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全球消費電子產業鏈迎來重大考驗,A股市場上被稱為"果鏈三巨頭"的立訊精密、歌爾股份和藍思科技股價大幅下挫。
資料顯示,立訊精密2個月內市值蒸發近1000億元,歌爾股份連續多個交易日跌停,藍思科技市值短期內下降36.3%。
此次波動源於美國變化引發的產業鏈成本上升,這將導致長期以來消費電子行業全球分工合作的穩定格局被打破。
面對挑戰,多家頭部企業也迅速回應市場關切,強調公司全球化佈局的抗風險能力,但投資者信心恢復仍需時日。
截至4月9日收盤,立訊精密報28.68元,今年累計下跌近30%;歌爾股份今年下跌26.85%;藍思科技今年累計跌幅也達到20%,今年以來藍思科技近50%的漲幅也全給跌了回去。
從交易情況看,立訊精密4月3日以來,成交量達超1100萬手,成交額超340億元,為近期A股成交額之首。市場監測資料顯示,4月3日外資通過深股通對立訊精密淨賣出6.58億元,機構投資者買賣態度分化明顯。
針對市場擔憂,果鏈企業陸續發佈聲明,強調國際政策變化對公司實際業務影響有限。
立訊精密表示,公司長期堅持"內生增長,外延併購"戰略,通過客戶結構多元化、生產基地全球佈局和核心技術創新,有效降低地緣不確定性風險。此外,行業普遍採用FOB(裝運港船上交貨)交易模式,關稅成本通常由進口方承擔。
藍思科技也強調全球化營運優勢,公司在全球佈局9個研發和生產基地,涵蓋越南、泰國及墨西哥等地,這不僅最佳化了物流和生產成本,更使公司能適應複雜多變的國際貿易環境。公司證券部人士表示,近60%的產品通過保稅區出口,大幅降低了相關風險。
領益智造則指出,作為產業鏈中上游企業,公司產品主要通過保稅區完成出口,具備應對供應鏈波動的強大韌性。公司在歷次行業調整中均能保持市場份額穩定增長,在材料技術和產品種類上具備競爭優勢,正持續擴大在大客戶供應體系中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果鏈企業近期啟動股份回購計畫。藍思科技宣佈投入10億元回購股份,立訊精密和歌爾股份也相繼發佈回購公告。藍思科技證券部人士表示,回購主要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同時希望激勵公司骨幹及中高層團隊。
好消息是,4月10日立訊精密、歌爾股份、藍思科技收盤股價分別回升7.15%、9.69%、8.86%,市場韌性開始顯現。
華安證券分析指出,產業鏈所受到的影響不只限於直接成本增加,更可能導致終端產品總量及價格壓力上升。
多位行業分析師預測,未來消費電子產品在主要市場的均價可能提升15%-30%,這將不可避免地抑制市場需求,間接影響整個產業鏈。
面對複雜形勢,果鏈企業正在積極調整戰略。立訊精密最近的業務擴張尤為引人注目。3月20日,公司宣佈收購聞泰科技的ODM(原始設計製造商)業務相關資產,交易完成後將獲得多家子公司100%股權及相關業務資產包。
立訊表示,此次併購將最佳化供應鏈、研發與製造之間的協同流程,提升整體營運效率。公司管理層認為,聞泰ODM業務盈利不佳主要源於內部協同不足,立訊將發揮自身在協同管理方面的優勢,幫助其改善營運狀況。
目前,"果鏈巨頭"都在尋求資本市場的新突破。藍思科技已正式提交港股招股書,計畫通過"A+H"雙上市模式拓寬融資管道;歌爾股份計畫拆分旗下歌爾微電子赴港上市;有市場消息稱立訊精密也在考慮今年在香港上市,預計融資規模為20億至30億美元,雖然公司對此暫未正式回應。
除了資本運作,技術升級和業務轉型也成為果鏈企業的關鍵策略。歌爾股份相關人士透露,公司近年來積極佈局"AI "領域,與多家頭部客戶建立長期戰略合作。
立訊精密在2024年業績預告中也強調,公司將通過深化產業鏈垂直整合,積極佈局新產品、新技術和新領域,推動公司持續健康發展。
然而,全球產業鏈重構絕非易事。據TrendForce集邦諮詢預測,2025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產量增長將受到抑制,可能由原先預期的同比增長轉為持平或下降5%。
Counterpoint研究資料顯示,目前超過70%的相關供應鏈零部件仍集中在中國大陸,全球消費電子廠商短期內難以找到替代者。
果鏈企業面臨挑戰,但這也是轉型機會。行業人士認為,環境變化會淘汰效率低的企業,倒逼企業轉向技術與高附加值領域。
總的來說,外部打壓影響的不只是短期市場情緒。對投資者來說,與其盯著股價波動,不如考察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基本面,這才是判斷價值的關鍵。 (蔚然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