞迪新的增長引擎。
截至2024年底,比亞迪儲能產品和服務已延伸至全球110個國家和地區,覆蓋項目超過360個,累計超過75GWh儲能系統投入商業運行。
在2024年全年,比亞迪儲能業務實現了諸多里程碑式項目的交付。
例如,單體容量500MW/2600MWh的全球最大獨立儲能電站、300MW/1200MWh的國內最大“風光火儲氫”一體化項目,以及多個100MW等級的特殊環境儲能項目。
這些資料和案例不僅是比亞迪儲能版圖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實例,更是其儲能業務正快速走向台前的證明。
比亞迪年報指出,其在電源側儲能(發電側調峰調頻)、電網側儲能(變電站調節)、工商業儲能以及家庭儲能等領域全面發力,比亞迪儲能已實現應用場景的全面覆蓋。
據瞭解,比亞迪已經實現了儲能產品線橫跨大儲到戶儲,涵蓋從大型電網級集裝箱系統到家庭壁掛式電池的完整矩陣,能夠滿足不同功率規模和應用場景的需求。
從技術與產品層面看,基於其自研的“刀片電池”,比亞迪開發了模組化、集裝箱化的儲能系統產品線,如BYD Cube系列(即“魔方儲能系統”)等。
這些儲能系統在年報中未直接列明型號,但從項目披露可見,比亞迪正在推廣其CTS(Cell to System,電芯直接到系統)架構。
根據比亞迪介紹,這種架構利用超薄刀片電池的形態優勢,可以實現更高的空間利用率(系統體積利用率提升至33%以上),同時減少零部件數量,簡化系統結構,提升能量密度與維運效率。
“電芯自產+高整合系統”的模式,提高了比亞迪在儲能產品上的成本控制與交付效率,並在多個大型項目中得到應用驗證。
此外,年報中還表示,比亞迪鈉離子技術方面已實現200Ah電芯試產、循環壽命超萬次,具備實際系統落地能力。這在年報中雖只是一句帶過,但足以說明其下一階段在大儲與中溫場景的技術前沿部署。
另外,年報也提及比亞迪正推動太陽能、儲能和新能源交通等業務協同發展,試圖建構“發電—儲能—用電”一體化生態,強化其“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市場定位。
雖然在年報中沒有明文列出營收佔比,但通過項目線索和佈局成果可以感知其儲能業務成長的驚人速度。
不過,在這份成績單背後,仍藏著一些亟需解決的挑戰。
從外部看,雖然相比比亞迪的大幅增長,2024年寧德時代營收出現十年以來首次年度營收下滑的局面,但是比亞迪與其差距依然十分大。
當前寧德時代穩坐儲能行業“頭把交椅”,2024年出貨量達93GWh,佔全球市場份額超過36%。比亞迪則維持在15%左右,規模差距明顯。
根據業內權威機構披露,寧德時代在全球市場佔據約36.5%的份額,領先第二名約23個百分點。
這意味著除了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其他玩家共享剩餘六成市場。
除了“比上不足”,比亞迪比下也面臨著追趕壓力。在年報發佈的這一時點,行業競爭格局暗流湧動,作為行業“老二”,比亞迪既坐擁規模優勢,也面臨追兵緊逼——例如億緯鋰能在2024年儲能電池出貨上後來居上,一度超越比亞迪躍居行業第二。
從內部看,比亞迪年報中儲能業務沒有單列營收,這也從一定程度說明該業務“尚未成為其主要引擎”。比亞迪沒有披露儲能業務的營收或利潤,說明其在財務體系中仍處於“增長性項目”而非“現金牛”的階段,未來能否轉化為估值支撐點尚存疑。
從技術和產品看,目前314Ah大電芯呈現出標準趨勢,刀片電池不一定適配所有儲能場景,相比之下,CATL和派能採用的更標準化儲能電芯在大儲市場更被廣泛接受。
此外,還有出口模式、政策變化、智能化調度等多種挑戰。
比亞迪在儲能業務中的一大特色,是其垂直整合模式。從原材料、電芯製造到儲能系統輸出,形成了完整的一體化鏈條。
比亞迪的垂直一體化在有成本可控、研發協同、交付高效等優勢的同時,也面臨著一定挑戰。
一方面,龐大的電池產能既要滿足汽車主業,也要兼顧儲能業務,資源如何調配需精細化管理。另一方面,全鏈路自研也意味著一旦出現質量或系統問題,影響範圍可能更大,容錯率降低。
此外,比亞迪偏好整套系統解決方案輸出,這使得其在與大型電力企業合作中更具優勢,但對一些只採購部分模組、習慣自由搭配的系統整合商來說,靈活性可能受限。
當前市場尚處上升期,這一問題尚不突出,未來若市場進入存量競爭階段,比亞迪能否會開放部分元件銷售,也值得觀察。
總的來看,垂直整合雖然是比亞迪的核心優勢能力,也是其又快又穩的基礎。但這一模式也對要求其有著更高的組織效率、產品穩定性和市場適配能力。
作為整車企業,比亞迪確實擁有電池、製造和交付體系三位一體的優勢,也在多項目中成功展現“儲能速度”。但儲能行業早已不是“交付即勝利”的階段,在軟體、靈活性、本地服務、技術多元等方向,比亞迪仍需補課。
儲能是長跑,不是短打。未來,比亞迪儲能不僅要守住第二,更要補全打法上的短板,勇追第一。
只有當儲能業務能與動力電池一樣,既有硬體,又有生態;既能交付,更能賦能,那時候,比亞迪儲能才算真正“長成了”。 (零碳知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