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美國貝萊德資本(BlackRock)成立於1988年,總部位於紐約,目前管理資產規模達 11.6億美元,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員工約2.11萬人。其業務涵蓋股票、債券、房地產、私募基金及另類投資等領域。
創始人兼核心戰略創始人拉里·芬克(Larry Fink)以多元化投資策略和風險管理能力著稱。公司早期以債券投資起家,後透過收購巴克萊全球投資(BGI)等關鍵併購,迅速成為產業巨頭。
中國市場深度滲透
產業覆蓋:貝萊德在中國佈局廣泛,涉及金融(中國石油)、科技(騰訊、阿里)、醫療(邁瑞醫療)、新能源(比亞迪)及新能源汽車(蔚來、小鵬、理想汽車)等領域。
投資規模:2024年在中國股票持倉超720億美元,持續增持綠色能源和科技企業。
全球基礎設施投資
2025年以228億美元收購長江和記旗下巴拿馬港口等全球43個港口資產,交易涉及瑞士地中海航運集團(MSC),強化其在全球物流鏈的影響力。
貝萊德透過旗下基金(如iShares位元幣ETF)佈局加密貨幣市場,持有價值4.269億美元的現貨位元幣ETF 。
科技與量化驅動
採用先進量化分析系統,捕捉市場動態。例如,其AI驅動的風險管理平台「阿拉丁」(Aladdin)被廣泛應用於資產組態決策。
與政府及央行的關聯
貝萊德與美國政府關係密切,多名前高階主管進入聯準會及財政部任職。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貝萊德協助聯準會處理不良資產,進一步鞏固其「華爾街教父」地位。
2024年貝萊德CEO拉里·芬克公開批評川普的民族主義政策,認為其推高通膨並削弱美國經濟。
地緣政治角色
在俄烏衝突中,貝萊德透過「烏克蘭發展基金」介入該國能源和基礎建設領域,被指影響地緣經濟格局。在巴拿馬港口交易中,儘管貝萊德否認政治動機,但美國政府施壓巴拿馬政府以遏制中國影響力,凸顯其交易的複雜性。
市場壟斷與道德風險
身為蘋果、Google、特斯拉等科技巨頭的第二大股東,貝萊德被批評透過資本集中控制全球經濟命脈。
其參與軍工企業投資(如洛克希德·馬丁)也被質疑推動衝突以獲取利益。
綠色能源與科技轉型貝萊德計畫加大對再生能源和低碳技術的投資,2024年新增56艘由中國船廠建造的綠色船舶訂單,推動航運業減排。
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中美博弈可能影響貝萊德在華佈局。儘管其強調“純商業性質”,但地緣壓力仍可能導致政策風險。
貝萊德憑藉全球化視野、技術優勢與政治資本,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隱形巨頭」。其成功源自於對長期趨勢的精準判斷(如中國崛起、綠色經濟)和靈活的風險管理策略。然而,其深度介入各國核心領域也引發對經濟安全與資本壟斷的反思。未來,如何在利益擴張與社會責任之間平衡,將是貝萊德面臨的核心挑戰。 (京蘇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