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普第一個任期的2018年起,美國開始與中國進行全方位的競爭,原因在於,美國感覺到了中國的實力在慢慢地接近並威脅到美國,應該說,這種感覺的最大的原因在於,美國的任何一家科技巨頭在中國都能找到一家公司與它們有競爭關係。
在AI領域,美國有OpenAI,中國有DeepSeek;在搜尋引擎領域,美國有Google,中國有百度;在手機這個領域,美國有蘋果,中國有華為。反正不管美國有多少科技公司,在中國幾乎都能找到最少一家競爭者,中國在科技領域進入到了一個井噴時期。
然而對於歐洲、日本和韓國等國家,卻不是這樣子的,歐洲沒有像騰訊一樣的社群媒體,沒有搜尋引擎,沒有AI大模型等等。
日本錯過了整個網路經濟的主導權,沒有AI領域的大公司,甚至在過去較強的人形機器人領域,日本也慢慢落後。
韓國沒有晶片設計的大公司,沒有新創的新興科技巨頭,韓國的新興科技幾乎全都靠許多大公司的下屬單位來完成,導致韓國的新創公司幾乎沒有機會成為大公司。
歐洲、日本和韓國的科技公司都不齊備,如果以單獨的國家與美國競爭,幾乎都只會敗下陣來,然而只有中國,在美國擅長的任何一個領域,幾乎都與美國形成了競爭關係,這就是為何美國會打壓華為,打壓大疆,打壓中興。
因為美國認為,如果再任由中國的科技公司發展壯大,美國就有可能會在未來被中國趕上甚至超越,更何況,目前像TikTok這樣的社群媒體,居然能在美國收穫了上億的用戶。
而美國打壓TikTok反而促成了所謂的“中美對帳”,美國用戶集體進入小紅書,並與中國用戶“對帳”,讓普通美國百姓知道中國的普通人的生活並不比美國差,這是美國的民間行為,政府無權干涉,但這在美國人眼前的“繭資訊房”,讓中國的真實實力更加真實地展示在美國人眼前。
從2018年美國打壓中國企業開始,已經接近7年時間,美國發現他們不僅沒有讓中國科技企業退縮,反而幫助中國公司“打廣告”,凡是美國打壓的中國公司,幾乎都是中國最好的公司,這讓愛國的中國人更加支援這些公司,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華為手機。
然而,2024年底,AI大模型公司DeepSeek橫空出世,這算是“掏了美國的老窩了”,因為AI領域一直是美國最自信,花錢最多,最希望建立霸權的科技領域,美國大量的資金都投入了AI領域,結果連這個領域,也被中國追平。
這算是給美國提了個醒,也算是給剛上台的川普提了個醒,那就是,要打壓中國,現在已經不是時候了,繼續打壓只會讓美國更加被動和難堪。
川普是個商人,也是最承認實力的,他果然在上任的這集兩個月中很少提到中國,轉而向自己的盟友和鄰居開刀,也許,向內收縮,退回美洲,是目前美國比較明智的做法,畢竟,那高達36兆美元的債務要怎麼來還?美國如果成為債務違約的國家,那麼美元霸權何在?
目前的美國是在走下坡路的美國,它與之前的200多年有個很大的區別,過去即便有內部矛盾,但由於美國國力上升,內部矛盾透過改變國內分配和轉嫁危機的手段就能安全的度過危機。
而現在呢?美國的財政一直在入不敷出,花錢如流水,賺錢卻越來越少,此時如果再不做出改變和調整,美國真的可能會成為一個失敗的國家。
因此,美國目前為了與中國在未來競爭,它可能只是在進入一個“休眠期”,要知道,美國的發展潛力還是很大的,並不是說我們目前能夠超過美國,美國就永世不得翻身了,這個國家只是向內收縮而已。
因此,美國很有可能就是做出了一個暫時的調整,以便在不久的將來再次爆發出力量,與中國再次進行「世紀博弈」! (小小思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