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帶貨,騰訊要走自己的路


過去一年,騰訊在電商領域動作頻頻,其“電商夢”似乎也有了新的打法。

去年初,騰訊CEO馬化騰還在高調表示,“要全力發展視訊號直播電商”,但在去年下半年,風向已經開始變了。

去年8月,視訊號小店升級為微信小店,進一步打通了商品與微信生態的連接;12月,微信小店推出“送禮物”功能,開始探索“社交+”的電商新模式。

近日,微信宣佈已開通視訊號櫥窗帶貨的達人,可升級為“微信小店帶貨者”,能夠在視訊號、公眾號、服務號等微信生態內進行全域帶貨,實現全域流量營運。

如果說過去騰訊做視訊號電商,是摸著“抖快”過河,那麼騰訊如今顯然已經意識到,“熟人社交”這塊“流量富礦”,才是騰訊圓“電商夢”的關鍵。

誠如騰訊總裁劉熾平所言,如果能夠以系統的方式在微信內建立電商生態系統,利用微信內的所有力量來源,就能夠建立一個更大、更有意義、上限更高的電商生態系統。

騰訊電商,正在把朋友圈變成“新大陸”,當私域流量加速湧向全域生態後,其又會否孵化出更繁榮的電商生態與消費場景?

01. 騰訊電商,以慢打快

過去幾年,儘管視訊號一度被馬化騰視為“全鵝廠的希望”,但跟同行相比,視訊號的發展還是較為克制。

從GMV規模來看,去年抖音、快手的GMV分別為3.43兆、1.39兆。根據億邦動力報導,視訊號2023年的GMV在1300億元-1500億元之間。

根據騰訊披露,2024年微信小店全年GMV同比增1.92倍,訂單數量增長2.25倍,雖然保持著高速發展,但仍大幅落後於“抖快”,離兆GMV也還有一定距離。

但值得一提的是,儘管視訊號的GMV跟同行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去年快手間接承認了自己身為“行業老三”的位置,而追上來的“老二”正是視訊號。

根據國海證券此前估算,視訊號在2023年的日活躍使用者數便已達到了4.5億,早已超過了快手去年的規模。

但同時也能看出,儘管視訊號背靠微信14億的使用者規模,但其使用者轉化率卻並沒有想像中高,為什麼使用者寧願捨棄平均日均使用時長超5小時的微信,也要跳轉到“抖快”刷視訊購物?

首先,視訊號電商和微信社交理念之間是有衝突的。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一直堅持使用者體驗優先的目標,因此,微信的商業化也比較克制,視訊號不扶超頭,也不興買量。

騰訊首席戰略官詹姆斯·米歇爾曾在 2023Q3 業績會上透露,騰訊視訊號廣告載入率不足 3%。而根據第三方調研資料顯示,快手 2023 年廣告載入率預計超 7%,抖音則超 10%。

“抖快”在流量分配機制中一直遵循“中心化”原則,少數頭部主播掌握大多數流量,商家也可以通過不斷買流量懟出超級大爆品,一定程度上來看,是平台流量主導了消費者的喜好。

相較之下,視訊號則更注重私域流量的沉澱和轉化。不過,這種模式雖然能夠提升使用者的信任度和轉化率,卻很難以像抖音、快手那樣,通過大規模流量傾斜來快速提升GMV。

其次,視訊號“社交屬性”這一優勢,恰恰也是其電商化的最大桎梏,當使用者刷到朋友點讚的帶貨視訊時,第一反應往往是“他是不是被割韭菜了”而非“這商品真划算”;部分使用者更會因為自己點贊會被朋友圍觀,而羞於表達。

這與“抖快”的“陌生人信任”形成鮮明對比,比如抖音使用者更易被專業人設(如測評博主)說服,而視訊號的社交推薦機制,反而會讓帶貨內容陷入“朋友覺得好≠我需要”的怪圈。

所以,雖然私域流量是視訊號電商完成冷啟動的關鍵,但隨著流量結構不斷最佳化,如今已逐步向公域傾斜。根據東方證券研報,視訊號公域流量佔比已從2021年的50%上升至2023年的67%。

幾年前,張小龍就提到,優質商業化的終點,是讓使用者忘記流量的存在,公域推薦佔比應該達到75%左右,才是流量佔比最理想的狀態。

因此,去年視訊號的一系列動作,也有意讓視訊號電商由私域轉向公域,乃至全域。

去年8月,騰訊總裁劉熾平表示,直播電商可以增長很快,但隨後會有一個非常自然的增長上限,(騰訊)能夠建立一個更大、更有意義、上限更高的電商生態系統。

隨後,視訊號小店升級為微信小店,能夠支援店舖及商品資訊在公眾號、視訊號、小程序、搜一搜、聊天會話、社群、朋友圈等多個微信場景內流轉。

12月,微信推出了“送禮物”功能,極大地促進了社互動動與電商之間的交易轉換,也為商家和消費者創造了更多新的交易場景。

近日,視訊號帶貨達人全面升級為“微信小店帶貨者”,帶貨者的觸角進一步延伸至社群、公眾號、服務號以及小程序,交易生態內正衍生出新流量場景。

充分利用“流量富礦”的微信電商,正是騰訊圓“電商夢”的關鍵。

在社群場景下,帶貨者可以發揮私域營運優勢,通過強互動形成轉化;在公眾號場景下,帶貨者可以通過圖文種草的方式,引導使用者對商品產生興趣;在原來的視訊號場景下,帶貨者可以通過多維度商品展示,促使使用者成交。

