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成了“山姆大橋”,見證著港澳居民“北上消費”的瘋狂。
從珠海返回香港、澳門的私家車後備箱裡,總是塞滿了山姆的衛生紙、麻薯面包和烤雞。2023年,珠海山姆的銷售額,在全球800多家山姆會員店中排到第7。港珠澳大橋也成了“山姆大橋”,見證著港澳居民“北上消費”的瘋狂。
某種程度上,那個曾經讓尤佳心動的巨型公仔,和香港人頗為逼仄的居住空間形成了對照。它和山姆代表的,或許是香港人對更大空間、更豐富物質享受和生活品質的嚮往。
如同遷徙的魚群朝著同一個目的地湧去,每天,大約7000多輛掛著港澳車牌的車輛躍上港珠澳大橋。抵達公路口岸後,又有一部分車繼續朝前,進入拱北隧道,一路向珠海香洲區的山姆會員店進發。目的地的停車場裡,清一色黑底白字、白底黑字車牌上的“粵Z”“ZM”字樣,讓人一時有點分不清這是香洲還是香港。
周末的到來是一個訊號。很多本地人都知道,周五晚上和周六下午是山姆人最多的時候。為了避開這股洶湧而來的人流,珠海人陳志江一般選擇在工作日人少的晚上去採購。但周五這一天,他還是失策了。
晚上八點,陳志江和朋友在珠海印象城吃完晚飯,他們決定順便去山姆逛逛。走在商場的主幹道上,眼看著人流扎堆往入口湧過去,他感嘆說“好像是去批發一樣”。一行人放棄了購物車,因為前方戰況顯示,那些74釐米長的超大號購物車,已經在走廊造成了交通堵塞。
鑽進人群中,他拉著女友左躲右閃,耳邊各路粵語此起彼伏。試吃攤前,花膠肉粽和豬肉腸的香氣撲鼻,但排隊的人已經成了一條條長長的“貪吃蛇”。從一層蠕動到B1層,他們終於找到豬肉脯和椰子水的貨架,匆匆各抓了一提後,趕緊逃離了這個大賣場的喧囂。
山姆員工早已習慣了這種熱鬧,他們會向每一位經過的顧客伸手打招呼,並在白話與廣東普通話中熟練切換。李麗負責產品試吃,每天上班8小時,唯一的工作就是源源不斷地給顧客倒試喝的沙棘汁。一天下來,她可以倒完四五十箱。
陳志江今年27歲,2017年珠海山姆店開業時,他還在上高中。他記得,那時管得不嚴,不要會員卡也可以進去,經常有買單的人,抱著一整排雞蛋往外走。“以前從來沒有過這種特大型商超,大家自然而然嚮往去看看了,而且山姆的品牌也有一定的加成。”珠海山姆一直不缺嘗鮮的人。麻薯全網風靡的時候,B1層的生鮮區,四個貨架全都擺滿了。
真正的轉折發生在2023年。自2023年1月1日“澳車北上”,以及7月1日“港車北上”兩項政策相繼實施以來,港澳車牌突然擠滿了停車場。在原本就擁擠的本地人群中,多了很多香港人、澳門人的身影。
基於一些“刻板印象”,陳志江能一眼分辨那些是香港人,比如他們喜歡聚在一起聊天,粵語中夾雜著英語。香港男人愛穿運動鞋和短褲,背著雙肩包,包上還掛一個免洗消毒液。在他們的購物車裡,常出現一整提衛生紙、消毒濕紙巾和成桶的洗衣留香珠——經歷過幾輪疫情後,香港人總是會對清潔用品表現出極高的依賴。
陳志江也受到這股消費潮流影響,2023年年底,他辦了一張山姆會員卡,消費習慣也跟著改變了,每周都來逛一次,“蔬菜比較貴,一般都看看果汁、零食”。為了避開擁堵,他會選擇在晚上10點關門前一個小時再來。還有很多本地人也習慣線上上下單,一到早上,就能看到穿著紫色衣服的外賣員從山姆雲倉騎上車,往方圓幾公里的方向奔波。
得益於“港車北上”和“澳車北上”的政策,香港和澳門的私家車只需滿足基本申請條件,單牌車也可以直接從港珠澳大橋開進內地了。港珠澳大橋海關統計,自2023年政策實施以來,到今年2月22日,經大橋口岸進出境的港澳單牌車累計突破了500萬輛次。
