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連續第八年蟬聯全球最快樂的國家,美國的排名則跌至新低。報告還揭示了更多關於全球幸福感與福祉現狀的資訊。
芬蘭穩如磐石。 《2025年世界幸福報告》 ( World Happiness Report )發佈後,這個北歐國家再度為福祉樹立了黃金標準,連續第八年被評為全球最幸福的國家。
但並非所有國家都對排名結果感到欣喜。美國的排名跌至新低,滑落至第24 ,創下自2012年《世界幸福報告》首次發佈以來的最差排名。
這份年度報告對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幸福程度進行排名,參考了包括蓋洛普世界民意調查( Gallup World Poll )在內的多項資料來源,考慮的因素包括社會支援、健康預期壽命、廉潔、慷慨等。報告每年發佈一次,以紀念「國際幸福日」 ( International Day of Happiness )。
今年排名前十的國家與2019至2024年這六年的排名類似,多個北歐國家依然領先。丹麥繼續名列第二,其後依序為冰島(第三)和瑞典(第四)。挪威排名第七。
阿富汗再次成為全球最不快樂的國家,排名依舊墊底。塞拉利昂和黎巴嫩也在倒數。
芬蘭的幸福秘訣是什麼?芬蘭國家旅遊局( Visit Finland )國際市場部高級總監Heli Jimenez在一份聲明中給出了答案:“我們關心社會需求,重視群體歸屬感,這是我們民族性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創造力的源泉。”
高幸福感的推手還包括強大的社會福利體系以及與大自然的緊密聯絡。桑拿文化也起了積極作用:近90%的芬蘭人每周都會蒸桑拿。此外,芬蘭風氣清廉,擁有優質的教育和一流的醫療服務,崇尚生活與工作的平衡,反對一味忙碌。
芬蘭獨特的「西蘇」( Sisu )理念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這種精神融合了堅忍、決心和內在力量。
儘管芬蘭及其他北歐國家以長夜漫漫的寒冬著稱,但夏季的漫長白晝能夠很好地彌補這一點。此外,報告指出,天氣的影響並沒有外界以為的那麼大:“天氣變化對幸福感的影響較小,人們的心理預期和季節模式才會影響幸福感。例如,和溫帶地區居民相比,熱帶地區居民通常在冬季更幸福,但在春季幸福感就沒那麼高。”
2024年,美國的幸福程度的排名為第23 ,2025年再度下滑,跌至第24 。背後的主要原因在於年輕一代的幸福感跌至前所未有的水平。
這現象受許多因素影響,獨自用餐便是其一。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的資料,2023年,四分之一的美國人前一天的一日三餐都是獨自用餐,這一比例自2003年以來增長了53% 。 「在各個年齡段,獨自用餐的現像都變得更加普遍,但年輕人尤甚。」報告寫道。
此外,報告還提到「絕望死」(deaths of despair )現象,在美國年輕人當中尤為突出。他們覺得自己得到的社會支援較少,對自身生活品質也沒那麼樂觀。相較之下,年長的美國人的感受倒是沒那麼糟。在60歲以上族群的幸福感排名中,美國排名第10 。(全球60歲以上人群幸福感最高的國家是丹麥。)
美國的幸福感難以維繫,其他一些國家的排名則在上升。今年,拉丁美洲首次有兩個國家躋身前十名:哥斯大黎加排名第六,墨西哥排名第十。
此外,立陶宛(第16 )、斯洛維尼亞(第19 )和捷克(第20 )的排名不斷上升,標誌著歐洲幸福感格局日漸變化。
今年的報告還揭示了影響全球幸福感的一些主要趨勢,包括社會信任的力量,以及一起用餐帶來的意想不到的影響。此外,全球孤獨感蔓延令人擔憂,尤其是在年輕群體中。
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19%的年輕人表示沒有任何可以依靠的社會支援,較2006年上升了39% 。報告作者認為,在美國和部分歐洲國家,這一現象可能與政治極化有關。
報告指出,「分享即關愛」,和他人一起進餐也可以增強幸福感。「分享餐點是衡量主觀幸福感的一個重要指標,不亞於收入和失業指標。」報告作者寫道,“經常與他人一起用餐的人,對生活的滿意度更高,態度更積極,消極程度更低。這一現象適用於不同年齡、性別、國家、文化和地區。”
慈善捐贈也是分享即關愛的體現方式。報告寫道:“人們常說'金錢買不到幸福',但在Happier Lives Institute ,我們不完全認同這種說法,並且對此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我們的研究表明,金錢可以為他人帶來幸福。”報告還指出,一些慈善機構在提升幸福感方面優於其他慈善機構,並深入探討了那些慈善機構能“讓每一美元創造出最大的幸福感”每一美元。
不過,你也沒必要為了得到幸福而一味撒錢。報告強調,如果有更多人“捐款、做志願服務或幫助陌生人”,幸福感就會隨之上升。
以下是2025年全球最幸福國家前20名。
1.芬蘭
2.丹麥
3.冰島
4.瑞典
5.荷蘭
6.哥斯大黎加
7.挪威
8.以色列
9.盧森堡
10.墨西哥
11.澳大利亞
12.紐西蘭
13.瑞士
14.比利時
15.愛爾蘭
16.立陶宛
17.奧地利
18.加拿大
19.斯洛維尼亞
20.捷克
本文作者為富比士資深撰稿人,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Forbes福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