02. 破圈“私域”,孵化“土壤”

誠然,騰訊電商的步伐比較“慢”,但“慢”不等於“跟隨”。

目前來看,微信電商有自己的營運成長路徑,其更多地依賴產品驅動,而非平台驅動,雖然短期內可能無法迅速做大,但成功連接了微信生態中的商家和消費者需求。

而且,為了進一步豐富整個微信生態系統,騰訊也在努力給土壤“澆水”,從流量端、商家端、使用者端幾處發力,希望汲取更多能量。

在流量端,在騰訊宣佈開啟全域帶貨之前,其已經開始為公眾號、視訊號、小程序、搜一搜等多個微信場景引入更多流量。

微信公眾號近日開始內測“朋友推薦”模組(標識為“朋友♡”),點選進入“朋友♡”的卡片,將能看到朋友閱讀並點過“♡”的推薦文章,或僅閱讀但未點過“♡”的已讀文章。

雖然,這一功能跟此前“看一看”推薦功能相似,但可以理解為“看一看”是由使用者和平台共同決定;“朋友♡”,是由使用者決定,使用者認可的優質內容將擁有更高的分發話語權。

另外,視訊號的演算法推薦邏輯也是首先依託於好友推薦,平台會根據“朋友愛看”的選項標籤,向使用者推送朋友推薦的內容,然後還會依據好友推薦數,提升內容曝光排序。

這些改動看似細微,實則暗藏著深意。微信希望用私域撬動公域,讓帶貨者從“薅熟人羊毛”轉向“全域經營”,就像經典的“六人定律”,世界上任何兩個陌生人最多通過六個人就能建立聯絡,資訊和商品的流轉也是如此。

在使用者端,微信於去年12月上線了推客業務,再結合全新升級的“微信小店帶貨者”,能通過社交裂變驅動微信小店實現流量、銷量雙增長。

有一定粉絲流量基礎的微信小店帶貨者,如今可以在視訊號、公眾號、服務號等微信生態內進行全域帶貨;推客在接收到帶貨者資訊後,則能在社群、朋友等管道進行商品推廣和銷售,讓管道分銷實現更高效的增長。

在商家端,騰訊也以改善使用者體驗為目標,進一步把控商家質量。

其在去年打通了視訊號和小程序等內部連結,打擊低劣商家將使用者引流到小程序交易的亂象;微信小店還推出了熱招品牌入駐激勵計畫,扶持優質品牌商家,為電商生態提供更好的“土壤”,從而孵化出更多商機。

03. 微信電商的想像空間

過去,騰訊視訊號之所以未能爆發,並不是缺乏流量支援,而是缺乏流量的自然流動,“商家-平台-使用者”三者之間有著較為割裂的連接關係。

因此,重新整合微信生態內部的諸多業務和要素,成為了騰訊開展電商變革的重要抓手,微信也在努力“拆牆”:

包括將公域和私域兩個流量池打通,為整個生態澆灌“活水”;通過“送禮物”功能貫穿不同消費場景,將商家和消費者直接連接起來;將視訊號小店升級為微信小店,進一步豐富微信電商生態,提升了使用者參與度。

不過,在新產品、新工具、新流量帶動新增長的同時,微信電商的挑戰依然存在。

一方面,在騰訊2024年年會上,馬化騰提到,(視訊號)中老年人受眾比較多,還需要下沉並進行年輕化,年輕化戰略將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要實現這一目標,一個是電商生態創新,另一個是內容生態創新。比如去年推出的“送禮物”功能,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滿足年輕人追求生活儀式感和社交樂趣的需求。

而內容生態的創新,則要求流量傾斜扶持年輕人喜歡的類型或者領域,如今微信小店的核心品類仍集中在服飾、食品等輕決策商品,雖然在“送禮物”功能的推動下,黃金飾品等品類有了較快增長,但要從根本改變使用者認知心智,還是要深入內容創作這一源頭。

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履約體系,包括商品供給、物流售後以及商家管理等,微信小店仍有許多改善空間,畢竟,模式創新只是第一步,如果“硬基建”跟不上,擁有再多流量也是枉然。

總的來看,當“抖快”用“超級演算法”縮短消費鏈路,淘寶以“萬能貨架”滿足確定性需求,微信電商也在孵化自己的獨特性,通過“做平台、做連接、做底座”,將微信電商交給生態合作夥伴去做。

在近年頭部主播紛紛退燒,商家積極開啟店播的背景下,騰訊堅持“去中心化”理念,正有條不紊地推動電商生態自然生長,實現全域流量的良性循環。

張小龍曾表示,騰訊電商必須走出一條和同行不一樣的路,如果學抖音,是不可能打敗抖音的。

如今的微信電商,也還在不斷嘗試,其秉持的“慢工出細活”的理念,能否打磨出令人矚目的“精品”,也成為了外界關注與期待的焦點。 (伯虎財經)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