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哥大留學生被遣返!500萬美元的“川普金卡”賣爆了,24小時賣出1000張…



一邊是藤校放榜日,另一邊川普治下的美國又出幺蛾子了。

先是哥大亞裔大三留學生鄭允書(Yunseo Chung)遭遣返的事件。原因是該學生參加了哥大校園抗議活動。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同學還是美國永久居民,在7歲那年隨父母從韓國移居美國,後考入哥倫比亞大學且成績優秀,保持3.99的超高GPA。

目前,鄭允書已經正式對川普政府提起訴訟。



緊接著,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報導,美國政府已經暫停處理部分綠卡申請案,包括已經批准的難民與獲得庇護身份的難民。

隨後美國國土安全部也證實了這一消息,並表示此次暫停是為了遵守川普總統發佈的兩項行政命令。除了暫停處理部分申請,移民局也開始對所有案件要求面談,即便是以往可豁免的類別,如配偶申請、親屬團聚等。目前USCIS幾乎所有的案件都需安排面談,程序大幅放慢。

與此同時,川普幾周前推出的500萬美元移民金卡竟然被“賣爆了”!

根據媒體報導,川普金卡24小時內還賣出了1000張。當日,僅通過這一管道美國國庫入帳50億美元。



如果賣金卡這一招真的奏效,這是否意味著中上產家庭青睞的EB -5投資移民要黃了?另外,不少中產家庭打的留學算盤是,讓孩子通過讀書留學、拿工作簽證、申請綠卡這條途徑實現“落地”美國。而最近,已經曝出好多起持有美國綠卡的居民遭遇驅逐的新聞。那我們還有必要大費周章去拼一張永居卡麼?


2025年2月25日,美國總統川普推出“移民金卡”計畫,只要支付500萬美元就能取得美國永居權。金卡將取代施行已久的綠卡,持有人能獲得美國永久居留權,也能自行決定是否申請公民。

當時新聞一出便引發熱議:

  • 一方面,不少人質疑500萬美元換來美國永居權代價過高,可能沒人埋單;
  • 另一方面,美國本土公民對“美國身份”如此商業化被出售深覺憤怒

就在上周五,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參加的一個訪談節目中證實,金卡1天內已售出1000張。



在節目中,他透露:

全世界有3700萬人買得起這張卡,總統認為我們應該賣得掉100萬張,昨天我就賣了1000張。

賣金卡這件事看上去不靠譜,但川普已經著手準備的有模有樣了。這個構想始於川普與身價億萬的避險基金經理人鮑爾森(John Paulson)的一次會談,他提出“以販賣金卡代替發放綠卡”,且數量無上限,收入則用來償還國債。並且川普已要求馬斯克(Elon Musk)負責打造相關軟體,預計2周後就會上線。

根據川普的如意算盤,金卡若能賣出百萬張,美國國庫就能進帳5兆美元。網友估算,只要賣掉732.5萬張,美國國債即可全數償清。

雖然商務部長說的言之鑿鑿,但目前並沒有白宮或者商務部的官方聲明、也沒有政府財務報告能證實24小時內售出1000張的說法。所以,真相究竟如何,大家只能聽他一家之言。

不過川普金卡從推出以來,確實給過去通過走EB-5投資移民的人帶來了非常不利影響。最新綠卡排期顯示,EB-5排期直接倒退905天。



還好,多數中國家庭投資移民走的是EB-5“農村項目”和“高失業率項目”,這兩項排期目前暫未受到金卡的影響。


但是,金卡就像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劍,中國家庭青睞的那兩項EB-5移民項目暫時未受影響,不代表一直穩妥。尤其是川普在發行金卡之初就表達過,他認為目前的投資移民項目過於便宜,金卡的推出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取代施行已久的綠卡。

而那些已經成功上岸拿到綠卡的居民,也未必安全。最近,就有幾起有關綠卡和合法工作簽證持有者被驅逐出境的新聞報導。



據 NBC News 報導,3 月 7 日,美國移民局在波士頓的國際機場逮捕了一名34歲的德國公民,隨後轉移至聯邦拘留所。該男性是一名電氣工程師,最近回德國探親,並於當天從盧森堡飛抵波士頓。他和母親於 2007 年從德國移居美國,並於 2008 年獲得綠卡,是美國合法永久居民。目前,他居住在新罕布什爾州,去年剛剛更新了永久居民身份。

這名工程師當天抵達波士頓後一直失聯,直到第四天他才與母親取得聯絡,告訴母親,他在機場遭到審訊,審訊期間由於需要醫療救治,他被送往麻省總醫院。至於為什麼逮捕,他沒有透露給母親。

還有,3 月 15 日,一則有關 H-1B 簽證持有者、布朗大學醫學助理教授 Rasha Alawieh 被扣留並遣返的消息也引發熱議。



47 歲的 Alawieh 來自黎巴嫩,目前在布朗醫學中心(Brown Medicine)任教,專攻腎臟疾病與高血壓研究。她返美時持有有效的 H-1B 工作簽證。美國地區法官於周五下令,未經提前 48 小時通知法院並說明理由,不得將 Alawieh 送離馬薩諸塞州。然而,周五晚上,她仍被航班送往巴黎,並於周日早上抵達黎巴嫩。

