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全球大通縮,來了?

對等關稅的反制來了。

2025年4月3日凌晨,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簽署兩項關於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佈美國將對所有貿易夥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並對某些貿易夥伴徵收更高關稅,如對中國加征34%的關稅,將於美國東部時間4月9日生效。

次日,中國對美國的關稅政策作出強烈反制,宣佈對所有美國商品加征34%的關稅,並將11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暫停六家美國企業的產品輸華資質,還對部分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等措施。

這一反制措施迅速影響了美股市場。4月4日,美股繼續延續前一天的暴跌趨勢,納斯達克在兩天內累計下跌了11.44%。

頭圖 | 視覺中國

大宗商品這些風險資產也遭遇恐慌性拋售。4月3日和4日,外盤銅、原油、白銀的跌幅超過10%,似乎市場在交易貿易戰升級可能帶來的全球通縮預期。

最令人意外的是,美元指數也大幅回落。4月3日,美元指數下跌了0.62%,4月4日進一步下跌了1.72%,盤中最低觸及101.26。按理說,高關稅政策通常會支撐美元——因為高關稅會減少對外幣的需求,並且具有一定的避險效應,但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壓倒了這一傳統的邏輯。

要以“經濟衰退”為代價,川普究竟是在賭什麼?以及在這場風暴中,全球經濟和A股分別會承受怎樣的衝擊?

川普真正的目的

川普的“關稅豪賭”,除了維護自己的科技霸權,也是為了化債,而製造業回流更像是一種“喊口號”的政治手段

美國曾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大國,但自20世紀末以來,尤其是隨著全球化和產業外包的加劇,美國製造業逐漸陷入“空心化”的困境,不僅使得工薪階層的收入增長乏力,還加劇了中產階級的萎縮和貧富差距的拉大。為了兌現對選民的承諾,川普不得不祭出“重拳”——大幅加征關稅。

但實際效果或許有限甚至適得其反。

當前美國經濟以服務業為主,製造業僅佔就業總量的8%左右,遠低於20世紀中期的水平。美國製造業長期面臨熟練工人的短缺問題,即使部分生產回流美國,由於勞動力不足,企業也難以擴大生產規模。

歷史上,美國曾通過保護主義政策扶持某些行業,但結果往往是市場扭曲、創新停滯。例如,美國汽車行業因長期保護而忽視小型車市場,在國際上逐漸失去競爭力。

所以,川普加征高關稅的真正目的,並不是為了實質性地推動製造業回流,實則是在為談判加碼,繼續玩他的老把戲——關稅作為談判籌碼

4月3日出台的關稅方案就是一次經典的“極限施壓”操作。針對貿易逆差較大的國家,美國分別拋出不同強度的“稅收大棒”——比如對中國徵收34%的關稅,對越南則高達46%。但同時,美國也特意留出了一個“談判窗口期”(4月9日才生效),給對方留足迴旋餘地。這種“先上大棒,再談條件”的套路,正是川普一貫的風格:製造緊張,攪亂市場,營造一種“要麼讓步、要麼挨打”的氛圍。

更有意思的是,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也強調目前公佈的是關稅上限,距離真正實施還有時間,一切仍有商量餘地。這無疑是在釋放一個訊號——談判的大門敞開了,關鍵看你們願不願意讓步

如何讓步?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會通過一系列戰略性妥協來體現。例如,美國可以要求其他國家承諾購買更多的美債、增加對美國能源和農產品的購買,或者放寬在科技領域的限制。這些舉措不僅有助於維護美國的科技與能源霸權,也不乏化解債務的動機。

例如,在“海湖莊園協議”的新計畫中,川普的經濟顧問曾提出一個建議:通過關稅豁免作為交換條件,要求外國政府將其持有的短期美債轉換為超長期債券(如100年期),以此降低利息支出。

如果其他國家不妥協,川普可能會繼續推進高關稅政策,借此推動通膨,以此稀釋債務

全球陷入“通縮”

出乎川普意料的是,中國的反擊來得如此突然和強烈

研究表明,在上一輪貿易戰中,美國加征的關稅幾乎完全由美國自身承擔。如今,全球貿易摩擦已經進入“硬碰硬”的階段,美國的通膨將不可避免地走向失控。雖然美債將被稀釋,但美國也可能陷入“滯脹”危機。多家機構,包括高盛和摩根大通,都預測美國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進入滯脹狀態。

美國3月CPI同比上漲3.5%,城堡證券的美國通膨交易主管表示,核心CPI同比漲幅可能飆升至4.5%,通膨預期不斷走高;而美國3月失業率維持在4.2%,3月製造業PMI跌破榮枯線,重返萎縮區間,美國經濟走向疲軟。

這種通膨壓力可能迫使聯準會維持高利率,而高利率又會加劇經濟停滯。

4月4日,美股繼續暴跌,川普在社交媒體平台“真實社交”上發文表示,現在正是聯準會主席鮑威爾降息的絕佳時機。但鮑威爾並沒有安撫市場,回應稱,美國關稅可能會導致通膨上升、經濟增長放緩,且失業風險上升,目前調整貨幣政策“為時過早”。

