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EM)每周資金流向監測:美國宣佈對等關稅後,亞洲出現大規模外資拋售,韓國領跌;南向資金本周(指3月31日-4月6日,下同)強勁流入 80 億美元,避險基金 3 月進行去槓桿操作。
除中國外,亞洲新興市場本周出現大規模外資拋售,拋售規模達 54 億美元,其中韓國(44 億美元)和台灣(8 億美元)領跌。印度 / 東盟地區本周拋售規模較小(1 億美元)。非亞洲新興市場本周也出現拋售,規模為 9 億美元,主要由南非(5 億美元)和巴西(4 億美元)領跌。
本周南向資金流入強勁(本周迄今流入 80 億美元,年初至今流入 640 億美元 )。韓國(16 億美元)和台灣(5 億美元)本周出現零售資金買入。年初至今,亞洲市場已吸引 240 億美元零售資金流入。
全球資金流向方面,全球股票共同基金本周流入 20 億美元(上周為流出 90 億美元)。在發達市場(DM),美國基金本周流出 47 億美元,而歐洲(13 億美元,連續第 8 周流入)和日本(10 億美元)的基金本周出現買入。新興市場 / 亞洲新興及日本市場(AEJ)方面,AEJ 基金本周流入 33 億美元,而廣義新興市場(GEM)基金本周流出 7 億美元。
美國宣佈關稅後的區域資金流動:根據交易所資料,自美國宣佈對等關稅(4 月 3 日)以來,韓國資金流出最多(23 億美元),而南向資金依然強勁(37 億美元)。在對美銷售額佔比最高的前 10 大市場類股中,共同基金對中國 / 台灣科技硬體與半導體類股以及印度軟體類股的組態最為低配。今年以來,對美銷售額佔比較高的類股表現滯後。
避險基金資金流動和持倉情況:根據高盛主要經紀業務資料,2025 年 3 月,亞洲股票市場出現自 2024 年 10 月以來最大規模的月度拋售(按名義金額計算,偏離一年均值 -1.9 個標準差),主要集中在中國和台灣。台灣的月度拋售規模創歷史新高,賣空交易略多於多頭交易。3 月,中國股票(包括在岸和離岸市場)出現大量淨拋售( -1.1 個標準差)和去槓桿資金流動。高盛主要經紀業務帳簿中對中國的淨組態比例降至 8.9%(處於過去 5 年的 54 分位數),較近期峰值 9.1% 略有下降。
圖表 1:根據交易所資料,自對等關稅宣佈(4 月 3 日)以來,韓國資金流出最多( -23 億美元),而南向資金依然強勁( +37 億美元)
圖表 2:4 月 3 日以來,除中國外,亞洲新興市場出現 23 億美元外資拋售(本周迄今:54 億美元;年初至今:460 億美元)
圖表 3:在對美銷售額佔比最高的前 10 大市場類股中,共同基金對中國 / 台灣科技硬體與半導體類股以及印度軟體類股的組態最為低配
圖表 4:今年以來,對美銷售額佔比更高的類股表現滯後
圖表 34:全球股票共同基金本周流入 20 億美元(上周為流出 90 億美元)
圖表 35:在發達市場,美國基金本周流出 47 億美元,而歐洲(13 億美元,連續第 8 周流入)和日本(10 億美元)的基金本周出現買入
圖表 36:自 2019 年以來,不含中國的新興市場基金已流入 210 億美元
圖表 37:AEJ 基金本周流入 33 億美元,而 GEM 基金本周流出 7 億美元
圖表 38:專注於中國市場的基金本周流入 12 億美元
圖表 46:韓國(16 億美元)和台灣地區(5 億美元)本周出現散戶資金買入。年初至今,亞洲市場已吸引 240 億美元散戶資金流入
圖表 47:我們的區域散戶情緒指標(GSSRARTL)略有下降
圖表 48:中國、韓國和台灣的散戶情緒高於歷史平均水平
圖表 49:自 2019 年以來,我們在該地區的 “散戶投資者偏好” 股票籃子(GSSZRFAV)表現優於 MSCI 亞太除日本指數(MXAPJ)
圖表 50:高盛亞太除日本股票風險指標
圖表 51:高盛中國香港股票風險指標
圖表 52:高盛印度股票風險指標
圖表 53:我們在該地區的股票風險指標一年波動區間
(智通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