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工業中曾鮮為人關注的棄兒——軍工業,長期以來都處於邊緣地位。然而如今,這個不受待見的棄兒突然為自己爭取到了餐桌前的一席之地。
從近幾個月的消息來看,它甚至坐在了上座。至少,現在人人都想和它做生意。隨著國家為國防大幅增加債務,大筆資金的誘惑顯而易見。
有意擴大或涉足國防領域的企業和投資者的名單正不斷拉長。最新加入的候選者是保時捷SE。這家由億萬富豪保時捷和皮耶希家族控股的投資公司在周三從斯圖加特傳出消息,其首席執行官漢斯·迪特·波茨(Hans Dieter Pötsch)正在考慮涉足軍工領域。
類似的想法早在今年二月就由家族企業通快(Trumpf)透露。這家由尼古拉·萊賓格-卡穆勒(Nicola Leibinger-Kammüller)領導的公司帶有基督教背景,其股東協議原本明確禁止參與武器生產。但種種跡象表明,該公司可能正在重新審視這一自我定位。尤其是在雷射無人機防禦領域,川普有望扮演重要角色。
名單上的其他企業還包括紡織專家弗勞登貝格(Freudenberg)以及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約普(Jopp)、杜爾(Dürr)和舍弗勒(Schaeffler),這些公司正面臨核心產業的危機。軍工能否成為救命稻草?
恰恰是在汽車重鎮英戈爾施塔特郊外,一家中型企業證明了這是可行的。托馬斯·赫希(Thomas Hirsch)通過他的公司赫希工程解決方案(Hirsch Engineering Solutions)實現了許多企業如今嘗試的目標。2021年,赫希95%的收入來自汽車行業,而如今這一比例幾乎降至零,他說。現在,他轉而全力投入航空航天領域,例如為發動機提供零部件。
赫希估計,公司大約一半的收入來自國防領域。“一開始,我們被很多人嘲笑,”他向《法蘭克福匯報》(F.A.S.)回憶道。轉型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別低估汽車和軍工業需求的巨大差異。”但對赫希來說,這一切都值得。相比2021年,他的營業額翻了一番,他說。 (德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