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可能陷入滯脹甚至衰退,而其他經濟體也可能面臨更嚴重的通縮壓力

當前局勢與1930年《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有著驚人的相似性。當時,參議員裡德·斯穆特和眾議員威利斯·霍利推出了這一法案,涉及超過20,000種商品,將關稅從40%提高到47%。由於經濟通縮,實際關稅在1932年飆升至近60%,這一政策導致了1930至1934年間全球貿易額下降幅度高達66%,並且有25個國家陷入了嚴重的通縮危機。

這次關稅政策中,川普宣佈了針對全球185個國家的“對等關稅”措施,加稅對象分為兩類:第一類,針對對美貿易逆差的國家(如英國、澳大利亞、巴西等),徵收10%的最低基準關稅;第二類,針對對美貿易順差的國家(如歐盟、韓國、日本、以色列等),關稅稅率從17%到49%不等。

無論是關稅的力度,還是覆蓋的範圍,這次的貿易戰相比1930年法案更為激烈和廣泛。如果這場貿易戰繼續下去,全球貿易量必然會大幅銳減

正如中泰證券所言,無論川普最終加征多少關稅,他的關稅政策的反覆無常已經動搖了全球貿易秩序的根基——各國之間的信任。隨著全球貿易風險急劇上升,各國為了規避經濟風險,勢必會減少對外貿易,發展模式將從追求“效率”轉向更注重“安全”。美國經濟在短期內面臨滯脹和經濟衰退的風險,全球經濟在中期內放緩已成大機率事件。

過去,妙投一直認為川普的許多決策更像是“商人”行為,做法不是很理性。其實,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們可能沒有看得足夠透徹。川普是在“經濟危機”和“債務危機”中,選擇了前者。

相比經濟危機,債務危機會直接衝擊美國的核心金融體系。在過去的文章中,我們講述過,美元作為全球主要的儲備貨幣,其發債能力源於美元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美國如果出現債務危機,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將受到極大威脅,甚至可能引發新一輪的全球金融危機,這對美國來說是難以承受的災難。

川普政府為了避免美債違約,更願意承受經濟衰退的代價。在這種情況下,川普可能會將經濟衰退歸咎於外部因素(如中國或歐盟的政策)或前任政府(如拜登政府)的遺留問題,從而減輕自身的責任。

對A股影響有多大?

雖然川普的關稅政策已經落地,但全球“貿易戰”才剛剛開始。無論未來關稅的實際落地力度如何,全球貿易秩序的崩塌和經濟增長放緩的趨勢已經是難以改變的事實,尤其是在全球最大消費國與最大製造國之間的較量下。

那麼,大家最關心的就是——這一局勢對A股的影響有多大?

對A股基本面的衝擊一定是存在的。如果美國對中國徵收54%的關稅,民生證券研究表示,這可能會拖累中國名義GDP增長約1.72個百分點。同時,開源證券的研究則指出,A股非金融企業的利潤率可能會下降0.5%至1%。但值得慶幸的是,當前公佈的關稅只是上限,即便未來有所調整,影響也不大可能再更糟糕。

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已經不再是美國的最大進口來源國,而是降至第二大進口來源國。截至2024年5月,中國(包括中國香港)商品在美國進口中的佔比降至12.7%,相比2016至2017年的平均水平下降了9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東盟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口目的地,預計2024年佔中國出口總額的16.4%。

此外,川普第二任期的關稅政策不僅針對中國,還涵蓋全球範圍。這一做法反而有助於改善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關係,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仍然保持了相對的比較優勢。

就A股市場而言,接下來的走勢取決於市場如何反饋中國的反制措施。如果市場解讀為中國的反制展現了強大的底氣和應對能力,那麼即使A股短期出現調整,也可能很快穩住並恢復上漲;如果市場將焦點放在全球通縮預期上,A股可能會面臨較大的回呼壓力,尤其是那些外貿依存度較高的類股,如電腦通訊、電氣機械、汽車和航運等。

直到刺激內需的政策出台,市場將可能轉向交易內循環政策。正如我們在《牛,還在嗎?》所闡述的,過去三年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已經得到了緩解:

(1)製造業,在新能源汽車和出口雙重壓力下,曾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但隨著需求持續增長,這種過剩正在得到逐步修復;

(2)房地產市場,經歷了長周期的下行後,目前核心城市(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已經出現階段性止跌,至少像過去那種共振式的衝擊已經難以重現。

整體而言,A股長期來看還是樂觀的,儘管黑天鵝事件可能會引發短期內的劇烈波動。而且相比美股,A股在當前市場環境中可能會表現出更強的“抗跌”性,一是A股已經經歷了多年的熊市,整體估值相對較低;二是中國的基本面仍然具備邊際向上的預期。 (虎嗅APP)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