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600億元!華為重回巔峰,5G佔全球48%,歐洲14國離不開!

昨天(3月31日),華為正式發佈2024年財報。2024年,華為實現全球銷售收入8621億元,同比增長22.4%;淨利潤626億元,同比減少28%。值得一提的是,8621億元的銷售收入,為華為史上第二高的水平。2020年,華為營收達8914億元,為歷史最高。

關於2024年利潤需要特別說明的是,2024年華為營業利潤793億元,表面上看比去年的1044億元下降不少;但實際上,2023年的利潤計入了出售榮耀的部分收入,當年為559億元,拋開這部分因素,2023年營業利潤為485億元。如此計算,華為的營業利潤相比去年大漲63%。


具體來看,2024年華為五大業務模組:ICT基礎設施業務、終端業務、雲端運算業務、數字能源業務、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以及其他業務分別實現營收3699.03億元、3390億元、385.23億元、686.78億元、263.53億元、196.0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9%、38.3%、8.5%、24.4%、474.4%、79%。

對比,華為2024年各業務類股,雖然智能汽車業務和終端業務增長最快,尤其是智能汽車業務整體實現銷售收入263.53億元,同比增長474.4%,首次實現年度盈利,成為財報最大亮點。

但不得不說,ICT業務才是華為真正的壓艙石,雖然營運商客戶的5G網路投資在近年來開始放緩,但2024年華為ICT基礎設施業務營收仍實現了增長,為3699億元,同比增長4.9%,繼續維持收入佔比最大業務單元的地位。在電信裝置領域,華為5G裝置佔全球行動網路的48%。去年是5G-A即5.5G的商用元年,取得了長足進步,已經進入全球200多個城市。


近期歐洲的難捨難分,充分說明華為5G在全球的統治地位。根據2025年3月一份歐洲議會檔案:至少14個歐盟成員國拒絕限制中國5G裝置供應商,另有4國(奧地利、保加利亞、匈牙利、賽普勒斯)公開表態“絕不採用歐盟建議”。

其中,賽普勒斯的5G網路100%依賴中國裝置,奧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亞的依賴率均超60%。而且根據丹麥諮詢公司Strand Consult的資料,德國鐵路系統約59%的通訊裝置依賴華為零部件。

另外,俄羅斯媒體根據2025年3月下旬丹麥諮詢公司Strand Consult的一項研究報告:歐盟17個國家至今還沒有就放棄5G網路中的中國技術採取措施。


以上的事實都說明,大部分歐洲國家並不願意放棄中國的5G,或者說歐洲大部分國家根本離不開中國的5G技術;同時,也從側面說明以華為和中興為代表的中國5G通訊技術不僅成熟可靠。而且價格也更具競爭力。

如果歐洲國家拋棄中國廠商,歐洲的5G建設成本至少增加30%以上,工期將大幅延長。這對於急需數位化轉型的中小經濟體來說,無異於飲鴆止渴。

也就是說,美國以“國家安全”為藉口的“去華為化”,並要求歐洲國家配合;其背後實際上反映的是美國在5G技術的落後,就是接著地緣政治的藉口對華為和中興為首的中國5G廠商的算計。

因而,華為2024年ICT業務在種種逆勢之中實現增長尤為可貴,也是其強大的韌性和創新能力最好的體現。


同時,近10年華為累計研發投入達1.249兆元人民幣。截至去年底,華為研發人員約11.3萬人,佔公司員工總數的54.1%。

因此,從2024年財報看,華為不僅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而且華為業績已經重回“巔峰”;預計未來的2-3年華為將開啟全力衝刺模式,全力打造全球唯二的手機終端、晶片以及鴻蒙作業系統一體的生態體系;同時人工智慧浪潮之中,AI終端、智能網聯車、AI智能體都將是華為重點關注的領域。


就如孟晚舟所言:人工智慧是人類社會的一次重大變革,是最大機會,也是長期機會。在大機會時代,華為拒絕機會主義,聚焦構築產品核心競爭力,致力於把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帶給客戶,不焦慮、不迷失、不冒進,不被短期泡沫驅動,紮紮實實打造根技術,精益求精走好每一步。 (飆叔科技洞察)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