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股市、美股期貨、石油、銅、白銀,全線跳水!
今日,針對美國的“對等關稅”,中國發出反制措施,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徵34%關稅。此外,中國商務部、海關總署六箭齊發,宣佈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對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暫停6家美國企業產品輸華資質、將11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對進口醫用CT球管發起產業競爭力調查、在世貿組織起訴美「對等關稅」等。
在貿易戰升級的背景下,歐洲股市跌勢不止。 4月4日,歐洲股市全線暴跌,盤中跌幅持續擴大,截至19點,義大利富時MIB指數跌超7%,西班牙IBEX指數跌近6%,德國DAX指數跌近5%,法國CAC 40指數跌超4%,英國富時100指數跌3.8%。
歐洲的銀行股跌幅較大,斯托克歐洲600銀行指數大跌超10%。德意志銀行股價盤中大跌超11%,預計將出現2024年7月以來最糟糕的一天。德國商業銀行跌超7%,預計創下2023年3月以來最糟糕的一天。美股期貨也大幅下挫,納斯達克100指數期貨、標普500指數期貨均跌超3%,道瓊期貨跌近3%。
其他品種方面,歐元對美元匯率在前一天上漲1.8%後下跌0.5%至1.099美元。 LME倫銅、現貨白銀、紐約期銀的盤中跌幅均接近2%,WTI原油跌幅超過7%。
由於川普新一輪關稅政策超出市場預期,在前一個交易日集體大跌後,4月4日,歐洲股市主要股指再度暴跌,盤中跌幅持續擴大,截至17點,義大利富時MIB指數跌超7%,奧地利ATX指數跌超6%,西班牙IBEX指數跌5.82%,德國DAX指數跌4.88%,法國近 4.83%,英國跌富指數下跌4.88%,法國80%。歐洲斯托克50指數跌4.6%,較3月高點下跌10%。而此前4月3日,法國CAC40指數、德國DAX指數跌幅均超過3%。
從歐洲股市的盤面來看,對經濟前景敏感的歐洲銀行在各行業類股中跌幅最大。在前一交易日大跌5.5%後,史托克歐洲600銀行指數今日盤中再度大跌超10%。個股方面,德意志銀行盤中跌超11%,義大利BPER銀行、西班牙Sabadell銀行跌超12%,德國商業銀行跌超7%。隔夜美股銀行股亦是集體暴跌,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等許多華爾街大型機構的股價下跌7%—9%,創下2020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隨著今日的下跌,歐洲股市即將創下三年來最大單周跌幅,因為在川普宣佈對貿易夥伴徵收全面關稅後,投資人正在努力應對全球經濟衰退的前景。本周,歐洲受到美國20%有效關稅的打擊,促使交易員加大對歐洲央行降息的押注,以支撐經濟成長。交易員現在預計歐洲央行本月稍後將降息25個基點,同時普遍預計在2025年結束前還會再降息兩次。
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表示:「歐盟可能會進行報復。這個過程將進展緩慢……雖然對通膨的淨影響高度不確定,但風險可能偏向歐元區的下行。」他們估計,美國關稅的增加可能會使歐元區GDP下降0.4至0.7個百分點,英國GDP下降0.3至0.6個百分點。
觀察家指出,以美國為重要出口市場的歐洲製藥、汽車、醫療器材、化妝品、酒類、家具和奢侈品等產業受「對等關稅」的影響將特別嚴重。此外,美國和歐盟圍繞增值稅的爭端仍未解決。如果美國針對歐盟的增值稅進行報復,「對等關稅」可能會超過20%,這對歐盟本已脆弱的經濟將造成重大負面影響。
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的報告指出,面對美國新一輪高關稅措施,歐盟成員國將遭受不同程度打擊,歐盟對美出口的兩大重點產業——製藥業和汽車業將面臨直接衝擊,相關產業對美出口佔比較高的德國、丹麥、愛爾蘭等所受影響將特別嚴重。報告也指出,美國關稅政策也可能透過供應鏈傳導,間接影響奧地利及中東歐國家相關產業活動,並可能造成德國漢堡港、荷蘭鹿特丹港等關鍵物流節點運輸量下滑的風險。
根據新華社消息,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朗格3日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舉行的歐洲議會全會期間召開發布會表示,如果美歐關稅衝突升級,可能考慮針對美國科技巨頭採取反制措施。
朗格表示,歐盟已討論了反脅迫工具,「這是我們可以採取的最強有力措施之一。」這項「最強大武器」已「擺在桌面上」。
根據2023年底正式生效的歐盟反脅迫工具,歐盟將對試圖以經濟壓力脅迫成員國改變政策的第三國採取報復措施。該工具提供了更廣泛的反制選項,歐盟不僅可對商品加徵關稅,還可限制第三國公司參與公共採購項目,或對服務貿易和投資設限。
朗格說,雖然針對美國科技巨頭的反制措施不是歐盟第一選擇,但美國一旦升級關稅措施,數位服務領域的美國大型科技企業就會成為反制目標。 “歐盟在服務貿易領域對美存在約1000億歐元的逆差。美國科技巨頭約有30%的利潤來自歐盟市場。”
美國總統川普2日簽署行政令,宣佈對所有貿易夥伴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其中對來自歐盟的產品將徵收20%的關稅。朗格指責美國的關稅措施“不合理、不合法、不成比例”,認為關稅措施將不可避免地推高美國的消費價格水平。朗格表示,希望本屆美國政府能真心與歐盟接觸,「但我對此沒有信心」。
面對美國“對等關稅”,歐洲各國和歐盟機構已開始著手準備反制措施。觀察家指出,一旦美歐談判未果,歐盟可能透過加徵報復性關稅、動用《反脅迫工具法》,以及對美國服務供應商加強監管等措施進行反制。
首先,歐盟的反制關稅已「箭在弦上」。 3月12日,歐盟宣佈對價值26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徵收反制關稅;3月20日,歐盟宣佈這些關稅將於4月中旬統一生效,旨在回應美國對從歐盟進口的鋼鋁產品徵收高關稅。
其次,於2023年底生效的歐盟反脅迫工具被部分專家視為反制措施中的「關鍵武器」。據此,歐盟將對試圖以經濟壓力脅迫成員國改變政策的第三國採取報復措施。此工具反制範圍更廣泛,歐盟不僅可對商品加徵關稅,還可限制第三國公司參與公共採購項目,或對服務貿易和投資設限。
最後,歐盟也將美國佔極大優勢的服務貿易視為潛在打擊對象。法國政府發言人索菲·普里馬3日對媒體透露,歐盟或將對美國數位服務徵稅。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高級政策研究員托比亞斯·格爾克表示,如果美歐貿易爭端“走得太遠”,歐盟可能會收緊政策,對美國金融服務供應商加強監管、對科技巨頭徵收數字服務稅等方式都有可能。 (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