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短期內不會在美國組裝iphone,或要求供應商降價

4月7日消息,專注蘋果的科技記者馬克・古爾曼發文認為,在美國當局最新關稅政策下,蘋果公司仍然不會在這幾年內將 iPhone手機生產轉移到美國本土,主要是因為成本太高。

從成本層面來看,美國的高昂勞動力成本是蘋果難以承受之重。如果iPhone在美國投產,其產能將大幅縮減,而且美國當地的勞動力成本高昂,蘋果必須支付符合美國標準的薪資,這些成本都將會轉嫁給消費者,蘋果最終會提高iPhone的售價來維持營運。


圖片來源:圖蟲


據投行摩根士丹利的測算,美國加征關稅將使蘋果公司每年增加約85億美元的成本。路透社則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如果蘋果公司將關稅成本全部轉嫁給消費者,iPhone16 Pro Max的在美零售價將從現在的1599美元上漲到2300美元(約合16750元人民幣)。

今年2月,蘋果公司曾承諾,在未來四年內在美投資超5000億美元,包括在德克薩斯州開設人工智慧伺服器工廠,以及在亞利桑那州的新工廠小規模生產晶片,希望借此說服川普政府將蘋果公司產品排除在關稅清單外。

有分析師表示,在美國新建造一座工廠需要四到五年時間,就科技製造工廠和其他類型工廠而言,美國甚至沒有相應的基礎設施和勞動力基礎以支援建廠。

除了iPhone,蘋果在美國生產其它產品也沒有任何可能性,因為這些品類都是小批次生產,不需要投入海量工時和太多的勞動力。

2016年川普首任當選後,蘋果曾探索在美國組裝iPhone的可能性,但因成本翻倍而放棄。據當時分析,僅組裝環節成本可能從4美元/台增至30-40美元/台,若全供應鏈轉移,iPhone售價或翻倍。

在川普第一個任期內,蘋果公司開始推動供應鏈多元化,包括將部分手機和耳機生產轉移至印度,將部分耳機、手錶和電腦生產轉移至越南,並在馬來西亞和泰國增設電腦產品生產線。但川普政府計畫普遍徵收高額“對等關稅”,無疑將重創蘋果公司的供應鏈。

古爾曼還認為,蘋果公司會與其供應鏈進行談判,讓這些供應鏈公司給予蘋果更低的定價;或進一步調整供應鏈,將元件供應商 / 產品組裝商分散到全球各地來應對關稅挑戰,以便蘋果公司在美國當局最新關稅政策下仍可以保證利潤率。

去年8月,據外媒gsmarena報導,蘋果公司宣佈,即將推出的iPhone 16 Pro和16 Pro Max系列將在印度製造,預計將推動印度在全球iPhone產量中的佔比從14%增長至25%。

另據媒體報導,蘋果公司正考量在巴西擴大iPhone的生產線。富士康位於聖保羅州 Jundiai 的工廠,此前已組裝過iPhone 13、14 和 15 型號,近期開始組裝 iPhone 16。 (介面新聞)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