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中美關稅戰,最頭痛的不是廣東江蘇,而是這個省

中美關稅戰,對那個省份影響大?

先看看下面這張圖:各省外貿對美出口額,與GDP的比重。可以直觀地看到,浙江最高達到71.4‰,接著是廣東、上海、江蘇、福建。

2024年中美雙邊貨物貿易額高達6,882.8億美元。什麼概念?如果一張挨著一張平鋪,可以繞地球2500圈。

整體而言,東部省份與美國貿易來往最多,其次是中部。

細看此圖,有些細節挺有趣。例如,同樣是頂級城市,上海對美國出口金額與當年GDP的比值高達52.4‰,北京卻只有8.4‰。

重慶、四川、河南、安徽等中西部省份的對美出口依存度,居然都超過了15‰,比有海港的河北和遼寧還要高。

為什麼會這樣呢?

第一,雖然都是外貿大省,但粵蘇魯浙的地理位置不同,出口重點也有所不同。廣東靠近港澳台和東南亞,江蘇山東靠近日韓。相較之下,浙江人更喜歡去美國闖蕩,美國人也青睞浙江貨,義烏的小商品市場甚至成了美國大選的一個「晴雨表」。

第二,雖然京滬兩市都是全面繁榮的國際大都市,但它們的產業結構大有不同。一方面,上海的工業規模比北京大得多,可供出口的貨物更多。另一方面,上海位於長江出海口,整個長江沿線的貨物都能拉到上海出口。所以,上海的出口貿易比北京做得更紅火。

第三,重慶、四川、河南雖然沒有海港,但也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國際物流體系,可以透過國際航班或公鐵水模式,將本地貨物運送到美國。

這幾個省市的工業實力,也不容小覷。重慶是全球最大的筆記型電腦生產基地,美國筆電品牌惠普在重慶建了好幾座代工廠;成都是全球最大的平板電腦生產基地,美國人用的ipad大多產自於成都;鄭州就不用多說了,富士康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

其實,這些深居內陸的城市,也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一環。

五年前口罩大爆發,重慶、四川、河南等省市的蘋果代工廠一度停工停產,導致許多美國蘋果零售店停業。

川普執意要搞關稅壁壘,中國只能強硬反擊,奉陪到底。只是貿易戰一來,苦了幾千萬外貿從業人員。

4月3日,深圳一家貿易公司的李老闆就透露:因為美國的對等關稅,自己又丟了三個櫃,本來合約都做好了,這次關稅炸彈後還能不能養活幾十人的公司,都成了變數。

寧波市跨境電商協會秘書長謝尚偉接受《錢江晚報》採訪時表示:

這麼高的關稅,生意已經沒辦法做了,大部分企業的心態是「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經濟學家鄭永年就表示,只要關稅加到60%-70%,跟加到500%其實沒差別,都沒辦法做生意了,就是脫鉤了。

為了幫助外貿企業渡過難關,各地政府果斷採取了一些補救措施。

4月9日,江蘇省政府召開常務會議。會議強調,進一步拓展多元出口、降低企業成本,「一行一案」「一企一策」幫助受衝擊較大的產業和企業,全力渡過難關。

4月10日,深圳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會議強調,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增強應對外部衝擊的信心。

4月10日,浙江省召開推動外經貿高品質發展座談會。會議強調,要隨時瞭解企業困難與訴求,支援企業千方百計開拓國際國內市場。

4月11日,上海市商務委宣稱,將牽頭打造統一的“上海市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平台”,圍繞“諮詢、辦事、服務”三大功能,為包括專精特新在內的企業出海提供權威、全面和便利的公共及專業服務。

上一輪貿易戰打了整整七年,這些外貿大省越戰越勇,出口總額屢創新高,GDP總量年增。以浙江為例,不但沒有被美國打趴,反而搞出了讓華爾街和矽谷都敬畏三分的「杭州六小龍」。

新一輪貿易戰雖然火勢更猛、壓力更大,但外貿大省的綜合實力也變強了,防禦工具和方法也變多了。

正如尼采所說,那些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更強大。 (智谷趨勢Trend)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