越來越多港澳居民選擇“北上消費”,而珠海山姆就是多數人必打卡的目的地之一。兩地車北上,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是唯一指定的通行口岸,距離珠海山姆車程只要20分鐘。
2023年,珠海山姆的銷售額達到25億元,在全球800多家山姆會員店中排到第7。有人開玩笑稱,港珠澳大橋幾乎成了“山姆大橋”。
為了拉動文旅消費,珠海還推出了專門的觀光巴士,每逢周末以及假期日,能夠直接從口岸載人到熱門景點,其中,營運至晚上9點的“香洲樂GO港珠澳大橋線”就能把遊客送到山姆會員店。一些香港的旅行社也趁熱打鐵,推出了“山姆團”。由大巴車、中巴車載著精力旺盛的爺爺、奶奶們去旅行購物。他們能夠順便打卡珠海本地的旅遊景點,還能過個夜。一位香港老人一邊跟著同伴買東西,一邊還專心看著香港特有的賽馬報紙。
事實上,為了方便香港居民購物,深圳的旅行社在2023年就陸續推出了深圳各山姆門店往返香港的專線。珠海山姆借鑑了深圳山姆的成功經驗。
3月下旬的一個周末,我來到珠海這家山姆超市。走進珠海印象城的停車場,一眼就能看到不少港澳車牌,甚至三牌車。這裡有地下兩層、地上兩層,加起來約1200個停車位,只要註冊商場會員,就能免費停車2小時。如果暫時找不到車位,也不用擔心——那些辦理了680元山姆會員卡的顧客,會額外獲得幾次免費洗車服務,停車場裡的洗車店會幫忙把車洗好,妥善停放。
一個人逛這樣的大賣場,會顯得有些孤獨。目力所及,大家都是拖家帶口,不少小孩就坐在購物車裡面,大人們推著車,一邊挑選商品,偶爾還有人發出“好平(好便宜)”的感嘆。置身於這個嘈雜的粵語環境,當我還在努力辨別不同地方的粵語口音時,突然還能聽見幾句東北話。這幾年,很多怕冷的東北人不想扎堆兒去海南,珠海成了新的選擇。
珠海是一座二線城市,常住人口大概200多萬。這裡“禁摩禁電”已經有20年了,而花一元錢登上公車,可以抵達城市的各個角落。得益於海邊宜人的氣候,珠海在各種宜居城市排行中常常位居前列。與深圳、廣州相比,這裡的工資不算高,消費也偏低些。緩慢的節奏,悠閒的生活,顯得格外舒適。
“山姆大橋”激發的“北上消費”,更進一步催生出了“北上置業”。越來越多港澳居民選擇在內地定居,從早期的惠州,到如今更臨近的中山、珠海。45歲的香港人Alice就是其中一員,2019年,她在珠海投資了兩套小戶型。像她這樣打算的香港人不在少數,作為“不上不下的中產”,他們看重的是內地城市更高的生活性價比。
去年,Alice將香港和珠海的房產都出租了,自己在珠海金灣另租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她買了個珠海車牌,開車去山姆大概半個小時。無論如何,她都率先過上了更寬敞、自在的生活。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珠海山姆出現了不少名面孔。
上個月底,中午上班的時候,員工李麗聽同事說蔡少芬來山姆了,很多人遠遠看著,“我就說我們經過可以碰到一些香港明星,這不意外”。更早之前,演員、模特熊黛林也被目擊到頻繁攜家帶口光顧珠海山姆。
蔡少芬的出現被港媒捕捉,打上了頗具張力的標題——“51歲TVB視後精打細算,北上整平價指甲,珠海山姆狂掃一類產品”。在旁觀者的記錄下,蔡少芬和丈夫張晉的購物車裡,塞滿了大量清潔用品,包括消毒液、洗潔精、洗衣凝珠、濕紙巾以及漱口水,還有不少密封袋和保鮮膜。
精打細算,是不少港澳人來到珠海山姆的原因。等待結帳的間隙,我和從香港過來的尤佳閒聊起來,他們一家五口由一對年輕夫妻帶著父母和妹妹組成,一開始就瞄準了兩提面巾抽紙,價格分別為49.9元和39.9元。在生活用品區,尤佳一家停留了很久,幾番對比後拿下149.9元的禿黃油蟹黃醬和69.9元的牙膏套裝。轉戰樓下生鮮區時,又精挑細選,慢慢將青檸檬、櫻桃番茄、草莓和烤雞放進了購物車。
