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3月31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向川普總統和國會提交了《2025年貿易評估報告》(2025 National Trade Estimate Report,NTE),這一報告也稱為《對外貿易壁壘國家貿易評估報告》(National Trade Estimate Report on FOREIGN TRADE BARRIERS)。
這份長達397 頁的貿易壁壘報告是在川普即將宣佈對等關稅前夕發布的,目前尚不清楚將如何影響川普的對等關稅計畫。
該報告長達397 頁,列出了數百項阻礙美國出口的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其中涉及中國的有48 頁。
我們將內容總結出來了,如下:
1. 貿易協議與執行情況
在第一階段協議(Phase One Agreement)履行方面,該報告認為中國在農業(如肉類、家禽市場准入)和金融服務(銀行、保險、證券等領域)方面做出承諾,但部分關鍵承諾(如農業生物技術審批流程透明化、萊克多巴胺風險評估)未完全履行。中國未達到協議中承諾的採購美國商品和服務的目標。
2. 市場准入壁壘
在關稅與非關稅壁壘方面,報告認為中國對進口商品的平均最惠國關稅稅率為7.5%(2023年),但對部分戰略產業(如汽車、資訊技術)仍維持較高關稅。有復雜的進口許可程序和非自動許可要求,影響美國出口商進入中國市場。
在農業關稅配額(TRQ)管理方面,該報告認為中國對小麥、玉米和大米的關稅配額分配缺乏透明度,主要惠及國有企業,美國多次通過WTO爭端解決機制挑戰此問題。
3. 技術性貿易壁壘與衛生措施
在食品與農業方面,該報告認為中國實施嚴格的進口食品註冊制度(如第248號令和第249號令),要求外國食品生產企業註冊並提交敏感商業資訊,增加出口成本。對轉基因產品的審批流程緩慢且不透明,阻礙美國農產品出口。對豬肉、牛肉等產品的殘留限量標準與國際規範不一致,且以動物疫病為由限制美國產品進口。
在化妝品與藥品監管方面,報告認為中國要求化妝品企業揭露配方及供應商資訊,且未充分保護商業機密,同時強制國內測試,增加合規負擔。
4. 知識產權保護
中國仍被列入2024年《特別301報告》的“優先觀察名單”,主要問題包括:
5. 服務貿易壁壘
在金融服務業方面,報告認為儘管中國取消外資股比限制,但美國金融機構仍面臨資料本地化、跨國資料傳輸限制等問題。電子支付服務(如Visa、Mastercard)的授權審批程序拖延,阻礙市場進入。
在電信與網路方面,外資進入基礎電信服務受限(如49%股比上限),雲端運算服務需透過合資形式運營,且需數據在地化。互聯網審查嚴格,大量境外網站被遮蔽,影響跨境服務提供。
在影視與娛樂方面,外國電影進口配額和發行限制未完全履行WTO裁決,線上影片平台對外國內容設30%預算上限。
6. 電子商務與數字貿易壁壘
在資料管控方面,《網路安全法》《資料安全法》《個人資訊保護法》要求「重要資料」和個人資訊本地存儲,限制跨境傳輸,增加企業合規風險。自貿區試點資料跨國流動政策,但實施細則仍不清楚。
在ICT產品安全審查方面,透過「安全可控」政策(如《網路安全審查辦法》)變相要求使用國產資訊技術產品,排斥外國供應商。
7. 投資壁壘
在負面清單與限制領域方面,2024年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仍限制外資進入稀土開採、農業生物技術研發、雲端運算等領域。
在技術轉讓壓力方面,地方政府可能以市場准入為條件,要求外資企業轉讓技術或進行本地研發。
8. 補貼與產業政策
在工業補貼方面,中國透過政府引導基金、稅收優惠等方式向戰略產業(如新能源汽車、半導體)提供巨額補貼,扭曲全球市場。長期未完整履行WTO補貼通報義務,被多國透過反補貼調查和WTO爭端機制挑戰。
在農業補貼方面,國內農業支援(如最低收購價、投入品補貼)遠超WTO承諾水平,影響國際農產品貿易。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今天(4月1日)最後日期,還有一個調查報告要提交,就是審查中國是否履行了2020年「第一階段」中美貿易協定中的承諾,並建議採取適當的糾正措施,包括根據需要徵收關稅或其他措施。
這份報告情況不佳。根據官方資料估計,2020至2021年期間(由於全球疫情原因),中國僅達到第一階段協議中列出的總進口目標約58%。
目前尚不清楚貿易代表辦公室是否會公佈他們的調查結果。線上還是私下提交給川普。
但肯定的是,這份調查報告會對川普將於周三宣佈的對等關稅產生實質影響。 (貿易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