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國王腓特烈十世3月底4月初為期三天的對法國事訪問,最為媒體所關注的是有關丹麥求購法國地對空導彈之事。
在美國總統川普一再揚言“那怕動用軍事手段也要佔據格陵蘭島”之際,對格陵蘭島擁有主權的丹麥如此做,給足人們以遐思!
事實上,不僅丹麥,目前的歐洲,諸如葡萄牙等國——
原本的美製武器使用者,也正在綢繆,未來是否不再使用美製武器。其中做出意味深長之事的,還有英國。
腓特烈十世訪問法國期間,當地時間3月31日,在巴黎榮軍院與法國總統馬克宏相談甚歡。第二天一早,愛麗舍宮就宣佈,根據腓特烈十世來訪期間達成的協議,法國將向丹麥交付數百枚“米斯特拉爾3”(Mistral3)地對空導彈。
按說,作為北歐地區一個與童話較近,與爭鬥較遠的國度,丹麥當然也是北約成員國,在防務問題上自己不用操太多心。
可偏偏,丹麥國王自1978年以來首次訪問法國,就立即達成地空導彈買賣協議。這是防著誰?當然是防著北約老大美國啦!
要知道,“米斯特拉爾3”是一種超短程地對空導彈,可用於打擊戰鬥機、運輸機、直升機、無人機及巡航導彈。對於守衛諸如格陵蘭島這樣的地方,此種導彈倒是夠用。
而丹麥的擴軍備戰計畫還包括新增近70億歐元預算,並宣佈以19億丹麥克朗(約2.54億歐元)購買130輛芬蘭製造的“Patria”裝甲運兵車,其中部分車輛預計今年內交付。
當然,丹麥方面口口聲聲稱,一些國防預算是為了“堅定支援烏克蘭”。也就是說,未必是為了對付潛在的對手美國。但要知道,美國方面自川普再次上台以後,起碼在兩個方面正與丹麥背道而馳:
其一,川普宣佈,不允許北約再稱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而要在相關檔案中使用中性詞。
其二,川普號稱要幫助美國拿下格陵蘭島。而這一島嶼,雖有自治政府,但從主權歸屬上看,屬於丹麥。
在這樣的情況下,丹麥一方面派首相弗雷澤裡克森訪問格陵蘭島,並明確將加強與格陵蘭島的合作,另一方面通過國王訪問法國,與歐盟主要軸心有所交底,更兼購買法國武器。言下之意,丹麥未必不敢和美國掰手腕!
當然,笑飲要說,單以丹麥本身的實力,很難與美國單打獨鬥。更何況其實格陵蘭島在地理上屬於北美洲,距離美國不遠,距離丹麥不近。丹麥想要依靠軍事手段守住格陵蘭島,很難!要知道,格陵蘭島上還有美軍基地。
只是丹麥方面通過國王訪問法國、準備簽署軍購大單,就表明了絕不放棄格陵蘭島的態度。這一點,川普該看看清楚了。
其實,在歐洲,甚或說在北約內部,不買美國帳的還有別家。
葡萄牙國防部長梅洛於即將離任之際表示,葡萄牙使用的美製F-16戰機服役周期已進入尾聲,但在進行更換選擇時,“不得不考慮地緣政治環境”!
按說,位處伊比利亞半島西側的葡萄牙,如今在地緣上沒有太多潛在對手。本來,其身為北約小夥伴,在防務上跟著歐洲盟友隨大流,聽美國的即可。可梅洛竟然說出要“考慮地緣政治環境”之語。
他甚至直言,美國近期在北約和國際地緣戰略層面的立場使葡萄牙必須慎重考慮最佳選擇。
也正因此,葡萄牙可能考慮採買歐洲的“颱風”戰機,或者瑞典的“鷹獅”戰機,來替代F-16戰機。
按說,“颱風”“鷹獅”與F-16屬於同一代戰機。放著好端端的下一代戰機F-35不買,而買上歐洲貨,葡萄牙不過是在表明一種疏遠美國的立場罷了!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加拿大身上。儘管加拿大不是歐洲國家,但由於川普宣稱“加拿大是美國的一個州”,導致加拿大開始漸漸心向歐洲。在幾次有關烏克蘭問題的歐洲領導人峰會上,都出現了加拿大領導人的身影。在採買戰機方面,加拿大國防部新聞秘書洛朗·德·卡薩諾夫日前表示,購買美國F-35隱形戰鬥機的合同目前仍然有效,加拿大已為首批16架F-35戰鬥機撥付款項,“但鑑於不斷變化的環境,我們需要做好準備,確保當前形勢下的合同符合加拿大民眾和加拿大武裝部隊的最佳利益”。
最有意思的還是與美國有“特殊關係”的英國。
英國早已啟動“暴風雨”戰鬥機項目。其還拉動義大利、日本參與這一計畫,這一所謂要融入“全球作戰空中計畫”(GCAP)的新一代戰機,據稱要比美國F-22、F-35領先一代。也就是達到川普號稱的美製F-47的性能。
當然,目前外界並沒有看到“暴風雨”戰機究竟是個啥模樣,應該還在研發過程中。但不得不說,一旦此種戰機,由英、意、日聯合研發出來,且先於美國問世,則美國在歐洲的影響力將出現下降。
這是否川普願意看到的呢?
儘管川普一再表示,美軍該不要多管歐洲閒事,可此言一旦當真,美國可就真得退回北美去了…… (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