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先看商業模式,除非你喜歡這家公司的商業模式,不然就不再往下看了
段永平:長期而言,賺多賺少的情況下價格沒那麼重要(好過虧錢)。

這句話,有個潛台詞──賺的錢已經夠讓自己滿意。這種情況下,多賺點和少賺點,都能接受,此時,價格沒那麼重要了。

也就是說,段永平總是選擇空間足夠大的公司的股票來買入。

而段永平基於的是目標公司股票價格上漲大幾倍、十幾倍的可能性來決定買入。 ——這樣的目標,就極大的縮小了自己行動的風險——買貴了一些也不要緊。

典型的例子,就是創維和網易,前者買入的價格都是最低價格的三倍以上、後者買入的價格是最低價格的二倍。但不妨礙創維賺了大幾倍,網易賺了140多倍。

同時,買入茅台的價格比此後茅台最低價高了50%,但10年時間仍然賺了10倍不止——已經足夠讓段永平滿意。正是這個邏輯,所以,

段永平:很多人說100當然比200好,傻子不知道呢!我們不知道的是當茅台180的時候,還會掉到100嗎?我們知道的是180的茅台已經很便宜的,有錢就先買了。萬一真掉到100了,有閒錢再買沒有就跟自己無關了。

當180的價格買入,這樣產生的收益已經足夠讓自己滿意了。此時,就不去僥倖價格的進一步下跌(雖然此後下跌到了120)。抓住180的機會,也就夠了。

有大空間的公司的股票,對價格的容錯性很高——比如,買貴了30%,仍然能賺足夠。甚至買貴了100%,也能夠賺夠。

而大空間的公司的股票,對應著極廣闊的前景,只有優秀的商業模式才能保證這種大空間的確定性,所以,就變成了選股時的商業模式第一。

段永平:我在老巴那裡學到的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先看商業模式,除非你喜歡這家公司的商業模式,不然就不再往下看了,這樣能省很多時間。

基於商業模式可見的成長來買入的時候,在每一次達到目標價後,不斷的再次基於成長進行展望,直到成長的確定性,沒有了那麼高——再減持。而最終能夠賺到足夠的倍數。

同時,透過長期持股——而賺大幾倍、十幾倍的大正確——反過來,又避免了自己在這段時間換股可能的犯錯。

而一般人的做法,是基於目標公司股票價格上漲的可能性,基於上漲幾點或幾十個點的可能性買入。本質上,是基於波動賺現金——則無法保證自己的正確率——也即無法避免自己一段時間後的犯錯。

基於波動操作,這是一個較短時間內的操作,就會迅速的進行下一次操作——連續操作會使自己不謹慎和盲目樂觀、或者盲目悲觀。

於是,通常來說,兩次交易間隔的時間越短──則犯錯率就會越高。

1.間隔時間越短,人性(心態等)沒有足夠冷卻。

2、此時或處於驕傲自大中,而不自知,並且影響自己的判斷。

3.此時或處於自悔自輕中,而影響自己的判斷。

也就是說,冷卻的時間夠久後,面對同樣的場景,完全可以做出更好的理智的決策。在人性的作用下,還想讓理性佔上風,這是非常困難的。一般理性必然輸與起作用中的人性。

也就是說,基於波動操作,運氣好的,先賺錢。但接下去虧錢的機率就會越來越大。 (怎麼避免過於樂觀呢?)

透過長期持股,客觀上就減少的操作的間隔時間——就可以減少犯錯誤,也即在投資記錄中,最大程度的抹掉了可能失敗的投資。

客觀上,基於賺幾個點或十幾二三十個點可能性買入──這是賺現金。基於上漲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可能性買入——這是賺身家。

前者,主要靠運氣-基於波動。後者,主要靠必然性——基於未來現金流折現思維,基於目標公司的價值低估和價值成長,需要長期持股。

另一方面,本金越大,賺取現金越來越難。而想通過頻繁操作,錯誤率必然提高。也就是說,賺現金來實現持續的高收益率——這是不可能之事。

而現成的道路是──賺高成長的身家──這是有辦法可以實現的。 (湖海讀書)


最近長文
關於鉅亨號
「鉅亨號」是《Anue鉅亨網》以AI 大數據和推薦引擎所推出具影響力的自媒體社群平台,從投資理財為主題擴展到金融財經、房地產、汽車、數位虛擬貨幣、影音視頻及Podcast的數位生活圈。讀者可透過一面牆及個人化功能關注一天的大小事;對創作者而言更是一個直接能與1,000萬用戶互動的舞台。
最好用的投資平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看真實的投資分享文章,跟隨達人腳步取得最佳利益
多元投資社群平台,掌握最新市場動態熱門議題