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越南、泰國等追加了高稅率。對泰國追加36%的稅率,高於對中國的34%。把生產基地分散至中國周邊地區的「China Plus One」(中國+1)戰略正處於轉折點…
日本製造業把生產基地分散至中國周邊地區的「China Plus One」(中國+1)策略正處於轉折點。原因在於,美國總統川普所公佈的對等關稅措施,對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追加了高稅率。此舉令以自由貿易為前提的選址策略出現了誤算。
卡西歐電腦在泰國工廠生產計算器和手錶,在中國工廠生產樂器和手錶,並向美國等地發貨。迄今為止,通過分散生產基地穩定了供應鏈。然而,由於美國政府在對等關稅清單中,對泰國產品追加36%的稅率、對中國產品追加34%的稅率,形勢發生了劇變。
超過30%的稅率已達到了作為加工貿易基地選址前提條件遭到破壞的水平。卡西歐的公關負責人表示:「不僅是泰國,還包括中國、日本,以及部分委託生產的東盟(ASEAN)國家在內,正考慮在整體上重新分配生產基地」。
一家在泰國開展業務、並向美國出口部分高追加值產品的日資化學廠商的高層透露:「正在與美方客戶企業討論修改現有合約條件」。如果高額關稅持續不變,「也不排除解除合約的可能性」。
在第一次川普政府後的中美對立之下,全球企業迫切需要分散集中在中國的生產基地。中國企業也採取「迂迴出口」策略,將基地遷往海外,並從海外向美國出口。泰國、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成為遷移的首選目的地。
日本企業也接連進駐。據日本財務省統計,從2017年至2024年,日本對東盟的年直接投資額增加了75%,達到約4.4兆日元。與此相對的是,同一時期日本對中國的直接投資額減少了65%,到2024年僅約4,900億日元。
特別是越南受益顯著。韓國三星電子等接連在越南設立了基地。越南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在2024年擴大至1,000億美元以上,是2017年的3倍多,規模僅次於中國和墨西哥。
一位在越南為iPad等裝置供應電子零件的日資供應商高管越來越擔憂對等關稅的影響,表示「我們最擔心的,是對供應商要求苛刻的蘋果,會要求我們承擔稅收負擔」。
在美國3月把對中國(蘋果主力代工廠所在地)徵收的追加關稅稅率從10%提高至20%之後,蘋果仍維持了其在美國市場主力產品的售價不變。外界認為是透過削減採購成本等方式承擔了部分稅負,因此蘋果若要在對等關稅的背景下維持價格,轉嫁成本的壓力也可能波及交易方。
美國對等關稅的影響正波及廣泛行業。日本迅銷在海外採購服裝的488家縫紉工廠中,74家位於越南,孟加拉國與柬埔寨分別有34家和30家。在關稅措施生效後,這些國家也將被適用高稅率。
迅銷與海外縫紉工廠合作,打造了能夠應對高品質要求的供應鏈。迅銷會長兼社長柳井正在當地視察時,必定會親自會見經營者,可見其對交易工廠的重視。熟悉零售業的G Management & Research的代表清水倫典指出:「更換採購者將非常困難」。
伊藤忠商事旗下的子公司Dole International Holdings,把在菲律賓生產的菠蘿罐頭等出口至美國。與泰國和印尼相比,菲律賓的對等關稅稅率被設定得較低。有相關人士表示:「雖然會相對佔據優勢,但也擔心美國會消費萎縮」。
住友商事在越南、菲律賓、印尼等地經營工業園區。目前尚未出現停止入駐或撤出的動向。公關負責人稱:「應該無法避免受到影響。特別是對正在招募入駐企業的越南正密切關注」。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曼谷事務所的藪恭兵表示,針對東南亞的對等關稅「預計將帶來超出預期範圍的廣泛影響」。由於向美國出口的電子裝置與電子零件金額龐大,他認為「也可能出現避免對東南亞投資的日資企業」。 (日經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