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作革命,中國與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西方世界將處於同一起跑線上,我堅信這種認知和判斷是客觀的、正確的。我們常說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宏觀方面而言,其內涵其實就是因第四次工業革命引爆的生產力大發展,中國抓住了這次機會,由於中國獨有的國情優勢,中國很可能在人類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浪中,領跑西方,成為人類文明之光。
從最近十年以來,中國的發展趨勢以及在代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產業:例如人工智慧、AI深度學習、物聯網、量子通訊、可控核聚變、5G/6G通訊技術等領域,中國相繼取得了技術突破,與美國的競爭形成雙雄爭霸的局面,但在市場應用方面,中國又領先於美國,所以,中國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大言。
回顧人類工業革命的歷史,也就260年時間左右。英國由於擁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再加上在與歐洲陸權國家的競爭中採取了正確的外交戰略(離岸平衡戰略),促使英國最先完成了人類的第一次工業革命(1760—1840)。蒸汽機與紡織業還有鐵路以及煤炭做為能源的大組合形成的機械生產力碾壓數千年的農業生產力,從而讓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稱霸世界一百多年。
第二次工作革命(1870—1914)以電力(內燃機)為代表,德家與美國後來居上,超過英國。德國的強大與其野心同步,由此引爆了歐洲兩次世界大戰,讓美洲的美國撿了大便宜,坐受漁翁之利,於是,美國的發展強大引爆了人類第三次工業革命。
前兩次工業革命前後持續近200年(1760—1950)曾經在農業文明時代領先全球2000年的中華帝國在幹啥?為何缺席了?歷史給出的答案是血淋淋的。滿清入關,專制統治中原267年,是中華民族在近代跌倒爬不起來的最重要原因。即使結束了封建社會,但現代史幾十年,軍閥混戰,國家處於分裂狀態,國家想進入工業化,只能是一個遙遙無期的美夢。
因此,第一次與第二次工業革命,我們錯過了。 1949年之後,我們這一代吃三代人的苦,進行了艱苦卓絕的追趕,追趕什麼?追趕前面兩次工業革命的缺位,在追趕的同時,我們也不忘規劃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藍圖,這就是前30年的成就與貢獻。
70餘年的奮鬥歷程,讓我們彌補上了前兩次工業革命的差距,又追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步伐。何謂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是美國自1950年左右主導的半導體資訊產業和網路產業,人類社會也因此進入資訊時代,資訊時代持續了半個世紀,我們一步不停的追隨著追隨著。
進入二十一世紀,第四次工業革命又由美國最先起步,美國壟斷金融資本的設想是通過第四次工業革命,藉人工智慧的高牆小院又續命美國霸權100年,可是,中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領域的全方位強勢崛起,打破了美國企圖再續霸權之命100年的美夢。
人類的命運是霸權當道還是共同發展?是繼續維持持續了500年的舊秩序?還是進入嶄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模式?這是靈魂拷問,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藍圖,要實現,靠的是實力,實力來自那裡?來自硬實力與軟實力的完美結合。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領先就是硬實力;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的理念就是文化,就是軟實力。
王毅夫先生的認知我是讚賞的,這兩天在上海舉辦的全球半導體盛會,深圳新凱來公司公開亮相的半導體全產業鏈產品系列,科技含量之高,驚豔世界,聯絡到華為、中芯國際、DeepSeeK等一系列國內公司徹底打破美西方的技術封鎖,在資金、人類技術、人才、市場,我們都包括了一點點革命市場,還有一點點 (行走在荒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