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4月第一個交易日,全市場超3800隻個股上漲,超60隻個股漲停。市場全天成交額11528億元。
截至收盤,滬指漲0.38%,深成指跌0.01%,創業板指跌0.09%,北證50指數漲0.42%。全市場成交11528億元,較上一日縮量905億元。全市場超3800隻個股上漲。1月14日至4月1日,A股已經連續50個交易日成交突破1兆元。
在類股題材上,CRO概念、可控核聚變、創新藥概念等類股漲幅居前。
對於後市表現,信達證券認為,指數如果重新跌回震盪區間下沿,則可能會重演去年12月到今年1月的風格,風格偏紅利價值。指數如果突破上行,按照牛市震盪後再突破的歷史情況,風格大機率會擴散,會有利於順周期、消費、主題性價值表現。突破後再演繹成長。現階段成長佔優的是長期邏輯,價值佔優的是估值,業績層面成長價值都沒有進入確定的不斷增長的業績兌現期。一旦某一方向業績兌現,那麼這一方向可能會成為後續牛市的主線。
興業證券表示,進入4月,隨著更多景氣線索浮現、市場對基本面的關注度進一步提升,行情或進一步聚焦業績改善的細分類股。在此過程中,前期漲幅落後但業績改善預期較強的低位績優方向,有望受益於輪動補漲,成為後續確定性較強的方向。
今天,可控核聚變概念領漲概念類股,多股漲停。
在消息面上,3月28日,中國自主研製的可控核聚變大科學裝置——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首次達成原子核和電子溫度均突破1億度的關鍵指標,實現綜合參數的顯著提升。“中國環流三號”完全由中國自主研製,因其能量產生原理與太陽發光發熱相似,故而被稱為新一代人造太陽。根據最新實驗資料,該裝置成功實現原子核溫度1.17億度、電子溫度1.6億度的參數水平,這一成果標誌著中國可控核聚變向工程化應用邁出了重要一步。
此外,上海未來產業基金擬戰略投資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該項目是上海未來產業基金首個直投項目,也是上海國投公司在未來能源領域的重大戰略佈局。
國證國際證券認為,未來核電會在AI浪潮趨勢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行業相關公司或可出現戴維斯連按兩下。
今天,醫藥生物行業爆發。CRO(合同研究組織,是專門提供藥物研發服務與技術支援的企業或組織)概念、創新藥方向領漲。
對於創新藥表現出的好行情,分析人士認為,一方面是該類股此前並非熱點,亦不擁擠,而且也適合成為防禦品種,因而成為資金進攻的方向;另一方面亦與一些突發性利多有關。
第一,國務院國資委鼓勵國有企業在生物醫藥等領域開展併購重組。
第二,集采最佳化的預期較為強烈。3月26日,國家醫保局召開最佳化醫藥集采工作研討會,市場預期會議可能推進藥品集采最佳化細則。同時市場也在熱議一份《進一步最佳化藥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徵求意見稿)》檔案。
第三,國家藥監局綜合司近日公開徵求《關於最佳化全生命周期監管支援高端醫療器械創新發展的舉措(徵求意見稿)》。
此外,創新藥“出海”持續“升溫”。2025年3月下旬,國產創新藥頻頻放出對外授權交易公告。國內多家知名藥企與國際多家知名藥企達成重磅產品授權。有分析稱,目前中國創新藥和裝置器械的“出海”已經初具規模,且還在持續快速增長。
國泰君安證券認為,當前頭部創新藥企研發、銷售體系成熟,費用增長穩健。伴隨核心產品商業化持續放量,多家企業扭虧節點臨近,創新藥迎來收穫期,看好本土創新升級下相關創新藥及CXO產業鏈投資機遇。 (中國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