北上過周末是一家人期待已久的行程。這個周末,他們先開車去澳門玩了一天,回香港之前又專門來到珠海山姆,買東西帶回去。雖然“港車北上”的申請並不複雜,但需要抽籤。他們等了三次,花了半年時間才抽中。開車來回的過路費、油費加起來大概300多元,這次購物的花費也才400多元,算下來的總花費能比在香港便宜不少,比如衛生紙的價格,只有香港物價的三分之二。
便宜還只是一個方面。重要的是,在香港和澳門,很難建起這麼大規模的超市賣場,供人們敞開來逛。
2023年“港車北上”政策剛頒布,就有港媒前去體驗探訪。山姆的“大”是最直觀的感受,佔地面積18萬呎(約1.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則有5.7萬平方米。“香港01”報導稱,香港九龍灣的宜家有15萬呎(約1.4萬平方米),相比之下,珠海山姆是方方正正的格局,“超市的兩層,每層都至少有足球場咁大(那麼大)”,“加上原本由3層打通變咗(變成)2層,令空間上觀感更為巨大”。
作為一家來自美國的會員制倉儲式超市,山姆目前開出的門店大多集中在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城市,供給龐大的中高端消費群體。在全球800多家門店中,中國已經開業53家(截至2025年1月),但其中並不包含香港和澳門——寸土寸金的香港租金高昂,而山姆需要的店舖面積動輒一兩萬平方米;而總人口不足70萬的澳門,也難以獨立支撐起一家山姆會員店的營運成本。
但港澳居民對山姆的熱情絲毫不減。儘管港澳地區有惠康、百佳、新福利這樣的連鎖超市,它們似乎並未滿足消費者的所有需求。
尤佳在香港的一所幼兒園工作,這些年,身邊不少朋友都轉向了跨境消費。她提到,淘寶、拼多多等平台推出了部分商品香港包郵的服務,她也會網購便宜的衣服,但如果東西不合適,退貨會很貴,只能送人或丟掉。
她第一次聽朋友推薦山姆,是說這裡有比人個頭還大的公仔娃娃,她伸開雙臂一邊比劃一邊感慨,“只要100多塊錢”。在那之後,她每隔一個月左右,就會組織一家人來逛一趟,但暫時還沒掏260元辦一張會員卡——出於省錢的考慮,她專門在網上搜到了“花5塊錢帶人進山姆”的服務,一家人進來逛一次只需5元“門票”。
兩地物價的落差,正驅動著不少港澳人奔赴內地。
Alice告訴我,因為香港家裡有個大冰櫃,過去她兩周就會去一趟深圳山姆——深圳如今有4家山姆超市(第5家將在今年開業),從香港西九龍站搭乘高鐵,15分鐘就能到福田站,再坐5站地鐵就能抵達山姆福田店。
為了提高採買效率,Alice把牛排、蛋糕等各種食物,一股腦兒地塞進一個大號行李箱,每次花費都在2000多元。她的父母也會同行,老一輩的香港人喜歡去深圳的菜市場買滷水、燒鴨和香菸。口岸沿線的商場,成了很多香港人理髮、看牙齒、按摩和填飽肚子的地方。
“爸媽每次去(深圳)都可高興了。”Alice說,在香港買一斤白菜要花15港幣,一頓煲湯的豬骨就得100多港幣。但如果去深圳的蓮塘口岸,白菜和排骨加起剛剛50元,10斤米也只要40元。
另外一個典型的價格對比是車位。在香港的小區裡,Alice一個月光租一個車位就要花4000多港幣,現在在珠海生活,一個月停車費只要350元人民幣。
在全球山姆會員店的營業額排名中,珠海山姆在2023年位列第7,深圳福田山姆店則連續15年位居全球單店銷售冠軍,港澳消費者的貢獻功不可沒。2023年,珠海山姆會員店新註冊的會員中,香港遊客佔比高達35%,人均消費額突破6000元。