當然,這些被遣返的合法居民在美國海關眼中屬於“敏感人士”。

比如,德國那位。他曾住在加州,雖然目前沒有法律問題,但大約十年前曾面臨與毒品有關的輕罪指控。美國海關專員接受採訪時表示:“當一個人被發現與毒品有關並試圖再次入境時,官員們將採取適當的行動。”

而布朗大學助理教授 Alawieh 被遣返回國的原因,則是因為在機場時,她被詢問了手機中已故真主黨長期領導人 Hassan Nasrallah 的照片,以及多張與真主黨相關人員的合照,並且她還疑似參加了真主黨領導人的葬禮。



正因為近期美國對一些國家公民入境的態度嚴苛、甚至連持有綠卡的居民都可能無法入境,所以不少高校在放春假前發佈公告,讓國際生謹慎離開美國。



另外,隨著川普政府打擊移民執法、以及針對43國準備發佈旅行禁令(放心,中國不在其列)的消息頻頻曝出,一些歐洲國家和加拿大警告其前往美國的公民嚴格遵守該國的入境規定,否則將面臨被拘留的風險。



比如,近期丹麥、英國、德國、芬蘭和加拿大修改了他們的指南,因為來自這些國家的一些遊客被移民官員拘留。另外,美國國務院還暫停了允許變性人、雙性人和非雙性人更新護照上性別欄的政策,取消了X標記的選項。基於上述種種,這些國家建議本國少數群體公民謹慎赴美。


就在川普忙著招攬全球富豪買金卡入駐美國時,不少美國富裕階層人士卻正想辦法購買其他國家的永居權,以防不時之需隨時跑路。

兩天前,《大西洋》月刊發佈了一篇深度長文Americans Are Buying an Escape Plan,解析了這一現象。



政治極化、社會動盪、槍擊事件、種族問題、氣候災害、以及美國本土日益擴大的分裂,都讓不少美國人開始考慮通過投資移民或獲取第二國籍來為自己和家人搭建一張安全網。如今,很多美國富裕階層正在歐洲、加勒比海地區等地申請居留或國籍——有的僅需幾十萬美元的投資,就能獲得一個國家的永久居留權或公民身份。

作者採訪了全球最大的綜合性居住和公民諮詢公司Henley & Partners,負責人提及,去年,愛爾蘭共收到3.18萬份來自美國的護照申請,奧地利歸化了1914名美國人(幾乎全部是作為納粹迫害的賠償),而申請英國國籍的美國人超過6100人。估計約有40%的美國公民可能通過血統符合獲得歐洲護照的資格。

Henley & Partners在全球多個國家設有辦事處,但過去並沒有把美國作為重點市場。近年來,在美國市場其客戶數量已超過其他四大客戶來源國(巴基斯坦、奈及利亞、印度和英國)的總和。由於美國客戶激增,為此,該公司已經在美國開設了第十個辦事處。

財務條件尚可的美國公民選擇隨時“跑路”,這種趨勢其實是一種“避險”行為。介於川普政府目前給美國帶來的各種不確定性,同時擁有兩個甚至多個國家的國籍和居住權,既能讓資產分散降低風險,還能讓人們在面對國內突發危機時有退路,同時也能提供更多出行、教育和醫療等方面的選擇。

其實,何止是富裕階層在考慮跑路,加入搬離隊伍的美國普通家庭也不在少數。

有人持有美國和加拿大雙國籍,但日漸感受到作為移民家庭自己在美國的不受歡迎,所以準備搬回加拿大。



還有“根紅苗正”的本土居民,直接吐槽“現在誰還願意花數百萬美元來美國啊!”自己退休後和全家搬去了墨西哥小鎮,過著物美價廉、歲月靜好的生活,不香麼!



無論是去是留、是有錢的富裕階層、還是普通的中產家庭,在這波操作背後,我們已然能嗅出當前美國公民對自己國家未來表現出的不安與焦慮。

在目前日漸分裂、震盪不斷、甚至有些混亂的美國,猶豫要不要送娃來美國留學的家長要有一個心理預期:一方面,美國的高等教育依然具有世界領先的師資力量、科研資源和國際化平台,為孩子提供了極大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政治、社會和文化環境的不確定性也會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一定影響。

家長們應提前做好以下準備和規劃:

第一,在孩子的學業規劃與未來職業發展方便,家長不妨打開思路,去除“非美國不可”的想法。

美國的教育和科技、金融等諸多行業確實有足夠的優勢,但留學、就業、以及考慮定居都是影響終身的大事。還是要結合孩子的意願、家長的顧慮、以及教育投資回報率等多方因素考量。

第二,家長密切關注當地動態、做好家校聯絡。

如果確定還是要來美國,家長想要瞭解學校所在地的治安情況和社會環境,定期關注新聞動態和政策變化。同時,與孩子保持暢通溝通,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和應對外界的各種資訊和壓力,知道如何尋找專業幫助。家長還應與學校和當地社區保持聯絡,瞭解學校提供的各項支援措施,比如應急預案、家庭緊急聯絡方式、備選住宿和醫療資源等,確保在突發情況下孩子能迅速應對。要明白,留學對家長而言可不只是掏錢的事。

美國雖不錯,但不是唯一的優秀。 (INSIGHT視界)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