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看Netflix要繳訂閱稅?英國對好萊塢串流媒體發動「文化保衛戰」
英國議會提議對Netflix、亞馬遜等國際流媒體平台徵收5%訂閱收入稅,以支援本土影視製作,引發巨大爭議。核心矛盾在於:政府認為此舉能保護「英國本土內容」,但產業巨頭直指其「懲罰成功」 ——Netflix強調徵稅將轉嫁用戶成本,形成「雙重徵稅」(BBC許可費+流媒體稅)。製作方擔憂徵稅或導致內容預算縮減,危及製作中的項目,而商業協會則警告「保護主義無法治本」。
爭議背後,其實質是本土文化扶持與市場自由競爭的博弈:該用強制徵稅“輸血”,還是通過稅收優惠啟動行業造血? 這場政策拉鋸或將重塑英國創意產業的未來圖景。

英國議會建議對Netflix、亞馬遜等海外流媒體平台徵收英國訂閱收入的5%作為稅費,用以支援本土影視製作。Netflix表示強烈反對,稱其已在英投資數十億英鎊,讓英國成為北美外最大製作中心,徵稅將削弱產業競爭力並導致用戶成本上升。

其內部人士指出,Netflix用戶已支付BBC許可費,此舉將導致「雙重徵稅”,且資金分配標準模糊,可能損害行業創新。商業廣播協會(COBA)警告,徵稅或削減現有內容預算,反而危及本土劇集生產。製作公司Banijay UK認為,中檔製作的劇集(單集250萬-350萬英鎊)最需支援,提議透過擴大稅收抵免而非徵稅解決資金缺口。

英國議會文化委員會則認為需緊急保護「英國特色內容」,要求流媒體將收入投入由英國電影協會管理的文化基金,否則政府應強制徵稅。反對者批評此舉未解決公共服務廣播的長期生存問題,保護主義措施無法治本。

出海解析

英國「流媒體稅」爭議揭示了一個全球性命題:如何在開放市場中平衡本土文化保護與產業創新。反觀中國流媒體產業,這一矛盾正以另一種形態呈現——本土內容出海與海外內容引進的「雙向奔赴」,成為塑造產業格局的關鍵力量。

中國流媒體平台近年加速出海:騰訊WeTV將《陳情令》《贅》推向東南亞市場,愛奇藝《隱密的角落》登陸Netflix,芒果TV借《乘風破浪的姊姊》試水全球市場。這些嘗試既是文化軟實力的展現,也是商業增量的爭奪。但文化壁壘和敘事差異仍是攔路虎——古裝劇易獲亞洲市場共鳴,卻難突破歐美主流;懸疑題材國際接受度高,但需平衡審查尺度與創作自由度。

與英國保護性徵稅邏輯不同,中國透過配額制調控海外內容引進。優酷引入《艾米麗在巴黎》、騰訊引進《權力的遊戲》前傳,既滿足使用者多元化需求,也倒逼本土製作升級。但近年來,平台逐漸從「單向採購」轉向「聯合出品」,如愛奇藝參投Netflix韓劇《王國》第三季,在內容把控與分成模式上尋求主動權。

廣電總局「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援優質內容出海,並透過稅收優惠鼓勵合拍項目。在這種「軟性引導」下,平台建構「本土孵化—全球分發—反哺育創新」的循環體系。例如由B站中國團隊製作的《三體》動畫在海外平台同步發行,以科幻題材突破地域限制,驗證了此模式的可行性。

本土內容需在類型化與普世價值表達中找到公約數;引進內容則應成為技術升級的催化劑而非市場替代品。中英兩國的不同路徑表明,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終究要靠開放競爭下的內生創新力,而非單一的保護主義壁壘。 (傳媒1號)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