某種程度上,那個曾經讓尤佳心動的巨型公仔,和香港人頗為逼仄的居住空間形成了對照。它和山姆代表的,或許是香港人對更大空間、更豐富物質享受和生活品質的嚮往。這種嚮往裡,又充滿了精打細算的生活哲學。
山姆營造出一種大家庭一起逛商場的生活方式,這種購物體驗在本地很少能被滿足。港澳人信賴山姆的全球供應鏈體系,牛排是美國、澳洲進口的;惠氏illuma奶粉的價格,比澳門街邊藥房的便宜多了;69元人民幣能買到360個垃圾袋,手提著還很結實。所有這些商品,買回來都可以長期保存,供給家庭成員一起分裝使用。
除了家庭使用者,在澳門唸過書的子豪提到,很多學生群體也是山姆的重要顧客。
為了節省開支,子豪的不少同學會去珠海的橫琴口岸租房子住,那裡原本就是澳門人買房的熱門標的。小區群裡就有人做山姆代購,業主和學生們都在群裡買東西,150人的微信群,“每次開團都有20到30個人下單”,因為住得近,直接去代購家裡取貨也很便捷。
與橫琴口岸的安靜相比,靠近澳門半島的拱北口岸更加繁忙,後者號稱是全國乃至全亞洲最繁忙的陸路旅檢口岸。工作日,子豪目睹過一個盛景——一邊是從珠海出發的打工人像潮水一樣湧向澳門;一邊是從澳門過來買菜的大爺大媽,拉著菜籃或小推車,慢悠悠地晃出關口。
在拱北口岸附近散步,會看見周圍遍佈著各種休閒會所和大排檔、牙科診所和當鋪,還有理髮店、修腳店、美甲店和按摩店。相較於口岸對面的澳門,這裡營造出一種價格更物美價廉的消費生態。快遞驛站一家連著一家開,很多澳門人在網上下單,會將收件地址放在這裡,過關時再帶回澳門。
過來買菜的澳門人,大多會去拱北的口岸市場。大螢幕上滾動著菜品檢測的資訊,結果是清一色的“合格”。執勤的安保人員坐在門廳中間,買好菜的人們在他周圍稍作停留,把紅色、白色的塑料袋整理好,分別裝入行李箱。
消費的潮水悄悄發生了改變。對於許多珠海人來說,過去,香港和澳門彷彿頂著一圈特殊的光環。“小時候去一次是件很隆重的事,後來也喜歡去那邊買藥、化妝品”,在澳門唸書的珠海人小愈回憶。隨著內地購買免稅商品越來越便捷,這份嚮往也漸漸淡化。與此同時,小愈的澳門同學反而熱衷於分享在珠海做美發、美甲的寶藏店舖,大家周末也常常會跑到珠海來玩。
潮水轉向,不免衝擊到港澳本土零售業。香港特區政府公報資料顯示,2024年全年,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指通過銷售商品和服務所獲得的總收入)同比下降7.3%。香港零售管理協會預計2025年將維持這一水平,協會主席謝邱安儀曾表示,香港人的消費意願仍然薄弱。
香港本地的商場和超市急了。一家名為“山姆樂購SAM TESCO”的小店,已經在香港開設了至少4家連鎖分店。他們走的是美國進口路線,也有部分網紅零食是從內地的山姆超市進貨——作為吸引流量的工具,一般每件商品加價10元人民幣左右。
另據港媒報導,荃灣還有一家山姆代購店,店主利先生已成為當地家庭主婦們熟知的“掃貨達人”。他會專門包車去內地的山姆和Costco進貨,他曾靠自己在深圳的人脈,火速搶到100套Hello Kitty的限量麻將。他甚至還和旅行社的“山姆團”合作,直接推薦客戶群,以此收取10%的中介費。
香港零售市場,也掀起了一股平價風潮。比如淘佳佳、淘多多這樣的平價雜貨店,這兩年就在迅速擴張。店內的家居用品、廚具、零食到個人護理產品,價格最低只需幾元,吸引了大量精打細算的家庭主婦和年輕人。
