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動盪的亂紀元時代,就要開始了。
在川普的關稅戰壓力之下,美股遭遇史詩級暴跌。納指暴跌5.97%,標普500指數跌4.84%,道瓊指數跌3.98%。其中,蘋果市值跌得最猛,一夜之間蒸發了2,550億美元!美股科技「七巨頭」總市值蒸發上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7.5億萬了。
面對這種史詩級暴跌,川普卻很樂觀地表示:「市場會繁榮,股市會繁榮,國家將會繁榮。」為什麼川普這麼有自信?因為他在等,等各國貿易代表上門,一個一個地談判,樹立所謂的「公平貿易」。同時,川普還有兩張底牌,一張是,各國跨國公司集體承諾,對美國投資7億美元。另一張是,倒逼聯準會加速降息。
川普對聯準會的降息節奏過緩,早就不滿了。但這一波關稅戰打出去,聯準會就沒得選了,不想降息,也必須降息了。很快,美元就會進入密集的降息節奏。當利率降低以後,再疊加關稅大棒,就能為美國製造業回流,創造一個相對低成本的環境了。但事實會如川普所願呢?
在隊長看來,這幾乎是一場單方面的幻想。為什麼?因為別的國家不可能立正挨打,卻不還手。像加拿大就第一個反手了,對美國進口車加征25%的關稅。這還算是比較克制的。但中國就不克制了,直接宣佈對等反擊!對所有原產於美國的商品,加征34%的關稅。啥叫原產於美國?就是在美國組裝,美國製造的商品。具體有那些呢?隊長給大家簡單舉幾個例子。
第一是波音飛機。像歐洲空客,還在天津設定了一條生產線,專門供應中國市場。可波音呢?在中國是沒有組裝廠的,更沒有核心零件工廠。它的三大民航工廠,全部位於美國本土,光是美國僱員就超過17萬人。其中,波音的艾弗雷特工廠,是全球第九大工廠,佔地約40萬平米。這間工廠滿負荷運轉時,大約有4萬名員工,9天就能造出一架大飛機。
第二是英特爾晶片。英特爾在中國有三座晶片工廠,但製程都比較落後。像英特爾大連工廠,工藝停留在65奈米,英特爾成都工廠、上海工廠,都負責封裝測試。那英特爾在美國本土的工廠呢?則是負責14奈米以下的先進工藝晶片量產,包括5奈米晶片。
第三是台積電。為什麼會有台積電呢?因為台積電正在變成「美積電」。它的5奈米、3奈米晶片廠,都在搬到美國。以後,高通、輝達、蘋果、特斯拉等晶片,都將交給台積電美國工廠生產,變成道地的「美國造」。那中國針對美國34%的關稅,就會反映到這些晶片的價格上。那這種關稅對壘,利多誰呢?就非常利多於中芯國際。因為同等技術條件下,中芯國際代工的價格,不受關稅影響,會便宜很多。
相反,大家日常用的蘋果手機,喝的可口可樂,吃的肯德基,包括特斯拉汽車等,本質上都是中國生產,中國製造,受關稅影響很小。那有人說了,蘋果晶片不是徵稅了嗎?那蘋果就不會漲價嗎?還真不用擔心。因為蘋果也好、特斯拉汽車也好,在中國市場都面臨激烈的競爭。它們漲價,就等於把市場拱手讓給中國公司。因此,這個關稅成本,只能讓蘋果、特斯拉自己承擔。
為什麼這一輪衝擊,蘋果市值跌的最狠?因為它是一個消費電子公司。消費電子市場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更新迭代快,競爭極度激烈。蘋果也好,特斯拉也好,中國版都是全球最低價了。為什麼要低價?因為競爭對手太多了,只能用價格換市場。
打關稅戰,就跟打價格戰一樣,是不能慫的。為什麼呢?因為一旦對手建立關稅優勢,而你直接躺平。那在對手的威逼利誘之下,真的會有很多公司,搬回美國本土的。但你對等反擊呢?蘋果把富士康工廠搬去美國,就沒有意義了。因為你留在中國,跟搬去美國,面臨的是一樣的關稅。那你何必搬呢?
關稅戰,本就是一個互相傷害的過程,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但中國的優勢在於,自身產業鏈齊全,產能供應龐大,海外也開拓了多個替代進口市場,物價會相當比較穩定,抗通膨能力比較強。而美國呢?進口規模太大了,貿易順差也太大了。它向全世界征關稅,必然帶來物價上漲,還會遭到全球性大國的關稅反擊。
川普這是在豪賭,豪賭其他國家不敢重拳反擊。但中國率先給全世界打了一個樣。關稅戰,不能慫,誰慫誰吃大虧!正面硬剛,還有機會在談判桌上拿到籌碼,一旦慫了,連談判桌的機會都沒有! (牲產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