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所謂的「對等關稅」措施正式落地,世界關稅大戰開打。
據央視新聞報導,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白宮發表聲明稱,美國總統川普當日宣佈國家緊急狀態,以提高美國的競爭優勢,保護美國主權,並加強美國國家和經濟安全。
聲明稱,川普將對所有國家徵收10%的“基準關稅”,該關稅將於美國東部時間4月5日凌晨0時01分生效。此外,川普將對美國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徵收個性化的更高“對等關稅”,該關稅將於美國東部時4月9日凌晨0時01分生效,所有其他國家將繼續遵守原有的10%關稅基準。
此外,將對大約60個與美國存在最大貿易逆差的國家加徵額外稅費,尤其是對東南亞普遍加徵高關稅,範圍超出預期,該關稅將於美國東部時間4月9日凌晨0時01分生效。根據白宮檔案,亞洲主要出口國家基本上都是25%以上。其中,中國將被加徵34%關稅,越南將被加徵46%關稅。其他被加徵較高關稅的國家還包括日本(24%)、韓國(25%)、印度(26%)、泰國(36%)、柬埔寨(49%)、萊索托(50%)。
甚至連印度洋上的無人島——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也在加徵關稅的名單中。據悉,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位於澳洲西南3,200多公里處,擠滿了海豹以及企鵝和其他鳥類,人類需要許可證才能造訪。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特朗所謂的「對等關稅」?並不是字面意義上的對等關稅。實際上美國公佈的其他經濟體對美關稅稅率顯示,這並非真正的關稅稅率,而是簡單根據美國對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逆差佔美國對該經濟體進口的比重來測算的。
川普認為其他經濟體對美國商品徵收的關稅高於美國的進口關稅,對美國“不公平”,要求徵收“對等關稅”,即一個經濟體對美國開徵多少關稅,美國會向對方開徵同等幅度的關稅。
川普也將其他經濟體徵收的增值稅視為一種「變相關稅」。川普認為,歐盟等經濟體徵收的增值稅稅率比美國徵收的消費稅稅率更高,例如,德國對美國進口商品徵收19%的增值稅,而美國對德國進口商品僅徵收10%的消費稅。歐盟等經濟體會給予出口商品增值稅退稅優惠,美國商品卻不享有出口退稅優惠,川普認為這同樣對美國「不公平」。歐盟對此堅決反對,認為不應將境內稅收與境外關稅混合。
此外,川普認為其他經濟體的非關稅壁壘抑制了美國出口,導緻美國製造業外流,因此要對其他經濟體加徵關稅。美國提出的其他經濟體的非關稅壁壘包括產業補貼、投資壁壘、進口壁壘和許可限制、不必要的貿易限制標準以及知識產權執法不力等內容。川普認為,其他經濟體的不公平做法導致了美國長期存在巨額貿易逆差,使美國出現製造業空洞化。
對不同經濟體加徵關稅稅率的依據並非如川普所聲稱的「對等」。雖然川普及其團隊聲稱對等關稅主要是考慮到各國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但實際上美國公佈的其他經濟體對美關稅稅率顯示,這並非真正的關稅稅率,而是簡單根據美國對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逆差佔美國對該經濟體進口的比重來測算的。
對於川普此次「對等關稅」措施,國內券商多數券商認為超出先前預期。
中信證券在研報中提到,對中國大陸實際關稅稅率抬升至54%,略高於先前市場的預期,而對等關稅受影響較大的主要集中在歐盟(20%)、越南(46%)、日本、韓國、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不過保留了一定的談判空間。中信證券認為川普所展示的(美方視角下)雙邊關稅差異可能是美國關稅政策加徵的階段性“終點”,不過最終執行結果或弱於口頭溝通,市場實質性的恐慌情緒一次性到位,後續應重點關注政策落地及執行以及新政策的出台。
東吳證券指出美國本輪對等關稅是對最惠國關稅待遇原則的挑戰,或使全球多邊貿易體系重新轉向雙邊貿易或區域貿易。本輪對等關稅的加徵,意味著美國從對少數國家加徵“單邊關稅”擴大到了對主要經濟體全面加徵“系統性關稅”,此舉表明美國可能將徹底背棄最惠國關稅待遇,動搖過去七十多年來全球多邊貿易體系發展的基石,嚴重破壞全球貿易秩序,使得全球多邊貿易體系重新轉向雙邊貿易或貿易區域。
本輪對等關稅的最大的影響在於對現有全球關稅與貿易體系的衝擊,而並非單一對中國出口的衝擊。對等關稅加徵後,可能使得中國、加拿大和歐盟等主要經濟體進一步推出反制措施,造成各國關稅稅率的螺旋上升,重構現有的關稅體系,其對全球貿易及各國經濟增長的影響難以估量。
浙商證券在研報中提到中國未來預計加大政策避險,預計未來中國透過以下方式予以應對:一是匯率雙向波動空間加大;二是存在增發特別國債可能,重點用於兩新和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三是4月可能降準應對。
對於未來,粵開證券在研報中提到川普的關稅政策也將升級。
粵開證券分析認為,川普關稅政策意圖實現三大目標:一是增加財政收入,為國內減稅政策預留財政空間;二是配合國內產業政策,吸引製造業回流美國;三是作為對外的談判工具,對外施加壓力,以此實現談判的政治經濟利益。 2月25日,美國眾議院預算委員會通過《2025財年預算決議》,計劃在未來十年減稅4.5兆美元,約4500億美元/年。根據美國稅務基金會預測,目前美國對中國、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關稅政策將增加美國稅收收入約1,420億美元/年,無法完全彌補減稅帶來的財政缺口。因此川普將「關稅大棒」揮向更多經濟體,進一步擴大關稅收入。同時,川普的關稅政策重點針對鋼鐵、鋁、汽車等傳統製造業,意圖為美國「鐵鏽州」帶來就業回潮與產業保護,以維護川普的核心選民基礎。
川普就任以來,短短2個多月就已向全球發起多輪關稅行動,考慮到美國正在進行的貿易調查以及川普近期的關稅威脅,後續美國對全球經濟體的關稅政策還將升級。
目前已經落地的關稅政策主要針對中國、墨西哥和加拿大,以及全球進口的鋼鐵、鋁和汽車產品。從貿易夥伴看,對中國加徵20%關稅已生效。 3月6日,美國已對墨西哥及加拿大在《美墨加協定》(USMCA)免徵範圍外的產品加徵25%關稅,對加拿大能源產品加徵10%關稅,對加、墨兩國鉀肥產品加徵10%關稅。從重點商品來看,對所有美國進口鋼鐵、鋁、汽車徵收25%的關稅,並取消對部分貿易夥伴的鋼、鋁免稅配額和豁免政策。
下一步,粵開證券提到美國或將對從全球進口的銅、木材、半導體、農產品等重點商品加徵關稅,針對歐盟經濟體、中國等貿易夥伴加徵新一輪關稅。對於重點商品,基於1962年《貿易擴張法》(232條),美國商務部正在對進口美國的銅、木材產品開展貿易調查,川普後續或根據調查結果對進口銅、木材加徵關稅。此外,特朗近期也對半導體、農產品等重點商品發出關稅威脅。對於貿易夥伴,美國正進行針對部分歐盟經濟體的數字消費稅調查。此外,川普授權國務卿自行決定是否對進口委內瑞拉石油的經濟體徵收25%的二級關稅,而中國是委內瑞拉石油的最大買家。 (金融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