2008年上映的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曾展示過香港市井生活的一面。主人公貴姐和獨居阿婆梁歡,住在元朗區天水圍的同一棟政府公屋裡。她們在一家超市打工,也分享過乾貨店買來的冬菇。鏡頭掃過的地方,有天水圍那一帶才有的輕鐵,能免費直接往返香港市區;還有一個很大的菜市場,本地人都喜歡去那裡買菜。
東北人大鹿原先住在深圳,如今轉行到香港做保險代理人,申請了高才(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證計畫),住到天水圍附近,成了“新香港人”。他的父母來香港生活的那幾天,就在菜市場花11港幣,買到3顆西蘭花。天水圍這邊的街市,之所以物價比較便宜,是政府補貼了部分攤位費。大鹿解釋說,因為菜市場由政府出錢建造,能為那些勞動技能不高或年長的居民,提供必要的生活收入來源。
Alice從小就生活在元朗,年輕的時候,她也喜歡去深圳。第一次是1999年,那時最繁榮的口岸是羅湖,一到周末,她會和朋友過去那邊跳disco,或者做按摩。
香港本地人信奉拚搏文化。Alice曾在尖沙咀的化妝品賣場工作,那是一個很大的品牌店,一共有15名店員。很多內地人和香港本地人過來買東西,一天的銷售額破40萬港幣是常有的事。午休時去樓上吃飯,店員們最愛分享當天遇到的超級大買家。“有個LV專櫃的朋友說,她遇到一位客人一來就讓店員沏了茶,他的太太氣派十足,一邊吃著橘子,一邊用手點著櫃檯,一口氣買下200多萬的包。”Alice回憶。
行情好的時候,Alice一個月能拿到五六萬港幣,“工資高,大家的生活都很開心”。休假的時候,她會一個人去泰國、馬來西亞旅行。但隨著近幾年香港的免稅優勢逐漸減弱,化妝品零售業的黃金時代似乎也過去了。
Alice曾經工作的店舖,現在一天的銷售額只能到兩三萬港幣。她離開了原來的地方,開始自己創業,去日本、泰國淘貨,尋找更便宜的小眾品牌,主要供給美容院,做起了化妝品的批發生意。
轉到線上辦公後,她變得更加自由了。剛過40歲的時候,她在交友App上認識了現在的伴侶,兩人結了婚。生活壓力沒有那麼大,商議之後,她和丈夫一起搬到了珠海,也帶上了兩隻養了十幾年的老貓。
在珠海安定下來後,Alice的消費觀也在改變。她的山姆會員從卓越降為普通,採購頻率也從兩周一次變為每月一次。“因為周邊的商超都很方便”,她解釋,“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瘋狂囤貨了。”
一家山姆,似乎還滿足不了衝向珠海的港澳市民。
去年12月,珠海的第一家盒馬鮮生開業,當天就排起了長隊。珠海的山姆會員店位於香洲區明珠北路,“盒馬來了”的廣告打到了山姆門口,貼滿了街對面的公車站牌,下面甚至還貼心地用繁體字寫明了地點“珠海優特會”(最近剛更名為“萬象匯”),兩個賣場之間,開車也只要15分鐘。
這家盒馬的面積不算大,只有3500多平方米。一到周末,也常常處於爆滿狀態。在盒馬,很少有人推著大型購物車,一般都是一人或兩人結伴來逛。
進門的烘焙區域,陳列著與山姆相似的麻薯、瑞士卷,同時還有更豐富的小包裝食品,比如18.6元12片的蝴蝶酥、 22.2元18片的焦糖黃油酥酥脆。走到現制食物區,現蒸青團、梭子蟹、糖水鋪子和金陵大肉包等檔口尤為熱鬧,還沒到晚上,燒烤攤冰櫃裡16.9元一串的大魷魚,就已經賣光了。
珠海還在趁熱打鐵。香洲區相關負責人此前表示,2025年將加快推進山姆二店和盒馬二店在珠海落地。龐大的北上客流面前,珠海隔壁的中山,也有計畫要開一家山姆會員店。
未來一段時間,珠海的商超市場也不會平靜。今年1月,Costco華南首店在深圳正式開業,未來不排除珠海也會引進Costco。3月,永輝超市臨時股中國會上,永輝超市改革領導小組組長葉國富透露,計畫至2026年完成所有存量門店的調整,將增設“永輝優選”和“胖東來”自有品牌專區。這意味著,最遲到2026年,珠海的兩家永輝超市,也能體驗到“胖東來”式的商品、服務以及購物體驗。
本地人陳志江覺得,珠海的娛樂業態並不豐富,想要消磨時間,他和女友下了班就會去逛超市和商場。理想情況是,周一盒馬,周二永輝,周三山姆……這其中,山姆的體量最大,每次去山姆採購之後,都可以供自己和女友、自己父母、女友父母、以及哥哥嫂嫂四個家庭消化一周。
珠海本地的商場,也正在經歷一輪前所未有的汰換。以誠豐廣場、明珠商業廣場、都會立方為代表的老牌商場,儘管地理位置優越,但因品牌老化、業態陳舊而陷入困境。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華發商都、環宇城、萬象匯等新興商業體,則因為硬體設施更完善,成功吸引了很多品牌首店入駐,成了網紅消費新地標。
Alice定居珠海後,也正逐漸融入內地的新生活。她的普通話還帶著港式尾音,與人溝通時,遇到表達不清楚的詞,就用語音輸入把粵語變成文字。
剛到珠海的那段時間,她和丈夫有時不煮飯,就去周圍商場的飯店,或者點不同的外賣,不知不覺中胖了兩斤。除了使用內地流行的生活類App,她還喜歡上了盲盒手辦,會專門去澳門買限量的LABUBU。朋友又推薦她Chiikawa,花幾百元買來的小娃娃,她就放在臥室裡,或者掛在包包上。
以前,她喜歡去深圳南山的購物中心,淘一些小眾品牌的衣服。後來,她開始喜歡逛UR。丈夫的消費也有變化,他曾經是Lululemon的忠實粉絲,但現在覺得七八百元一條的褲子有些貴,開始轉向一些國產的運動品牌,覺得質量也不錯。
剛開始,Alice周圍可以交往的香港人不多,最好的朋友就是丈夫。後來在小紅書上,她和一位同在珠海帶孩子生活的香港媽媽成了朋友,約出來吃過飯。更多時候,她在健身房、瑜伽室,和新朋友一起運動。
生活漸漸規律起來。如今,Alice大概一周去一次香港見朋友,也時常會把父母接過來爬山、戶外徒步,或去商場看一場電影。考慮到香港的養老院床位是1萬多港幣一個月,未來,她還打算把父母接到內地養老。
而另一邊,在香港生活一年多後,大鹿停掉了山姆會員。他說,香港的進口食品本來就很多,如果想買到便宜的東西,也有淘佳佳、淘天天這種促銷店能夠滿足。當然,他在深圳還有房子,如果要理髮、按摩,甚至部門團建,還是會考慮去深圳消費。
精打細算貫穿著整個購物旅程。往返粵港兩地的過路費是120元,在“山姆大橋”上,那些滿載而歸的香港車輛,會先在內地加滿汽油,價格只要一半。駛過口岸後,他們再默默關閉不常用的微信、支付寶等內地的應用。到達地庫後,他們打開後備箱,再提著衛生紙、抱著生活用品回到家,滿意地結束這一天。
(除陳志江外,其他人物為化名。)
參考資料:
【1】港珠澳大橋客流車流雙突破廣州日報
【2】珠海求解“人氣熱消費冷”難題:過億出入境“潑天流量”如何變現? 21世紀經濟報導
【3】香港零售業連續10個月下滑,復甦之路仍漫長 經濟觀察網
【4】逆市擴張!這匹黑馬3年香港開12間分店 香港玩樂購物
【5】北上消費潛力大 山姆代購老闆不斷轉型 油管小師妹
【6】倒閉、清場、改造…珠海這些商場,為什麼沒人去了? 鳳凰君懂樓市
【7】九市速遞:珠海推口岸接駁巴 免費去山姆店 明報新聞網
【8】珠海18萬呎Sam’s Club山姆超市初體驗!平價掃家品食品 香港01
【9】51歲TVB視後精打細算,北上整平價指甲,珠海山姆狂掃一類產品 星島環球網 (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